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輝歷史陳列館簡介

  璦琿歷史陳列館,坐落在清代第一任黑龍江衙門駐地、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地--璦琿新城遺址內,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輝歷史陳列館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愛輝歷史陳列館介紹

  璦琿歷史陳列館,坐落在清代第一任黑龍江衙門駐地、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地--璦琿新城遺址內,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璦琿歷史陳列館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全面反映中俄東部關係史為基本陳列內容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愛輝歷史陳列館是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全國十大精品館,已入全國重點博物館名錄,為省級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黑龍江省青少年愛國主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點***。是黑河也是黑龍江省旅遊休閒、愛國主義教育的熱點。

  愛輝歷史陳列館館舍概述

  改擴建後的愛輝歷史陳列館佔地10萬平方米,規劃為8個大小不等的功能區:大門風景區、歷史陳列區、題詞碑林區、衙門區、民俗風情區、江畔娛樂區、管理區和商服區並適當配置園林、綠地、雕塑等景觀,計劃全部工程分三年完成。

  愛輝歷史陳列館新館工程於2000年9月2日正式開工,目前,主展廳大樓已如期完工。展館的設計成方圓一體,主展廳大樓右圓左方,象徵國土完整,可是被一個大三角一衝為二,右圓型建築被割出城牆,寓意不平等的《愛輝條約》使中國的領土被沙俄割佔了60多萬平方公里。三角形的一邊指向見證鬆,另一邊指向魁星閣。

  主展廳入門左側是有創意的城牆,上面是210平方米的大型銅浮雕《美麗富饒的黑龍江》,右側是五面風牆,五面風牆懸掛大小不等的1858個風鈴,在微風中作響,寓意是1858年簽訂的不平等的《璦琿條約》。

  順著風鈴牆步入50米寬、6米高的階梯,階梯旁的側面小廣場上,一個母親的兩隻抽象的大手,託著地球儀,有一個殘缺的手指,寓意著祖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被奪去了近十分之一。

  愛輝歷史陳列館詳細介紹

  進入展館首先看到的是序廳,序廳集中反映了愛輝歷史陳列館的主題。新館陳列的主要內容共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黑龍江是中國北方民族的母親河”,說明從遙遠的古代起,源遠流長支流眾多的黑龍江流域就哺育著自己的優秀兒女——中國古代北方諸多民族。他們在美麗富饒的黑龍江流域廣袤的土地上,世代勞動、生息、繁衍,與血脈相連的中原各族一起,創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歷史。

  第二部分“十七世紀的黑龍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條約》”,說明從十七世紀四十年代開始,清政府統治下的蒙古、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滿族、赫哲、費雅喀等黑龍江流域各族,遭到了沙俄哥薩克的嚴重侵擾,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清政府被迫組織了雅克薩之戰,通過外交談判,中俄兩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第三部分“十七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葉的龍江流域”,說明《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清政府採取多種措施加強了對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的管理。在約一個半世紀的和平環境裡,黑龍江流域的社會經濟得到穩定發展,愛輝發展成為黑龍江中上游地區的中心城市。

  第四部分“十九世紀下半葉的黑龍江和中俄《璦琿條約》”,說明十九世紀下半葉,清帝國已由盛至衰、內外交困,面對強鄰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再次入侵,再也無力自衛和反抗。1858年,在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武力威逼下,黑龍江奕山被迫與之簽訂了喪權失地的《璦琿條約》。

  第五部分“‘庚子俄難’和‘重建愛輝’”,說明《璦琿條約》生效後,黑龍江兩岸中俄貿易發展起來,江東64屯地區仍歸中國管轄。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爆發,沙俄藉機出兵中國東北,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燒燬了黑河和璦琿。

  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屬《海蘭泡慘案》半景畫,畫長76米,寬19米,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是黑龍江省第一個半景畫館,全國第五個半景畫館。

  展廳內有《璦琿條約》、《尼布楚條約》兩個寫實雕塑場景,形象的再現了歷史的真實場面。《璦琿條約》的場景展示,則再現了1900年愛輝城被毀和愛輝人民不屈抗爭的歷史。

  《世代友好 永不為敵》為愛輝歷史陳列館的專題展覽,觀眾參觀完愛輝歷史陳列館,便可步入該展廳繼續參觀。

  《世代友好 永不為敵》展反映的是中俄兩國從古到今的友好交往,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兩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和友好往來。

  

愛輝歷史陳列館介紹的人還:

1.知青博物館

2.中國股票博物館

3.世界三大博物館介紹

4.法門寺博物館導遊詞3篇

5.2017長沙旅遊免費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