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威廉福克納的評價是怎樣的

  很多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都曾坦言表示,福克納是自己的導師,而福克納的作品,也曾被無數文學大家模仿。那?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威廉福克納的評價

  託妮·莫里森是1993年的諾貝爾文學家的得主,她也是研究福克納文學的碩士,她對威廉福克納的評價說,福克納在對待美國種族問題的看法,對她的啟發和影響很大,也是她探索新的種族問題的思想指導。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是201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他也曾說,在思想方面,他主要受到了薩特的啟發,而在文學方面,主要得益於福克納。在略薩閱讀福克納的小說時,一邊閱讀一邊筆記,真可謂是愛不釋手啊!

  除了國外的作家,福克納對國內的許多文學家也有很大的影響。如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家得主莫言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校區演講時,對威廉福克納的評價道,他從來不知道,小說居然可以能有這樣的寫法,把一樁發生在農村的小事,堂而皇之地書寫進自己的作品之中。直到讀了福克納的作品後,他才知道,原來作家不僅可以虛構人物和事件,同樣也可以虛構地理。

  當代著名作家餘華也對福克納評價說,影響過他的文學大師有很多,但是唯一讓他了解文學的,只有福克納。他也將福克納稱為自己的導師,並坦承是福克納教會了他如何使用心裡描寫的表現手法。

  福克納作品介紹

  福克納一生留下的作品有許多,其中有大約二十篇左右的長篇小說和百餘篇短篇文章,福克納作品大多都是圍繞著作者的生活環境展開的,其中還穿插著許多名人事蹟。

  大約在28歲的時候,福克納第一本小說出版了,而福克納最出名最經典的作品恐怕就是《喧譁與騷動》了。這篇小說以多角度敘述的手法詳細介紹了老地主一家從最開始的興盛到沒落的過程,全篇從各個角度來描述老地主的女兒身上發生的故事並以此為基礎進行了展開,其妻子怨天尤人,其女兒反抗傳統約束女子的教條,其大兒子的愚痴,二兒子的自私自利,三兒子的無主見,作品全程是沒有體現任何家庭的關懷與溫暖,甚至女兒出事後,其妻子不僅沒有安慰,反而是惡語相向。這篇小說的總體基調是低沉的,不僅僅寫出了當時南方家庭的價值取向,也從一定程度上寫出了當時資本主義的價值取向。

  在福克納44歲時,發表著名短篇小說《熊》,這部福克納作品在美國的文壇界產生了十分深遠而有意義的影響,後來也被稱為是一把解讀福克納的全部小說甚至是通往當時美國南方文學的鑰匙。與《喧譁與騷動》的寫作手法有所相似的有《押沙龍,押沙龍!》,福克納從三個人的角度分別講述了一個家族的歷史,而三個講述者都只是提供了一些細小片段,拼湊起來才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還有一篇短篇小說《夕陽》是利用九歲和五歲孩子的視角向讀者展露的,這一點與《喧譁與騷動》裡利用痴傻兒的角度來講述故事情節也有很大的相同之處。

  福克納的時間觀

  福克納的時間觀在一定程度上為他自己的作品添加了屬於他的特色和風格,不直面描述,不遵循鐘錶的時間,不按套路出牌的敘事技巧,種種都表現出了福克納的作品更接近於現代的生活的時間視覺。

  在福克納的作品中,他所呈現的時間觀並不是按照鐘錶的順序來進行,縱觀他的作品,可以感覺到他的作品時間順序更像雜亂無章的,可以說是超越鐘錶的心理時間,例如經典小說《喧譁與騷動》中的時間順序。主人公是已經有33歲的班吉,他是一個白痴,基於這種人物設定,此文的敘事時間上便沒有順序,更可以說是雜亂無章的,但是又是一種符合常理的敘述。《喧譁與騷動》算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創新,而這種無序的時間也算得上是一大亮點這體現了福克納對現代時間的深刻理解。

  在《獻給艾米莉的玫瑰》中,福克納更是認為只有按照自己的“思”才能把這種時間觀表現出來。作為美國南方社會文化中的一員,他認為這是恰到好處的表現南方歷史變遷的最好方式,而時間更是一種見證歷史的方式。在此文中,福克納融入了他自己獨有的時間觀,將南方歷史的落敗和後人的哀思相結合,人們所能抓住的只有回憶,所以此文的大篇幅是將讀者帶回過去那個看起來似乎很美好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