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希特勒如何對付經濟危機

  二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經濟危機只是一種體現形式。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二戰首惡希特勒是如何對付經濟危機的

  這幾年,世界的經濟處於蕭條之中,也就是在經濟危機中,各國都展開渾身的解數來挽救這次的危機,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上個世紀那個曾經挽救美國經濟危機的總統羅斯福,以及羅斯福的新政。

  很長時間,筆者一直認為在對付西方世界在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經濟危機中,美國的羅斯福是一個大大的英雄,他的政府幹預政策,他的凱恩斯主義的實踐,挽救了美國,羅斯福也因此成為美國曆史上林肯之後一個偉大的總統。羅斯福成為偉大總統,當然,還有二戰的因素。

  可是,近來在同一時期德國那個惡魔希特勒的表現後,發現希特勒在德國的改革,其成果要遠大於羅斯福在美國的改革,希特勒的新政,比羅斯福的新政還有效,還管用,成就也大。這種結論想來似乎是很有意思。

  美國在1933年羅斯福上臺以後,推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新政,到1939年,美國的失業人數從1933年的1700萬下降到800萬,1700萬的意思就是美國每四個勞動力中有一個是失業的,800萬的意思就是每8個勞動力中有一個是失業的。而有意思的是,那個德國的希特勒也是在1933年上臺,成為德國的,希特勒也是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

  其結果是僅僅三年之後,到了1935年,德國的失業人數從1933年的700萬下降到幾乎為零,700萬的意思在德國就是每四個勞動力中有一個是失業的,其比例與美國是一樣的。而美國在1937年的時候,還有反覆,即1937年失業人數又增加到1700萬,沒有改變,到了1939年的時候,才下降了一半。

  所以,筆者開始懷疑羅斯福的新政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他應該得到那麼大的聲譽嗎?其實,美國在羅斯福上臺以後,一直就沒有克服30年代的那次危機,美國真正克服那場危機,是在美國參加了二次大戰以後。也可以說,真正徹底解決了那場經濟危機的不是羅斯福的新政,而是戰爭。

  這也就是羅斯福為什麼一直鼓動美國參戰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美國直到今天還有人懷疑在珍珠港事件中,羅斯福是否事前已經有了情報,懷疑羅斯福為了使美國參戰,故意隱瞞真相,對日本的進攻不予防禦。也許這永遠是個謎。

  我們還可以看到,經濟危機的最後結果往往就是戰爭。戰爭才能使人們充分的就業。日本在1931年發動918事變,也是同樣的原因,都是起源於1929年紐約股市的黑色星期四。以此類推,今天的奧巴馬也要走向戰爭嗎?

  我們還是回到希特勒的新政。希特勒不是靠戰爭來就業,而是在戰前就完成了德國的就業,而且國家每年的發展速度平均達到了27%,非常的高。希特勒新政的結局除了使得德國人民充分就業外。

  還有一個大的成就,就是一般老百姓的福利有了極大的提高,德國在希特勒時代就做到了工人每年都可以有帶薪的休假,甚至可以到外國去度假;做到了汽車進入普通的工人家庭。這種成就遠遠超過了羅斯福的成就。

  美國直到二戰以後,才做到了一般工人可以帶薪休假,一般工人可以有汽車。當然,羅斯福也有福利性的失業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有失業保障法的出臺。65歲領養老金,一週工作40小時,每小時也規定了最低收入的限額。

  還有就是德國有了世界上第一條的高速公路,德國在希特勒時代有了四千公里的高速路,現在德國高速路的四分之一還是希特勒時代修的,而且仍然稱其為希特勒路,很有意思。而美國那個時代還沒有高速路。

  希特勒的成就,是日後的德國人死心塌地為他賣命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有人說,如果希特勒在1938年死了,那麼希特勒就是德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一個領袖。

  那麼希特勒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希特勒上臺時所處的環境,比羅斯福要惡劣,因為希特勒還要面臨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陰影,因為凡爾賽條約還在制約著德國。還有戰爭賠款,民族自信心,還有法國還佔領了一部分德國的領土的問題。

  希特勒一開始在政治上,採取了合法的手段,一個是解散議會,取締反對黨,取締工會,也開始迫害猶太人。也很奇怪,當時大多數的德國人對沒有議會,沒有反對黨,沒有了工會也並不太在意,因為他們對那個魏瑪共和國失望透了,因為這個政府在一戰後毫無作為,而工會連基本的失業救濟都不能保證,根本沒有什麼用。

  在金融上,希特勒開始採用了非常極端的貨幣政策,就是放棄黃金本位,甚至有一段時間放棄了貨幣,因為那個時候馬克也貶值到幾乎不值錢了,而直接以物品交換的方式來搞國內和國際貿易,太絕了。不借貸,不向外國借貸。希特勒認為,工作就是貨幣的根源。其實羅斯福的新政,開始時的貨幣政策與希特勒幾乎一樣,也是放棄了黃金本位,貶值美元,美元貶值了40%。

  當然,希特勒做的比羅斯福徹底,乾脆不要貨幣。其實,希特勒的招數在今天也有很多的人打算要用,因為今天的國際結算貨幣是美元,其意義與黃金本位是一樣的,很多國家因此想拋棄美元,用地區的“元”來結算,可以不受美元的欺壓。此思路與希特勒當年是一樣的。

  然後,希特勒就號召人民起來勞動,根本不給工錢。以工代賑。開始修建高速公路,修建大型的公共工程。羅斯福的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是以工代賑的方式,擴大就業,修建了許多的公共工程。這為美國在戰後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礎。

  希特勒又開始搞國家壟斷,大企業吞併小企業,搞大型的私人壟斷企業,也擴大了國家壟斷資本。當然,也順帶將猶太人的錢掠奪進國家資本,大概沒收了猶太人近60億的資本。羅斯福讓2萬5千家銀行倒閉,後來重新登記,只留下1萬多家,裁剪了幾乎一半的銀行。

  希特勒又採用積極干預的國家政策,發行國家債券,實行通貨膨脹。羅斯福也是這樣,發行債券,將美元貶值幾乎一半。現在的美國的手法也是如此,國家任憑美元下跌。結果是可以擴大出口。

  希特勒又開始擴大國家定購軍事裝備,也為日後的擴軍備戰做好準備。

  希特勒還決定製造工人可以買得起的汽車,由此而建立了德國的大眾汽車,開始生產甲殼蟲汽車,希特勒的規定是,汽車的最高時速是100公里,百公里耗油6 升,冬天可以在室外打著火,價格不超過1000馬克。後來的大眾汽車只賣990馬克。汽車終於開始進入了普通的德國工人家庭。

  到了1935年,在希特勒上臺短短的三年之後,德國的失業工人幾乎不見了,人人都有工作,還有帶薪休假,還有家庭汽車。希特勒還申辦,並在1936年成功舉辦了柏林奧運會。這個時候的希特勒,其威望達到了頂點,奧運會開幕式上,全體到會的人員,包括外國領導人和運動員,都向希特勒行納粹的舉手禮。

  一代梟雄,一代惡魔希特勒,開始起飛了。那個時候,連大文豪蕭伯納都為希特勒辯護。蔣介石也開始學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在中國也開始成立了藍衣社。

  這裡抄錄一段據說是希特勒在戰爭開始前,對德國人民的一個講話:

  “我接受了這樣的一個國家,它因為信任外國的諾言和由於民主政府的惡劣制度而面臨著徹底的毀滅……我克服了德國的混亂,重新建立了秩序,並且大大增加了生產……發展了交通,使龐大的公路網得以興建,運河得以開鑿,巨大的新工廠得以出現,同時也致力於提高我國人民的文化與教育水平。我曾做到了使700 萬失業工人全體重新得到工作……

  我不但使德國人在政治上團結了起來,而且使他們重新武裝了起來,我也曾致力於一頁一頁地撕毀那長達448 條的條約,其中包含著任何國家人民和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忍受的最卑鄙的壓迫。我把1919 年從我們手裡搶走的地方奪回來給了德國。我把成百萬被迫與我們分離而飽受辛酸的德國人領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無可否認,希特勒真的做到了這些。

  導致二戰爆發的經濟大蕭條

  美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是該國曆史上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亦稱“大蕭條”。它是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總危機的時期內發生的;是在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傢俬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非常尖銳化,世界上出現社會主義國家和廣泛的民族解放運動,從而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相對縮小的情形下發生的。

  一般認為危機是從1929年10月股票行情猛跌開始的。到11月中旬,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下降40%以上,證券持有人損失達260億美元。嚴重削弱金融制度,動搖企業界信心,阻礙工、農業發展,縮小海外購買和投資,使美國經濟陷入停滯狀態。從1929年至1932年,銀行破產達101家,企業破產109371家,全部私營公司純利潤從1929年的84億美元降為1932年的34億美元。1931年美國工業生產總指數比1929年下降53.8%。

  重工業生產的縮減尤為嚴重。農業總產值從1929年的111億美元,降到1932年的50億美元。在外貿方面,進口總值從1929年的近40億美元,降到1932年的13億美元,出口總值從53億美元降到17億美元。由於工、農、商業萎縮,到1933年3月,美國完全失業工人達1700萬,約有101.93萬農民破產,淪為佃農、分成制農民和僱農,許多中產階級也紛紛破產。美國國民收入從1929年878億美元,降到1933年的402億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費額,下降到1929年水平的67%。

  危機期間,一方面生產過剩,商品積壓,甚至銷燬大量農產品和牲畜,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又缺衣少食。據1932年9月《幸福》雜誌估計,全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即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8%無法維持生計***1100萬戶農村人口未計在內***。200萬人到處流浪,棲息在破爛的“胡佛村”裡。

  在這次危機中,工業、農業、信用危機同時併發;並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使它的工業生產總產值下降36%。世界貿易縮減2/3。

  胡佛政府的反危機措施對這次空前的大危機,H.C.胡佛政府基本上是採取傳統的放任主義的對策。同時,也採取了一些反危機措施。通過全國信貸公司***後改為“復興金融公司”***,撥款給工業和鐵路公司,使其免於破產;採取收購農產品,舉辦信用貸款和實行保護關稅,以維持農產品價格,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此外,責成銀行信用協會,以互相調節資金的方式,防止銀行破產。但這些措施收效甚微。因此,這次經濟危機持續時間特別長,危機停止後進入特種蕭條階段,未達繁榮又陷入1937年危機。

  尖銳的階級鬥爭30年代初,在美國共產黨和工會統一同盟的領導下,人民群眾奮起反抗。從1929年到1932年,共發生2700次工人罷工。1930年3月6日全國有125萬失業者參加了抗議失業的示威遊行。飢寒交迫的失業者不再尊重法律和私有財產,有的抗稅,有的違法開採公司私有煤層,有的不經主人許可就在空地上種莊稼。農業工人也舉行多次罷工。有些州發生過小農的武裝反抗鬥爭。許多著名文化人公開擁護共產主義。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