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肖洛霍夫的評價是怎樣的

  肖洛霍夫是蘇聯人,是聞名世界的文學家。他的作品《靜靜的頓河》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不過,雖然肖洛霍夫的作品聞名世界,但是同時也飽受爭議。那人們是怎樣評價肖洛霍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對肖洛霍夫的評價

  圍繞著肖洛霍夫的作品,在俄羅斯乃至在世界許多國家,一直頗多爭議。儘管他曾因《靜靜的頓河》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事前事後這些爭議始終沒有平息。關於肖洛霍夫本人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也評價不一,特別是在蘇聯解體後,分歧更大:有人指責說,他實際上在各重要歷史階段,曾經為許多錯誤政策張目:有人則維護說,他先知先覺,大智大勇,從二、三十年代起就是反對錯誤路線的英雄。

  從藝術成就來看,東、西方兩個世界的學者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蘇聯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在1931年看完了《靜靜的頓河》第三部手稿後,認為:“肖洛霍夫非常有才能,他可以造就成為一個優秀的蘇聯作家。”法捷耶夫這樣說過:“肖洛霍夫有著怎樣巨大神奇的吸引人的力量啊。可以直率坦白地說,當你讀他的作品的時候,會體驗到一種真正的創作上的忌妒心情,真想偷走許多東西。”康·米·西蒙諾夫則認為: “有這樣一些作家,如果不讀他們的作品,就不可能對某一國家的當代文學得出明確的概念。我們就有幾位這樣作家。肖洛霍夫便是其中之一。”

  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蘇聯作家新的優秀作品,例如肖洛霍夫的作品,是同上一世紀偉大的現實主義傳統相聯絡的,這個傳統體現了俄國藝術的實質,而以肖洛霍夫為代表的蘇維埃文學使這個偉大傳統的特點為之一新。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我非常喜歡俄國文學。當代作家中,我喜歡肖洛霍夫。”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說,肖洛霍夫的書“一旦讀起來,就會愛不釋手”。魯迅也盛讚肖洛霍夫的作品: “風物既殊,人情復異,寫法又明朗簡潔,絕無舊文人描頭畫角、婉轉抑揚的惡習,華斯珂普所說的,充滿著原動力的新文學的大概,已灼然可以窺見。

  蘇聯批評家尤·魯金說:“肖洛霍夫永遠充滿著對人的愛⋯⋯他的心靈是向人的一切痛苦和所有能夠把人變成大寫字母的‘人’的美好東西敞開著的。”所以求善是肖洛霍夫藝術活動的目的和理想,他的美學思想就是用美的方式、藝術的方式去表現真和善,實現真善美的統一。”

  肖洛霍夫是蘇維埃文學史上極其獨特的現象——他作為極具爭議的作家。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世紀末,蘇聯社會政治生活動盪不已,波及文壇,殃及肖洛霍夫。在文學圈內一部分人出現了將肖洛霍夫妖魔化的苗頭,更多的人則誤解或曲解肖洛霍夫、曲解他的作品。有人將肖洛霍夫稱為“斯大林分子”,有人要追究肖洛霍夫在道德和藝術上墮落的原因。有人認定,在創作《被開墾的處女地》的過程中肖洛霍夫落入了“跟真理作對,跟良心作對”的痛苦境地。更廣泛流傳在世界範圍內的,則是《靜靜的頓河》不是肖洛霍夫所作,他是剽竊者之類的傳言。

  文學家肖洛霍夫生平簡介

  肖洛霍夫,出生於1905年,於1984年與世長辭,享年79歲,是蘇聯時期非常傑出的文學家,曾經在1965年的時候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下面就來看看肖洛霍夫簡介。

  從肖洛霍夫簡介可以看出他在1905年的時候出生在一個村莊之中,年輕的時候閱歷很豐富。11歲的時候,他肖洛霍夫前往莫斯科,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了之後,肖洛霍夫在蘇維埃政權的統治下做事。肖洛霍夫13歲的時候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近距離的參與戰爭讓肖洛霍夫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心理已經開始成熟。

  肖洛霍夫在14歲到17歲的這段時間為紅軍做了不少工作,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戰爭,卻在戰後竭力幫助紅軍取得勝利。肖洛霍夫17歲的時候再次前往莫斯科,並且成為“青年近衛軍”中的一員。一年之後,他與一位女教師成婚,並開始漸漸的在文學上展露頭角。他的三篇文章陸續在俄羅斯重要報紙《青年真理報》成功發表,自此以後,肖洛霍夫才真正開始了他的創作之旅。肖洛霍夫在21歲的時候成功發表了他的成名作《靜靜的頓河》,這部作品使得肖洛霍夫名聲大噪。從此開始了他不一樣的創作人生。

  從肖洛霍夫簡介可以看出肖洛霍夫將他所經歷的事情當成他創作的素材,他的成名作《靜靜地頓河》是他在頓河定居之後開始創作的,他是一個為生活而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