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化學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與運用論文

  導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配合教師科學的評價,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自主發展的路線圖。導學案實施的高階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導學案實施的基礎目標是促進學生高效的掌握知識,為後續學習奠定文化基礎,在導學案的實施中要兩級目標並重。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解析初中化學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與運用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解析初中化學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與運用全文如下:

  摘 要:化學學科是初中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但是由於傳統教案教學模式過於落後,使得初中化學教學無法滿足現代學生需求,在此形勢下,導學案的教學方法應用而生。本文首先對導學案進行了簡單的概述,其次對導學案的設計原則、具體設計以及相應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僅供參考借鑑。

  關鍵詞:初中化學;導學案;設計;運用

  目前我國初中化學學科正處於改革階段,在這一改革過程中,導學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導學案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熱情。

  1 導學案概述

  傳統教案教學主要存在兩個弊端,分別為教學單向性明顯、封閉性強。教案教學強調的教師與課本,而未考慮到學生主體,這就使得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另外,教師的教案只是教師自己使用,學生對教案內容這一無所知,只能夠被動接受。為了有效解除弊端,導學案應用而生。導學案簡單的說就是指教師按照教學任務、學生基礎、學科特色等來設計的教學方案。導學案設計主要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學,要求學生能夠在“學會”的基礎上,“會學”。導學案注重的是學,而不是教,即將課堂還給學生。

  2 初中化學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原則

  首先,按照初中化學的學科特點,導學案設計應該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以便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對化學學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應該與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只有如此,導學案的應用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能力。

  其次,遵循啟發性原則,即能夠啟發學生深入的思考。導學案設計並不是要將知識點全部交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能夠讓學生利用導學案做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究,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

  再次,遵循導學性原則,即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每個要求都要具體化,每個環節都要清晰,同時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這樣學生依據導學案才能夠進行自主學習,不迷惘。

  第四,遵循探究性原則,即能夠讓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對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該依據課堂學習內容,提出某一個問題,要求學生展開討論,也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每探究一個問題,學生都會成長一步,久而久之,就會體會到化學學習的快樂。為保證探究效果,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要注意有梯度性,逐步深入。

  第五,遵循差異性原則,即導學案要有差異性,不能千篇一律,要能夠彰顯學科特色,考慮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有所成。另外,保持導學案的差異性,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 初中化學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策略

  3.1 教師設計導學案之前,必須要完全的掌握教材內內容,認真備課,每節課所達到的教學目標、所涉及到的概念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明確教學目標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對重點進行深入的剖析,將難點以及考點作為重點講解內容體現導學案中。

  3.2 依據化學學科特點,構建知識結構網路。該網路不僅要包含整個化學學科知識體系,還應該包含每個單元、章節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網路是學科框架,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3.3 學法指導。由於現階段,還有我國絕大多數初中化學都未能及實施到導學案教學模式,因此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為此,教師首先要依照著教學、導學、自學步驟來進行教學。在初中階段,由於學生已經養成了別動學習的習慣,因此導學案實施初期,教師應該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並教授學習方法,待到學生完全能夠自主學習之後,教師就可以分發導學案進行自學。

  3.4 運用能力訓練。運用能力訓練的方式一般採用近幾年來各級考試中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型,包括直接選用例題和教師自己設計的題目。習題要精選,量不宜多,根據各節不同情況也可以設計其他訓練形式。訓練內容以本節內容為中心,適當聯絡其他相關內容,在強調綜合學科能力的今天,也要儘可能多設計一些跨學科的綜合能力訓練題。運用能力訓練應體現難度層次的遞進性,使學生自學時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訓練。

  4 初中化學教學中導學案的應用措施

  4.1 精心策劃,抓好預習環節。教師可以課前發給學生下一節導學案,並帶領學生明確預習目標,學生也可以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根據“導學案”的要求進行預習。通過預習,自己探究解決基礎知識。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問題,記錄在“導學案”上,以備上課時討論解決。

  4.2 科學實施,優化課堂。課堂教學目標是鞏固預習成果,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有以下幾個環節:

  4.2.1 明確目標。教師把學案發給學生,可運用導言、現代教學技術等手段創設適當情境,明確學習目標。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是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的。

  4.2.2 自主學習。學生要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為主攻方向,根據學法指導,主動閱讀教材,查閱教材、工具書實驗教師要準備好材料用具,讓學生動手做,並觀察實驗結果,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要通過自學、實驗等發現問題,確定疑點,在隨堂記中記錄下來。自主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只要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絕不先講。

  4.2.3 合作交流。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個別疑點,教師繼續巡迴指導,掌握小組討論的進度和經小組討論後仍不能解決的問題。討論時,大家各抒己見,在小組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推選出一個代表將討論的結果和疑難問題列出提綱。在此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小組互助,能者為師。教師只是適時地啟發、引導、激勵、解惑,教師不再是佔據講臺的演員,而是組織學生的導演。

  4.2.4 展示點撥。小組內通過討論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全班同學討論,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答和補充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評價,只有全班學生都不能解答的問題老師才進行點撥和講解。

  4.2.5 達標測試。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梳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教師根據課時重難點和易混、易錯、易考點制定達標訓練,限時完成,讓學生當眾批改,以檢查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並及時反饋。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初中化學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試驗能力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卻未能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在這情況之下,教師選擇應用導學案方法,但是由於此種教學方法還處於應用的初級階段,因此還需要我們深入的研究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