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人物淩統簡介

  淩統***189 - 237***,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三國時東吳驍將,破賊校尉凌操之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其父隨孫權征討黃祖時中流矢而死,年僅十五歲的淩統繼承父親的旗幟統帥兵馬,後來孫權再次征討黃祖時,淩統擔任前鋒,大獲全勝。後又與周瑜在攻打曹仁之戰中反敗為勝,解救了甘寧。

  淩統***189 - 237***,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三國時東吳驍將,破賊校尉凌操之子。

  淩統和甘寧的故事,廣為後人所稱道。從剛開始的睚呲以對,到後來的戰場兄弟,顯示了淩統明辯事理的一面。

  淩統為人親賢納士,輕財重義,又愛士卒,深受士卒愛戴。後來張遼圍困孫權,淩統捨身救主,受了重傷。可惜他英年早逝,孫權悲痛不已,飯量都減少了很多,他的後代受到優待,孫權還專門請人為他寫墓誌銘。

  三國曆史人物淩統古書記載

  《三國志》史記:合肥之戰,淩統率三百親兵,從重圍救出孫權,三百將士盡戰死,淩統也被創。孫權令淩統屯兵餘杭。統在餘杭拜訪長者,尊老愛幼,受到將士的敬愛,有國士之風。史志載:古餘杭的地域在錢塘江以北到吳江一帶。

  嘉興南湖的東南面有一條“凌公塘”,凌公塘附近有一個凌公塘村***1982年凌公塘村拆遷***,該村附近有“鳥船村”。該村淩姓老人述,他們是淩統後人,其中有一支在秀水***新塍***有凌家堂***廳***。凌家堂清代有兩位畫家凌雲漢、凌哲,所著《藝林悼友錄》***現收藏於北京國家圖書館***、《濮川所聞記》***現收藏於嘉興圖書館***。

  淩統亡故後孫權又令陸遜屯兵嘉興一帶。後人將淩統率軍民所開掘的塘河叫做凌公塘。凌公塘有明顯的人工開掘痕跡,凌公塘南面的馬家浜出土的古陶瓷罐內藏炭化的稻穀,經考證有2000年曆史。

  《三國志》載:淩統,餘杭鸕鳥村人。淩統應是嘉興凌公塘一帶的人。

  三國曆史人物淩統卒年考證

  雖然史書記載淩統死時四十九歲,但有更多的論據傾向於淩統只活了不到三十歲的觀點。列出來供參考。

  《建康實錄》:“統為人性好接物,親賢愛士,輕財重義,有國士風。年二十九歲卒。”

  《三國志駱統傳》:“及淩統死,復領其兵...以隨陸遜破蜀軍於宜都,遷偏...年三十六,黃武七年***228年***卒。”

  《三國志校誤》的作者陳景雲認為:“從往合肥往當作徵卒年四十九,案統父操以漢建安八年從徵黃祖戰沒,統時年十五及十一年即預討麻屯之?後至四十九而卒,則吳之赤烏中也。統自攝領父兵屢立戰功為時名將,若赤烏中尚在,則從徵合肥還二十年間,統之宣力戎行多矣何更無功可錄乎。據駱統傳淩統死復領其兵在隨陸遜破蜀軍之前,然則統之年當在三十左右本傳所云乃傳錄之誤。”

  《三國志集解》的作者盧弼也傾向於陳景雲的觀點。

  故02年嶽簏書社《三國志》修正版:“事畢當出,會病卒,時年二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

  《永樂大典》收錄了《吳志》:“淩統病卒,時年二十九。”

  《諸史拾遺》的作者錢大昕認為:“計統之年,殆未逾三十。”

 

 的人還:

1.三國曆史人物誰最猛

2.三國演義著名故事

3.三國名將程普

4.三國演義的小故事

5.合肥之戰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