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剎海必去景點

  什剎海,是北京市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區、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市中心城區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儲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那麼,什剎海有那些值得遊玩的地區呢?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供您參考。

  推薦

  恭王府

  恭王府位於什剎海西北角,是一處典型的王府花園,既有中軸線,也有對稱手法。 始建於十八世紀末,是北京儲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稱“什剎海的明珠”。曾屬乾隆後期大學士和珅的宅邸,後改賜為恭親王奕忻的王府。府後有一獨具特色的花園,名萃錦園,佔地約三萬平方米。花園東、南、西三面被馬蹄形的土山環抱,園中景物別緻精巧,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部的府宅原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的工作場所,單位遷出後經重修現已對遊客開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現作為郭沫若故居也對遊人開放。

  慶王府

  慶王府是北京現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慶王永璘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慶皇帝的同母胞弟。老慶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慶王永璘的後人奕劻襲輔國將軍。咸豐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遷至定阜大街原大學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規制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始稱王府。這時的奕劻又在府內大興土木,修建了萬字樓和戲樓等處,府內建築巨集偉,面積廣闊,分為五個大院,大小樓房近千間,硃紅大門,高大的宮殿,只是屋頂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為當時京城最華麗的王府之一。民國後為部隊機關所徵用。

  鐘鼓樓

  鐘鼓樓每到定更的時候是“先擊鼓,後敲鐘”;二更到五更的時候則“只撞鐘不擊鼓”;到了亮更時是“先擊鼓後敲鐘”。擊鼓的方法是先快擊18響,再慢擊18響,共擊6次,共108響。撞鐘也是一樣。

  關岳廟

  關岳廟在西城區鼓樓西大街149號。這裡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賢親王廟。醇賢親王廟於光緒十七年修建,至光緒二十五年建成。廟坐北朝南,分三進院落,其中中院又有東西跨院。中軸線依次為琉璃照壁,中門,外為八字牆,兩旁各有一座琉璃門;中院內東有焚帛爐,西有祭器亭;正殿7間,殿前有月臺一座,東西配殿各5間;後寢祠5間。建築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民國3年北洋政府在後寢祠塑關羽、岳飛像,並祀關岳,稱關岳廟。

  廣化寺

  廣化寺位於什剎海北邊的鴉兒衚衕31號,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廣化寺始建於元代,傳說是一高僧託缽化緣、籌措佈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銀錠橋銀錠橋位於後海與前海之間,菸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而得名。天氣好的時候,站在銀錠橋上可以觀賞到西山的美景。1910年汪精衛在此謀刺攝政王載灃。這是北京最早的橋。

  匯通祠

  匯通祠位於德勝門西大街甲60號。明永樂年間由姚廣孝建,名法華寺,又名鎮水觀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賜名匯通祠。祠建在什剎海西海的一個小土山上,四面環水,北為水關。祠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門一間,前殿三間及東西配殿各三間,後樓三間前抱廈一間及左右耳房各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匾曰“潮音普覺”和“功兼利濟”。祠內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石的乾隆皇帝御製詩碑。

  棍貝子府

  棍貝子府位於新街口東街北側,又稱誠親王***允祉***新府。《嘯亭雜錄》載:“誠親王新府在蔣家房。”誠親王舊府位於官園,因改賜慎郡王,故於蔣家房***新街口東街***建新府。雍正十年允祉卒後,其第七子弘暻繼為府主。弘暻於雍正八年被封貝子,故此府又稱固山貝子弘暻府***《宸垣識略》***,清末至民國年間,此府被稱棍貝子府。此府民國時期猶存。20世紀50年代改建北京積水潭醫院,原有建築絕大部分拆除,僅存三間捲棚歇山筒瓦頂的花廳,二幢硬山過壟脊的重樓,以及湖與假山。***8月1日,棍貝子府花園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濤貝勒府

  濤貝勒府在西城區柳蔭街27號,西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這裡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賜貝勒載瀅,後載瀅獲罪,遷出此府光緒二十八年,醇賢親王奕譞的第七子載濤過繼給鍾郡王奕詥為嗣,承襲貝勒爵,遷居於愉王府,作為貝勒府,稱濤貝勒府。 現存古建築約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門東向。分中路和東路及西路。中路有四進院落,東路亦有四進院,後三進院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後3排房子,西為戲樓。南為花園,有長廊、亭、花廳、假山等。1929年6月輔仁大學及附中設於濤貝勒府,原馬圈及花園前空地建成輔仁大學主樓。濤貝勒府府邸改作原輔仁大學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輔仁男中改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11] 醇親王府

  醇親王府位於後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為成親王,並將明珠府賜永理。隨即按王府規制改建。此府傳至毓橚時,被賜予醇親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區太平湖東里***今中央音樂學院***。因光緒帝生於此府,成為潛邸,故光緒繼位後醇王必須遷出。為區別,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稱南府,後海北沿的新王府稱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為王府花園,1949年後,進行了整治,是宋慶齡在京的住所***見宋慶齡故居***。東部是王府本身,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體建築,自南而北,街門5間。1910年汪精衛等在此附近策劃炸攝政王,一時轟動全國。醇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宋慶齡故居。

  菸袋斜街

  菸袋斜街在地安門以北,鼓樓前臉兒,有一條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菸袋斜街。這條街東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長。當年,住在北城一帶的旗人大都有抽旱菸或水煙的嗜好,於是城裡的菸葉行業就發展起來了。

  梅蘭芳故居

  梅蘭芳故居位於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的梅蘭芳故居,原為慶親王府的一部分。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於什剎海西岸前海西街18號,原是恭王府的馬號,郭沫若於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這裡居住了15年。這裡是一處環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慶齡故居外,是比較好的一處四合院。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原是清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位於北京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這是一處典型的中國式庭院,幽靜的園內假山疊翠,花木成蔭,清澈的湖水,曲折環繞。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原計劃為宋慶齡在北京專門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卻以國事百廢待興,一再遜謝。最後在周的親自過問下,才藉此王府花園,葺舊更新。宋慶齡於1963年遷居於此,在這裡工作、學習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