平壤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平壤之戰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於1894年9月15日在朝鮮平安道首府平壤進行,是日本驅逐清朝在朝鮮的勢力的決定性作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平壤之戰經過

  平壤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初級階段,歷來平壤之戰都因歷時短暫受到高度的重視。說起平壤之戰經過,可以用“快、速、大、猛”這四個字來詮釋。平壤之戰爆發於公元1894年9月15日,結束於1894年9月16日,前後總共歷經2天的時間,但是日本軍隊卻以絕對的優勢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平壤之戰爆發之初是因為日本日益變強之後企圖稱霸世界,於是隨即向鄰國朝鮮和中國展開了瘋狂的瓜分行動。日本先是佔領了朝鮮都城,然後又建立了政權國,基本上控制了整個朝鮮。朝鮮王朝開始向清政府請求支援,於是清王朝開始介入平壤戰爭中。9月15日,清軍初到平壤城,就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終也成功地擊退了日軍的進攻,但是並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清晨,日軍再一次對平壤城展開了猛烈的進攻,最終在中午時分攻佔了玄武門。此時,朝鮮軍隊和清軍並沒有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對日軍投降,因而失去了半壁江山。後來,葉志超開始了瘋狂地逃亡行動,最終導致了平壤之戰大敗而歸。最終在9月24日,清軍全部撤回。

  平壤之戰的經過十分短暫,但是過程卻是十分激烈。前後只經歷了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是清軍卻慘敗在了日軍的鐵騎之下。平壤之戰結束之後,日本軍隊開始更加瘋狂的掠奪瓜分了,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功地佔領了朝鮮。

  平壤之戰結果

  平壤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著名的戰役,這場戰役基本上也奠定了中日戰爭最終的勝負,那麼平壤之戰結果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平壤之戰只歷經了短短兩天的時間,就快速而又猛烈地結束了整場戰鬥。最終清軍大敗而歸,日軍則成功地擊敗了清軍和朝鮮軍隊,並且迅速地佔領了朝鮮,直接影響到了清王朝疆土的安穩。

  根據相關的史籍記載,平壤之戰的結果難以差強人意,中日兩方面軍隊的勝負情況十分懸殊。平壤之戰清軍的失敗,不僅僅體現在戰爭的成果上面,也體現在戰爭中軍隊的凝聚力和素養中。平壤之戰以兩天的時間就告終,這自然是源於中國方面軍隊的不作為,葉志超面對著大好的進攻時機卻主動地下令撤軍,並且開始了瘋狂地逃往行動,這也直接地導致了清軍千餘人的死亡。在戰爭中,日本軍隊總共犧牲了六百餘人,但是清軍卻損失兩千多人,朝鮮軍隊損失也十分慘重。另外,清軍尚且不能幫助朝鮮擊退日軍,反而加速了日軍侵略的步伐,讓日本快速地攻佔了平壤城,直接威脅到清王朝的邊疆安危。

  從平壤之戰的結果,不僅能夠看出日本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的巨大收穫,也能夠看出日本軍隊高超的軍隊凝聚力以及軍人素養,這些恰恰是清軍所不具有的。此外,平壤之戰的結果也不僅僅體現在將士們的傷亡人數上面,也間接地暗示了朝鮮和清王朝日漸衰敗的命運。

  平壤之戰失敗原因

  平壤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開頭戰,可以說這場戰爭也一直是人們研究中日甲午戰爭的焦點。根據相關的史籍記載,平壤之戰以清軍失敗,日軍勝利告終。那麼,平壤之戰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平壤之戰清王朝最終會失敗呢?目前,學者們普遍認為平壤之戰失敗原因主要有三點,分別是:一是清王朝初到朝鮮對於地形和日軍的作戰手法不精通;二是主將葉志超的錯誤指導以及撤逃;三是清軍武器裝備不及日本。

  說起平壤之戰失敗的原因,就不得不提一提清王朝和日本兩個國家的實力懸殊了。日本在經歷明治維新之後,其實可以說是國力蒸蒸日上,而清王朝則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國家早已經沒有軍事實力可言,因而在平壤之戰中一經較量就大敗而歸。此外,清軍也並不是主戰軍隊,作為朝鮮的援軍,對於朝鮮領土的捍衛感並不強,同時剛剛抵達朝鮮就要領兵作戰,對於戰爭本身而言也不具備勝利的因素,因而在平壤之戰中清軍兩天就投降歸國。另外,平壤之戰的主將葉志超錯誤領導,也直接導致了平壤之戰的失敗,清軍於日軍的較量剛有起色,葉志超就下令撤逃,這樣錯誤的作戰方針也導致了平壤之戰的失敗。

  平壤之戰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無論哪一種失敗的原因,都值得清王朝深思,但是清王朝並沒有思考平壤之戰失敗的原因,反而是日軍作戰更加精細化了,以至於導致了甲午戰爭清王朝再次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