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術鑑賞的論文

  美術鑑賞是個人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感知、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的過程,而美術鑑賞教學則是培養美術鑑賞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美術鑑賞教學中網際網路的應用

  一、網際網路應用於美術鑑賞教學的條件已漸趨成熟

  1.個人電腦的普及

  計算機網路只是獲取資源的一種渠道,要真正使用它,還要有一定的技術裝置。過去電腦價格比較昂貴,只有少數單位和個人能夠擁有,而隨著電腦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商家之間的價格競爭,電腦的價格已經下降了不少。如今走進學生的宿舍,往往可以看到桌面上擺著臺式或膝上型電腦,學生們正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上網。在課堂上學生甚至會用手機查詢學習資料,幫助理解課堂知識。所以,個人電腦的易於取得為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準備。

  2.網際網路的使用方法簡單易學

  現在人們已經普遍懂得使用絡瀏覽器上網閱讀資料,通過搜尋引擎和資料庫平臺進行資料查詢也很簡單,只要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搜尋到,使用方法比較簡單。通過***收發郵件,通過聊天工具交流資訊,傳輸資料,通過論壇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也是很方便的事情。而這些為網際網路輔助教學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3.學生對網路的喜愛

  作為年輕的一代,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很快。同時他們又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校園裡的電子閱覽室常常是座無虛席,宿舍裡也經常能夠看到學生們上網的身影,學校周圍的網咖也總是生意興隆。上網在學生們的生活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學生們對網際網路的熱情對利用網路進行教學大有益處。

  二、網際網路輔助美術鑑賞教學的便利與優勢

  1.網際網路上具有美術鑑賞課所需的豐富教學資源

  美術鑑賞課的教學需要大量的圖片、文字、資料、視訊等參考資料,現在網路當中已經存在有大量與美術相關的網站,可以為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1***具有檢索功能的圖書期刊資料網站

  現在許多院校向這些資料網站交付一定的使用費後提供給本校的師生免費使用。這些網站有幾大好處:一是資料可靠,二是質量有一定的保證,三是能夠滿足同時查閱資料的需要,四是下載後可以長期閱讀,不必擔心借閱超期問題。這些檢索系統的資料是直接把紙質的材料直接轉換成電子資料,中間幾乎沒有資料的丟失或者修改,資料的可信度較大。這些資料也是大部分來源於一些正式的出版物,在質量上是有一定的保證的。圖書館的藏書是有限的,如果出現許多人同時要借某一個資料或者是某一類資料,就不一定能同時滿足借閱的需要,而網路上的資源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可以供許多人同時下載,而且沒有借閱期限,可以有充裕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和思考。這是利用網際網路絡進行學習時很重要的一個資料來源。

  ***2***介紹畫家個人藝術創作為主的網站

  這類網站包括了藝術家的個人網站、藝術家個人美術館所辦的網站。藝術家的個人網站一般包括藝術家的個人簡介、作品的線上展示、藝術觀點和評論文章,以及藝術活動、出版著作和獲獎收藏等等。這類網站往往能夠較好地選擇出代表藝術家創作面貌和整體水平的作品。對藝術家的介紹也比較概括、簡練。同時網站往往還放有藝術家所撰寫的文章、訪談以及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評論文章等。藝術家個人美術館所辦的網站由於有專業的藝術研究團隊以及固定的資金的支援,網站規模就要大得多。對藝術家的介紹文章一般要更加的細緻深入,線上作品範圍更廣,包括了藝術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著錄也較為詳細,而且這些美術館裡因為收藏有藝術家的大量作品,所以在這些網站上還可能看到一些在別的網站不常見到的作品。網站上表現藝術家自己藝術觀的文章、訪談以及評論、研究文章更為豐富和齊全,能夠讓學習者全方位多角度地瞭解藝術家及其作品。這些網站也是比較可靠的美術鑑賞教學的資料來源。

  ***3***美術史課程學習的網站

  這類網站專為美術史學習、愛好者設計,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編排嚴謹,科學合理,可靠性強,能夠為課程學習提供大量的參考。

  ***4***美術組織機構的網站

  這些網站中包括了美術中各個門類藝術協會所主辦的網站,地方及全國美術家協會的網站。這些網站裡有協會展覽、學術動態、藝術新聞、藝術家介紹、藝術理論、新作展示及部落格、論壇等等。這些網站的專業性比較強,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到不少專業知識,而且對了解各個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有很大的幫助。

  ***5***美術的綜合性網站以及綜合網裡的美術部分

  這些網站包含了和美術有關的大量資訊,內容豐富,包羅永珍。它們的受眾面較廣,常常還包含了收藏方面的內容,和現實生活聯絡比較緊密。學生通過瀏覽這些網站,可以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理論、方法等和現實生活中的美術現象聯絡起來理解,可以努力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6***百科類網站

  這類網站往往包括畫家簡介、生平經歷、作品介紹、藝術特點、藝術主張、社會評價、市場價格、收藏價值等方面的內容。但由於部分這類網站在製作上不是由網站專業人員編輯,而可能是由會員上傳、編輯資料,內容上可能有重複編排或者邏輯不清的現象,質量也參差不齊,所以在可信度上應當引起注意。但是,由於其資料相當豐富,查詢方便,所以可以作為學習的參考,但一定要注意辨別。

  ***7***貼吧、論壇和微博

  這些網站上也有大量的圖片、文字、資料資料,但這些資料隨意性較大,對其真實可靠度要注意鑑別。

  2.網際網路為美術鑑賞學習提供交流的平臺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圖片、文字是重要的學習資源,學習的夥伴也是學習的重要資源。如果大家能夠交流經驗或者是發出一些有意義的評論,通過相互的交流也可以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這種交流可以有同步交流和非同步交流。

  ***1***同步交流

  通過QQ、MSN等軟體可以實現線上同步交流。交流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如果接上攝像頭、話筒等裝置,還可以進行同步的語音和視訊對話,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

  ***2***非同步交流

  通過一些離線留言功能以及***、論壇等形式可以實現非同步交流。比如學生可以給教師發郵件或留言,也可以在論壇上相互討論,交流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等限制,具有更多的靈活性。通過這些交流平臺,學生可以瞭解更多與美術鑑賞相關的資訊,交流不同的觀點,進一步加深學習。

  三、網際網路輔助美術鑑賞教學是傳統美術鑑賞教學的有益補充

  1.網際網路輔助美術鑑賞教學原因:

  ***1***美術鑑賞課自身的特點

  美術鑑賞課包括了古今中外所有藝術家的美術作品、風格流派等方面的鑑賞,同時還需要了解美術方面的基本知識,藝術家人生經歷、創作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從鑑賞的角度和方法來講,除了課本上介紹的常見的幾種之外,還存在著其他多種的鑑賞角度。所以美術鑑賞課課程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它非常適合運用網路來輔助教學。

  ***2***因材施教的需要

  每位學生學習的專業、基礎、學習的程度、興趣愛好都是不相同的。如果說僅僅通過課堂上相對統一的教學是不能完全滿足每位學生的需要。學生們應該從因特網上巨大的資源庫中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開拓一個課堂以外的廣闊的學習空間,進行一種個性化的學習。

  ***3***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給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美術鑑賞課是一門和實踐聯絡非常緊密的課程,它最終要形成的是實際生活中對美術的鑑賞能力。因此,美術鑑賞課不能僅僅侷限於課堂上對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通過網際網路的使用,學生在眾多資訊的選擇、感受、思考、分析、歸納、總結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2.網際網路輔助美術鑑賞教學具有以下優點:

  ***1***能夠解決傳統教學中學習的侷限性問題

  傳統的教學是圍繞著教材和教師的課堂教學展開的,著眼點是知識的傳授。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所能學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理解問題的角度也比較單一。而要真正對一件作品形成深入的認識,就要了解這個作品創作者的其他相關的系列作品以及和這件作品相關聯的大量作品以及參考資料,瞭解不同人的不同觀點和看法,才能真正得出自己的判斷。而且美術鑑賞所涉及到的知識面非常廣,無論是對圖片還是文字資料,都要有一個量的積累才能真正學好。而網際網路上存在著學習的巨大的資源庫,它是一個除了課堂之外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通過上網可以方便地獲取大量的文字、圖片、視訊等資料,可以加深對於知識、概念、理論的理解,對畫家、作品、流派能夠形成更為全面、豐富、準確的認識,還能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拓展或者深入學習。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具有開放式的教學觀念,採用啟發式的教學,上課時不要對講授的內容過早地下定論,要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的空間。通過課前、課後的思考題以及上課時的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到網際網路上去查詢資料。應當讓學生知道,學習具有多元性,不僅僅要在課堂裡學習,還要懂得、擅於使用網際網路,在網際網路上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樣,可以將美術鑑賞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豐富和加深我們對課程的學習。

  ***2***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當中,學習往往是被動的。學生所瞭解的往往只是書本及老師所講的知識,自己佔有的材料比較少,能夠進行主動思考的餘地也就不大。如果依託於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學生通過建構式學習,採用討論的學習方式,就能夠更好地進行主動學習。在這樣的教學裡,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定一定的問題,然後讓學生根據這些問題到網上去查詢相關的資料。在觀察和感受的基礎上,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觀點。學生們帶著這些觀點來到課堂上,通過與其他同學的討論,能夠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這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而且從網際網路獲取資訊的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得到較大而提高。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討論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方式,它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樣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地將所需要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知識系統當中,也做到了個性化學習,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我們還要知道,這種討論不僅僅是在課內,網際網路大大擴充套件了人們交流的範圍。除了同班同學之外,還可以通過校園網和同一個學校的同學交流觀點。另外,還可以通過QQ上的興趣組,貼吧、論壇等方式進行交流。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1***在網上學習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保證資料的可靠性。所以要注意到一些知名的大型網站和可信度較高的中小網站上查詢資料。如果說是到一些可靠度不是很高的網站查詢資料,要多留心分辨和鑑別;

  ***2***網路世界豐富多彩,有的學生在上網的時候往往會不自覺地點選到自己感興趣的連線上,因此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上網時自控力要強,最好有一定的針對性,避免漫無目的的瀏覽;

  ***3***學校和家庭要做好監督工作,做到安全、健康、文明上網。科技的發展使得網際網路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教育要實現現代化就要利用好這一技術條件。面對新的教育發展形勢,美術鑑賞課要充分利用網路教學資源,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美術鑑賞教學的不斷進步、發展和提高。

  範文二:美術鑑賞與藝術評判的異同

  美術作品作為藝術家藉以表達心中情感的藝術作品,反映了一個時期的社會思潮和審美文化特徵,具有濃重的歷史意義和可取的藝術價值。由於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心路歷程和感情因子,在欣賞一部美術作品時會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因此從同一美術作品中所能體悟到的感情因素也不盡相同。而不同時期的藝術評論家對於美術作品的評價標準存在著差異,使得美術作品在不同時期體現出不一樣的藝術價值,使得不同批評家對於同一美術作品的評判也同樣存在差異性,因而美術作品的藝術評判也變得複雜化。

  一、藝術評判的定義

  藝術評判即藝術批評,是在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運用一定的理性思維對藝術作品的創作、藝術風格、藝術流派等進行分析和評價,並在一定的批評標準下,作出理性的判斷。藝術評判是在一定的立場上對藝術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深層含義、文化韻味的探究,將作品中體現的各種因素提取出來,結合作品創作的年代、歷史背景、藝術家的生活環境、文化意識潮流等進行綜合性分析,而得到的藝術價值得失的評判以及作品對社會藝術形式和規律的影響力的判定。藝術評判的發展在於批評家對於藝術的貢獻,目前的批評家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官方性批評家,在藝術評判中具有權威性、主流型的發言;二是集中在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機構的批評家;三是處於官方體制和研究機構之外的批評家,或者可以稱為獨立的批評人;四是在藝術相關機構***如藝術網、雜誌、畫廊等***進行藝術評判的批評家。由於批評家所處的工作環境和自身的專業程度不同,在參與藝術評判的過程中,往往因為自身的立場和評判標準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二、美術欣賞的定義

  美術欣賞是人們在對美術作品進行觀賞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領略而產生的一種喜歡的過程,它體現的是人們複雜的精神變化活動,是對美術作品美的讚賞和肯定。美術欣賞對於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情操有很大的幫助,並且還能幫助人們開闊視野、擴充知識。美術欣賞在美術活動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美術家在創作自己的美術作品時,需要通過對各類美術作品的欣賞和當時藝術發展潮流來定位自己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價值,並通過不斷欣賞的過程來淘汰不滿意的作品,從而精煉出具有真正價值的美術新創作。而當美術作品創作完成之後,人們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對美術價值的肯定,也就是說,美術創作是產生美術價值的創新活動,是進行美術欣賞的前提。同時,人們對美術的欣賞評論反作用於美術創作,使其不斷改進,不斷地滲入深層次的美術意蘊。

  三、藝術評判與美術欣賞的異同

  ***一***共通之處

  1.藝術評判以美術欣賞為基礎

  藝術評判的過程是建立在美術欣賞之上,通過對一部美術作品欣賞之後,深入地分析其內在含義而判斷其藝術價值。也就是說,藝術評判必須建立在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之上,否則藝術評判就如空中花園一般,沒有堅實的藝術作品作支撐,便不具有時代性價值,其評判結果也可能被列為“謬論”之列。而藝術評判按照一定的評價體系和標準來分析作品的美醜從而正確地指導美術創作,並對美術欣賞形成一定的指導。

  2.二者都是實現藝術品現實價值的基礎

  美術欣賞在美術作品實現現實價值上具有一定的意義。如果在一個時期,一部美術作品被藝術家創作出來之後,沒有人能欣賞其中的藝術底蘊和審美價值,這部美術作品的現實價值便無法實現。而藝術評判可以讓批評家對作品的藝術價值進行科學的判定,並對美術作品產生的思想潮流和審美規律進行肯定或否定,從而決定藝術作品的現實價值。

  3.發展根源相同

  隨著現代藝術流派的多樣化以及人們對藝術觀念的改變給藝術批判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寫實、誇張、抽象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完全脫離了古典的藝術流派。再加上美學和心理學的共同作用,使得某些誇張的藝術作品備受藝術家的推崇和喜愛,進而形成了美術欣賞和藝術評判產生暫時脫節的現象。原先的美術評判標準已經不適合現代藝術流派的藝術價值的評定,因而,藝術評判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逐步改進和新增,以跟上藝術形式的流行和進步。而美術創作的改變直接衝擊著人們的視覺效果,使得人們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上逐步產生新的想法和觀念,從而發現新的文化底蘊、建立新的審美體系,使得美術欣賞在觀念上與美術創作共同發展。

  ***二***相異之處

  1.角度和切入點不同

  美術欣賞是站在觀賞者主觀意識角度,對美術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審美、文化底蘊等各方面的欣賞和鑑別,其出發點是對美術作品的肯定。美術欣賞者先從視覺上感覺到美術作品的美之所在,因為這種美使人們產生精神上的滿足和震撼,進而推崇美術作品。美術欣賞是一個心理活動過程,表現在觀賞、體驗和領悟的心理變化;美術欣賞的切入點主要是喚起欣賞者的欣賞慾望,進而引發欣賞者主動對美術作品進行審美,達到其心靈上對作品藝術意象底蘊、意象結構和情感的深層感悟,從而實現人格上的昇華和對人生價值的徹底領悟。美術欣賞就是欣賞者對作品的審美感知而產生感性思維。而藝術評判則是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闡釋和評判過程,是建立在理性和科學的基礎上,對藝術作品所體現的各種藝術現象的理性分析和科學評判,具有一定思想立場和美學體系作為評定的基礎。意識評判的切入點是作品的藝術價值,主張的是藝術價值的創造。藝術評判主要包括社會歷史批評、心理學批評、文字批評、接受批評四個範疇。在一定程度上,它與美術欣賞的歷史性是相悖的,批評的是美術欣賞的歷史性“惰性意識”。

  2.標準不一

  藝術評判的標準是建立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之上,形成的衡量美術思想和藝術價值的標尺,存在著一套標準的批評體系。批評標準的建立是通過當時的社會思想潮流和美學意識而形成的,與當時社會藝術群體的審美趣味和藝術發展形勢需要相符合,隨著社會對審美觀念的改變、歷史條件的變化以及藝術發展的變化,批評標準順應時代而發生變化,因此,具有一定的時代變化性。藝術評判的標準主要體現在審美原則和藝術價值原則上。審美原則是對作品中的情感特色、意象特徵進行評判,以體現作品美的存在點。情感特色評判是指超越了現有的情感意識,將愛情、激情、悲情以及理性感、個性感等多種情感相互融合而達到的平衡程度;意象特徵評判主要體現在作品體現的藝術形象的真實性和虛幻性、邏輯性,卻超越常有邏輯的意象分析,對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意象的推崇和判定。藝術價值原則是對作品在當前社會潮流造成的影響以及對藝術未來發展趨勢的能動性的評判。而美術欣賞具有一定的發散性,是根據欣賞者的主觀意識所產生的美的感官效果。由於不同人對事物的認知程度不同、性格特徵各異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等因素,其欣賞水平也各異,因此美術欣賞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而是隨著人們的意識不斷變化的。美術欣賞雖然也涉及審美、意象、價值等,但是美術欣賞的範疇更為廣泛,它是一個認知、感悟、接受的精神變化過程。

  3.作用不同

  藝術評判的作用在於改變欣賞者原有的意識形態,從而影響藝術的發展流向。由於各個民族文化、人們的審美意向不同以及各民族獨具特色的語言韻味,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欣賞群體,這些欣賞群體在各自的潛意識中形成了既定的審美意識、藝術觀念等,直接影響著欣賞群體對藝術的理解和闡釋。而藝術評判的存在便是為了改變這種“惰性意識”存在的審美觀,它主張的是觀賞者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發現藝術的創新點和新的藝術價值,從而讓人們在藝術創作上進行突破,促進藝術的發展。

  而美術欣賞的作用在於認識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從美術作品中體現出來的美感、時代感、節奏感等多種思想感觸,來陶冶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見識,在培養藝術鑑賞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幫助。美術欣賞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侷限於欣賞者的“前意識”,也就是說停留在前人對藝術進行的賞析和評斷而排斥新的觀點和見解。最為典型的是當某人想要創新一個新的流派,在最初的時候,由於人們的審美意識形態停留在原有的審美標準上,對新概念處於完全陌生和迷茫的狀態而忽視它的存在,在經過長時間的流變和積累後,人們才會認可,才會逐步去欣賞新流派中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文化底蘊。

  因而,美術欣賞是以歷史的眼光去尋求美術作品的個性特色的,它基於欣賞者的“前意識”而形成的藝術欣賞觀念很難得到突破,當人們懂得用新的觀念去認識欣賞美術時,藝術批評家已經先於美術欣賞者而作出了理性的評判。

  四、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評判是建立在美術創作活動和美術欣賞基礎之上的,批評家通過對美術欣賞的結果進行理性和科學的分析,對美術作品進行當前價值和未來價值的判定。藝術家再通過對批評家所提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角度進行自我完善和進步,而實現藝術創作上的創新。二者的相互促進、相互反饋的作用,促進了藝術評判標準的不斷改革和藝術的持續創新發展。但是,人們還需要對藝術評判和美術欣賞進行質的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