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劍是怎樣的兵器

  吳王夫差劍為春秋末期吳王夫差***前495-前473在位***時製造的一系列青銅劍。劍身鑄有“攻吳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樣。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吳王夫差劍,希望對你有幫助。

  吳王夫差劍

  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後來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就把湛廬、勝邪、魚腸三劍獻給吳王求和。後來一把名劍到了夫差手中。

  這劍身上裝飾著菱形花紋,劍格兩面也用琉璃鑲嵌著精美的花紋。中間靠近劍格外,鐫有錯金鳥篆體銘文。夫差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可惜不久,勾踐身邊一直對勾踐忠心耿耿的大臣范蠡將自己心愛之人西施送於夫差,讓夫差走上了勾踐之前的道路。

  吳王夫差其實一直明白西施對他並沒有愛,但是自己還是義無反顧。將手中的劍交給西施,讓她收藏,西施經歷著心中的重重煎熬,一方面她真的喜歡上了夫差,另一方面她不想背叛國家。終於對國家的嚮往打敗了這一份純粹的愛,她將劍交給了勾踐,於是,夫差最終被拋棄。

  夫差冷眼看著心愛之人和心愛之劍雙雙離開,看著自己國破家亡,自刎而死。

  後來吳王夫差劍流傳至今,千年不鏽,見證了歷史變幻和夫差一生中最真心的一次深愛。

  吳王夫差劍背景

  春秋中期開始,吳國緊跟著諸侯爭霸的步伐,憑藉著豐富的礦藏資源和雄厚的冶鑄實力,在以舟師步兵為主要兵種的

  軍隊建置、與楚越爭霸的戰爭需要以及東周時盛行的佩劍風尚等因素的激發下,加強武器裝備,創新青銅兵器特別是青銅劍的鑄造與裝飾。

  夫差是吳王闔閭的兒子,於公元前495年繼王位,次年擊敗越王勾踐,繼而轉師北上,爭霸中原。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與晉定公盟於黃池***今河南省商丘市南***。

  春秋時期的劍用青銅鑄造,在不同的部位加入了一定量的錫、鉛、鐵、硫等成分,以保證劍身的韌性和刃部的鋒利,使其剛柔相濟。吳國青銅劍在古代兵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種類主要有短劍、扉耳劍、窄格無箍劍、寬格有箍劍、扁莖劍等,對東周時期南方各國乃至中原地區的兵器產生了重要影響。

  吳國青銅劍在春秋時期的總體演變趨勢為:劍身加長,柱脊變為稜脊,截面凹弧、有血槽,前鍔收狹、刃部由直刃變為弧線內收。

  吳王夫差劍結構特徵

  吳王夫差劍屬於寬格有箍劍,設計上兼顧了實用與裝飾。寬格劍便於握持、利於劈刺,能在實戰中發揮有效的作用;劍身設計上,稜脊、凹弧截面、收狹前鍔、弧線內收刃部均可增強劍的殺傷能力,使其在戰場上發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