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戰的性質是什麼

  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兩國交戰於城濮,最終晉方勝利,在踐土舉行勝利會盟;楚軍退回本國,成得臣自殺。城濮之戰也奠定了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城濮之戰的性質

  城濮之戰中晉國本來是處於弱勢的一方,晉軍的實力完全不能跟楚國的大軍相比,但是晉文王認真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在救援宋國的時候採取了先佔領楚國附庸國的策略,讓楚國有所動搖。再後來,利用計謀讓齊、秦與楚國產生矛盾,選擇跟晉國進行結盟,來增加晉國的實力。這樣一來,晉國的軍事力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楚國也會因此有所顧慮。

  之後,在與楚國主將子玉對戰的時候,主動“退避三舍”,避開楚軍的鋒芒,選擇在城濮進行交戰,那時候齊、秦、宋的軍隊也陸續到達了城濮與晉軍進行了會合。在作戰的過程中,晉軍針對楚軍的軍隊佈局的情況,伺機而動,右採用“示形動敵”的作戰方式誘敵出擊,結果使得楚軍完全陷入重圍,失去了反抗的機會。最終以晉軍獲得決定性勝利而宣佈結束。

  城濮之戰中晉國的戰術分析

  城濮之戰開始前,晉國就定下了“楚始得曹,而新婚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 這樣一個總的作戰方針。

  第一階段先從衛國下手,初戰取勝,為晉、齊之盟奠定了基礎,也逼迫魯國從楚的陣營中分化出來。

  第二階段圍曹,入曹。至此,附於楚國的曹、衛兩國都被征服,大地削弱了楚國的力量。接著又用先珍之謀使齊、秦兩國“喜賂怒頑” , 與晉結為聯盟拒楚,以解除晉國的後顧之優。在第三階段與楚國的正面交鋒中,晉國恰當地選擇了戰場,避開楚國主力部隊的鋒芒,以下軍之佐首先對組成楚右翼部隊的陳、蔡兩國軍隊發起進攻,楚右師戰敗。然後以“偽循,誘敵深念以上軍合攻楚左翼部隊, 楚左師潰。這樣晉 國就造成了事實上對楚的優勢,掌握了主動權,使自己處於有利的戰略地位,從而取得了最後決戰的勝利。《左傳》城溉之戰的描繪令人信服地使我們看到,晉國的每一步勝利,都是同充分發揮將帥的主觀能動作用,適應客觀規律,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分不開的。戰爭是敵我雙方力皿的竟賽,但力量在戰爭中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變化的因素。人的主觀努力,指揮員的能動作用的發揮,戰略戰術的恰當運用,對於敵我力盆的轉化,都起著極大的作用。孫子主張在作戰指導上要“致人而不致於人”,主張“廟算”。孫臏主張“變”、“權”。《左傳》通過城濮之戰記敘,在主、客觀關係的間題上,形象地反映了和孫子、孫臏同樣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

  城濮之戰中楚軍主將介紹

  城濮之戰中楚軍主將是楚令尹,即楚子玉、成得臣,最終因兵敗自殺。

  楚令尹,成得臣***?-前632***羋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鬥伯比之子,子文之弟。若敖氏後裔。春秋時楚令尹。楚成王三十五年***前637年***,因戰功被子文推薦為令尹。成王三十八年,率楚軍滅夔***今秭歸境***,又北征背楚親晉的宋國。次年冬,再圍宋,與救宋之晉、齊、秦聯軍戰於城濮***今山東鄄城臨濮集***,楚軍潰敗,引咎自殺于歸途中。

  公元前632年春,晉師渡過黃河,先侵曹,後伐衛,以解宋圍,但楚師攻宋不止。晉文公召集將佐商議,想同楚國打一仗,怎樣才能得到秦、齊兩國幫助?少壯派健將先軫說:“可以讓秦、齊兩國怨恨楚國,辦法是讓宋人假裝不向晉國求救,而以厚賂求秦、齊兩國向楚國說情,楚國一定拒絕秦、齊兩國的斡旋,這樣,秦、齊兩國就會同晉國一起打楚國了。晉文公從其計。成王聞訊後,決定撤軍。命令子玉領兵回國,但子玉竟派大夫子越***鬥椒***代他去向成王請戰說:不是我一定要建功立業,我是要塞住說壞話的人的嘴。言下之意,是要用自己勝利去證明蒍賈的話是錯的。成王動氣了,但他沒有堅持要子玉撤軍,反面給子玉派去約210的援軍。此時,若敖氏執掌著國柄,文武滿朝,認為成王仍然是自己的工具,他們對成王的話可聽可不聽。《國語·楚語》記晉師得到子玉移兵北上的訊息,準備退避,王孫啟對先軫說:與楚國結盟的諸侯大約有一半不再追隨子玉了,若敖氏也不再聽從子玉了,楚師必敗無疑,我們怎能撤退呢?晉師決定迎戰。

  子玉派使者對晉國的君臣說:只要晉國允許曹、衛復國,楚國就可以從宋國撤軍。這是一個極好的建議,既顧全了晉、楚兩國的休面,又保全了宋、曹、衛三國的社稷。可見,子玉並非有勇無謀之輩。晉國的對策是:私下允許曹、衛復國,但要他們叛楚從晉,同時扣留子玉派去的使者,藉以激怒子玉,待子玉移兵北上後再相機行事。果然,曹、衛兩國都向子玉表示他們不能再為楚國效力了。子玉怒不可遏,當即命令全軍釋宋都之圍,直奔晉師所在的衛國。當時,晉師寡而楚師眾,晉師引退,子玉命令全軍追晉師。4月戊辰,楚師追上晉師,隨即據險立營。次日,兩國對陣,臨陣時,子玉誇口說:今天可一定要晉師不再存在了!子玉將中軍,子西將申、息之師為左軍,子陳、蔡之師為右軍。

  晉以中軍當楚中軍,以上軍當楚左軍,以下軍當楚右軍。楚、陳、蔡聯軍有戰車近1200乘,晉、宋、齊、秦聯軍有戰車1000乘。楚右軍陳、蔡比較軟弱,他們是作為附庸來幫忙的,以保全自己為天職,順境下尚能衝鋒陷陣,逆境下勢難堅守頑抗。晉師看準了楚師的這致命的弱點,命令晉下軍攻擊楚右軍。晉下軍戰車前馬披著虎皮,突然出現在楚右軍陣前。陳、蔡的戰馬受了驚,亂了套。陳、蔡的將士見狀,爭相逃散。在楚右軍潰退之際,晉上軍佯作後撤之狀。子西指揮楚左軍追擊晉上軍,不料受到晉上軍和中軍的夾攻,傷亡慘重,且戰且退。子玉自將的楚中軍失去左右兩翼的依託,恐被晉師包圍,只好退出戰場。這場大戰打了不過半天,結局是楚敗績,但元氣沒有大損。晉人僥倖取勝。子玉率殘部回楚國,行近方城時,成王的使者來說:大夫要是進方城去,怎麼向申縣和息縣的父老交待呢?子玉無以自白,乃自縊***一說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