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甘嶺戰役的評價是怎樣的

  上甘嶺戰役近代發生在亞洲的最慘烈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發生在朝鮮半島,參與的國家很多,死亡很多,影響非常大。上甘嶺戰役到底是一場怎樣的戰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上甘嶺戰役評價

  上甘嶺戰役是歷史上罕見的慘烈戰爭,在上甘嶺這個狹小的陣地上,朝鮮和中國志願軍、韓國和美軍以及聯合國組織兩方都投入了相當多的兵力。美軍在這場戰役中傷亡慘重,美方中許多參與過這場戰役的倖存者對這場戰役的印象十分深刻。因此對於上甘嶺戰役評價,美軍作出的評價較多。參與上甘嶺戰役的聯合軍最高指揮官範弗裡特,曾在他的回憶錄中對上甘嶺戰役作出評價,他認為這場戰役是惡性的打賭,死傷慘重、得不償失,他還認為上甘嶺戰役是失敗的。

  這段關於上甘嶺戰役評價,客觀評價了上甘嶺戰役,世人不僅可以得知美軍戰略上的失敗,還可以從側面得知這場戰役的慘烈。所謂的“惡行打賭”是範弗裡特在戰爭開始之前,曾揚言說“五天就可以達到目的”,但是之後,這場戰役持續時間長達一個多月。這場戰役,聯合國軍的死傷人數在8000人以上,聯合國軍是三十個國家的精銳的綜合,死傷如此大,讓人震驚,可見上甘嶺戰役的慘烈。

  範弗裡特作出的上甘嶺戰役評價在告知中國志願軍英勇無比的同時,還揭露上甘嶺戰役的慘烈之處。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力對比

  上甘嶺戰役是歷史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傷亡嚴重,是歷史上炮火最密集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最後以中方勝利而結束,難道中方的軍力真的要比美國要強嗎?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力對比可以揭示這個問題的答案。上甘嶺戰役一共持續了四十三天,這四十三天中,以美國軍隊和韓國軍隊為主要兵力的聯合國軍一共投入了4萬的兵力,中方投入的兵力大約是4.3萬。在軍隊人數上,雙方的差距並不大,中方的軍隊人數甚至要略多於聯合國軍。在軍事物資上,中方和美方的差距非常的大,除開炮彈子彈等軍事物資,中方所有的物資供給加起來有1.6噸。中方在彈藥的消耗不少,大約是5500噸。中方在彈藥上的消耗不少,但是卻遠遠少於美方,美方的彈藥的消耗高達兩萬多噸,中方的彈藥消耗量僅僅是美方的四分之一。

  在軍備上,美方的實力強於中方。在上甘嶺戰役中,美國擁有三千多架飛機,還擁有數量不少的坦克和火炮,炮彈供給源源不斷。中方看起來遠遠弱於美方,中國沒有坦克,也沒有飛機,雖然擁有炮彈,但是炮彈的供給有限。在軍隊凝聚力上,美方遠遠弱於中方。

  通過上甘嶺戰役中中美軍力對比,可以看出在美方軍事實力遠遠強於中方的情況下,中方憑著自身的毅力和寧死不起贏得了戰爭的勝利。由此可見,戰爭戰的不僅是軍備,還有軍心和戰略。中方軍隊運用的戰略和極強的凝聚力、犧牲精神是中方贏取勝利的關鍵。

  上甘嶺戰役英雄人物

  上甘嶺戰役發生在亞洲的朝鮮半島,這場戰役發生在近代,雖然中國和朝鮮最後贏取了勝利,但是雙方傷亡都十分的慘重,因此這場戰役被認為是歷史上罕見的異常慘烈的戰爭之一。

  上甘嶺戰役被稱之為亞洲的“凡爾登”,在這個狹小的陣地上,千千萬萬的軍人喪命於此。上甘嶺戰役雖然慘烈,但也誕生了不少的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在上甘嶺戰役英雄人物中,中國志願軍的一個身材弱小的通訊員王成給人的影響最為深刻。

  上甘嶺戰役中,中方和美方就上甘嶺這個陣地為中心,反覆爭奪。有一次,中方是守方,美方是攻方。因為火力太過密集,美方攻破了中方的防線,中方在上甘嶺這個陣地上失守了。美軍到達防線的時候,中方只剩下了身負重傷的王成還活著。為了保住中方的防線,這個身材弱小的通訊員用話步機對總部進行了最後一次聯絡,報告了自己所在的位置,為了心目中的勝利,他請求他的戰友對著他開炮。密集的炮彈衝著王成的方向飛過去,炮彈炸死了王成,也炸死了攻上陣地的敵人,陣地最終守住了。這位上甘嶺戰役英雄人物為最終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上甘嶺戰役英雄人物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和結束奉獻良多,他們用自己的血液和軀體為新世紀的和平鋪就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世人應對他們心懷感激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