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城濮之戰,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城濮之戰的經過

  周襄王十八年冬,楚國的勢力不斷膨脹,想要繼續北上來奠定他中原的霸主地位,因此他藉口宋國投靠晉國為理由,決定率領自己國家和其他附庸國的軍隊去討伐宋國。

  那時候的晉國在晉文公的帶領下也在逐漸強大起來,對中原的霸主地位也是虎視眈眈。當宋國向晉國請求支援的時候,晉文公的手下認為這是一個雄踞中原的好辦法,他們稱霸中原的機會到了。於是,晉文公聽取狐偃的建議先把楚國的兩個附庸國曹、衛給

  佔領了。楚國識破了晉國的詭計,不為所動,仍然攻打宋國。宋國又再次派人來請求秦國相助,晉文公為難了,如果不答應,晉宋肯定絕交,宋國被楚國降服;如果答應了,晉國的實力跟楚國無法比,沒有獲勝的可能性;想要讓齊、秦相助,又怕他們不同意。後來,晉文公採納了元帥先軫的計策,讓宋賄賂齊、秦兩國,讓他們勸楚國撤兵,自己又把衛、曹的土地分給宋國一部分。楚國拒絕了齊、秦的意見,加深了他們之間的矛盾,齊、秦選擇站在晉國這一邊。

  楚成王得知宋、晉、齊、秦四國聯合來對付楚國,便選擇撤兵,但是他的統帥子玉不聽從他的勸告,一意孤行,請求楚成王增兵讓他去攻打晉國。楚成王勉強答應了他的請求,派了一部分兵給子玉。子玉更加狂妄了,他藉口讓晉國答應給衛、曹的復國從而來引起大戰。但晉文公卻在私下答應給衛、曹復國,但讓他們跟楚國絕交。子玉非常生氣,於是首先發動了戰爭。晉文公帶領軍隊退到城濮之地,在城濮兩軍進行交戰。晉軍利用楚軍兩翼實力較弱的現狀,對右翼發起猛攻,然後用計謀把左翼也給消滅了,楚國見勢不妙便急忙撤兵。最終以晉軍大獲全勝而告終。

  城濮之戰原文及翻譯介紹

  城濮之戰的原文是出自於《左傳—城濮之戰》,描寫了城濮之戰交戰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內容詳盡、手法簡練,非常客觀地記錄了這一場戰爭。

  首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楚國實力不斷膨脹,與陳、蔡、鄭、許等國進行會合,自稱為王,但是晉、宋等國不贊同楚國的做法,拒絕與眾國進行會合。於是,楚國召集其他國家準備對宋國進行討伐。

  其次,寫了事情的經過,宋國被眾多楚軍和其他諸侯國的兵隊所圍攻,宋國選擇向晉國請求幫助。晉國認為這是一個稱霸中原的好機會,於是答應援救宋國。在援救的過程中,晉國先是通過攻打楚國的附庸國來誘導楚國來進行相救,但是這個辦法行不通。晉國又想出了一個讓楚國與同盟國秦、齊產生矛盾的計策,順勢讓秦、齊與晉國進行結盟來增強晉國的實力。這個計策非常奏效,楚國不得已隊撤出了宋國的都城。但其中楚國的主將子玉非常不服氣,請求楚成王答應他出兵消滅晉軍,楚成王答應了他的請求。子玉先與晉國進行談判,但是晉國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還把楚國的使者進行關押,導致子玉憤怒之極。子玉追晉軍到達城濮之地,派人前去向晉國發起挑戰。晉文公接受了子玉的請求,在城濮進行了一場聲勢巨集大的戰役。晉軍針對楚軍的弱點進行進攻,導致楚國失去了左右兵力,最終楚軍選擇了撤兵逃跑。

  最後,介紹了事情的結果,結果就是以晉軍的勝利而宣告戰爭的結束。晉文公還被周襄王命為侯伯,實現了稱霸中原的目標。

  晉、楚兩國的城濮之戰性質是什麼

  城濮之戰是戰國時期,奴隸制國家之間的爭霸戰爭,最終以晉國勝利而告終,晉文公從此當上了中原地區的霸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在軍事上也有“先發制人”的策略,意思都是主張要掌握戰爭的主動權。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是要運用“先發制人”這種戰術的,歷史上也有“後發制人”的軍事策略,這種策略主要是積極進行防禦,在掌握敵方的基本情況後以反攻為主要的作戰策略,它常常運用在較弱的一方對抗較強的敵方時來制勝的法寶。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城濮之戰中晉國本來是處於弱勢的一方,晉軍的實力完全不能跟楚國的大軍相比,但是晉文王認真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在救援宋國的時候採取了先佔領楚國附庸國的策略,讓楚國有所動搖。再後來,利用計謀讓齊、秦與楚國產生矛盾,選擇跟晉國進行結盟,來增加晉國的實力。這樣一來,晉國的軍事力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楚國也會因此有所顧慮。

  之後,在與楚國主將子玉對戰的時候,主動“退避三舍”,避開楚軍的鋒芒,選擇在城濮進行交戰,那時候齊、秦、宋的軍隊也陸續到達了城濮與晉軍進行了會合。在作戰的過程中,晉軍針對楚軍的軍隊佈局的情況,伺機而動,右採用“示形動敵”的作戰方式誘敵出擊,結果使得楚軍完全陷入重圍,失去了反抗的機會。最終以晉軍獲得決定性勝利而宣佈結束。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