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威力最強的火炮

  火炮是一戰二戰中至關重要的重型武器,不僅給人們帶來勝利,也同時帶來了死亡與毀滅!今天小編就給給大家講述這個恐怖的戰爭武器。

  大殺傷力的火炮——臼炮

  口徑800毫米的巨炮轟擊,是個什麼體會?你最好不要體會。你也沒有機會了。這個戰爭史上超級大傢伙很快就被戰爭的實踐所淘汰。為什麼呢?所謂臼炮,是中國叫法,因其貌態短粗,外形類似過去的石臼,因此在漢語中被稱為“臼炮”。它其實是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炮,彈丸威力巨大,被用於破壞堅固工事。臼炮最初出現於13世紀,發射石彈。中國明清時的將軍炮有很多為臼炮,如明朝洪武十年***1377***鑄造的一種大口徑轟城鐵炮,口徑210毫米,全長100釐米。炮的兩側還有耳軸,用於調整火炮的射擊角度。炮身鑄有“大明洪武十年丁巳季月吉日平造”銘文。到了德國第一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時候,最初從小小鐵匠鋪起家的老克虜伯察覺到鋼對國家意味著什麼,以及炮給世界帶來了什麼,他創造出了“罐鋼”。又用這種效能極好的鋼造出了優良的後膛鋼炮,於是他的大炮名揚四海。1871年,去歐洲考察“洋務”的李鴻章一口氣向克虜伯公司買下300餘門各種口徑的大炮。據不完全統計,甲午戰前中國購進了兩千門左右的克虜伯大炮。戰後至1911年也有兩千多門,總數在四千上下。它們一部分被日本人炸沉於海底,一部分成為軍閥混戰中的絞肉機。口徑800毫米的巨炮轟擊,是個什麼體會?你最好不要體會。你也沒有機會了。這個戰爭史上超級大傢伙很快就被戰爭的實踐所淘汰。為什麼呢?所謂臼炮,是中國叫法,因其貌態短粗,外形類似過去的石臼,因此在漢語中被稱為“臼炮”。它其實是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炮,彈丸威力巨大,被用於破壞堅固工事。臼炮最初出現於13世紀,發射石彈。中國明清時的將軍炮有很多為臼炮,如明朝洪武十年***1377***鑄造的一種大口徑轟城鐵炮,口徑210毫米,全長100釐米。炮的兩側還有耳軸,用於調整火炮的射擊角度。炮身鑄有“大明洪武十年丁巳季月吉日平造”銘文。到了德國第一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時候,最初從小小鐵匠鋪起家的老克虜伯察覺到鋼對國家意味著什麼,以及炮給世界帶來了什麼,他創造出了“罐鋼”。又用這種效能極好的鋼造出了優良的後膛鋼炮,於是他的大炮名揚四海。1871年,去歐洲考察“洋務”的李鴻章一口氣向克虜伯公司買下300餘門各種口徑的大炮。據不完全統計,甲午戰前中國購進了兩千門左右的克虜伯大炮。戰後至1911年也有兩千多門,總數在四千上下。它們一部分被日本人炸沉於海底,一部分成為軍閥混戰中的絞肉機。口徑800毫米的巨炮轟擊,是個什麼體會?

  你最好不要體會。你也沒有機會了。這個戰爭史上超級大傢伙很快就被戰爭的實踐所淘汰。為什麼呢?所謂臼炮,是中國叫法,因其貌態短粗,外形類似過去的石臼,因此在漢語中被稱為“臼炮”。它其實是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炮,彈丸威力巨大,被用於破壞堅固工事。

  臼炮最初出現於13世紀,發射石彈。中國明清時的將軍炮有很多為臼炮,如明朝洪武十年***1377***鑄造的一種大口徑轟城鐵炮,口徑210毫米,全長100釐米。炮的兩側還有耳軸,用於調整火炮的射擊角度。炮身鑄有“大明洪武十年丁巳季月吉日平造”銘文。

  到了德國第一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時候,最初從小小鐵匠鋪起家的老克虜伯察覺到鋼對國家意味著什麼,以及炮給世界帶來了什麼,他創造出了“罐鋼”。又用這種效能極好的鋼造出了優良的後膛鋼炮,於是他的大炮名揚四海。

  1871年,去歐洲考察“洋務”的李鴻章一口氣向克虜伯公司買下300餘門各種口徑的大炮。據不完全統計,甲午戰前中國購進了兩千門左右的克虜伯大炮。戰後至1911年也有兩千多門,總數在四千上下。它們一部分被日本人炸沉於海底,一部分成為軍閥混戰中的絞肉機。

  臼炮,是克虜伯公司的奇葩怪胎炮種。在一百年前的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但先打的是比利時。比利時烈日城正處在亞丁森林的狹窄缺口處,必須打通烈日城,才能南下法國。於是,德軍10萬之臼炮,是克虜伯公司的奇葩怪胎炮種。

  在一百年前的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但先打的是比利時。比利時烈日城正處在亞丁森林的狹窄缺口處,必須打通烈日城,才能南下法國。於是,德軍10萬之眾、200多門火炮,迅速壓向比利時境內的天險莫茲河。

  如果德軍衝過莫茲河,那麼通向法國的道路就一馬平川了。帶你見識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不被炸死也被震昏!比利時夾在德法兩個強國之間,是個有警惕性的小國,早已斥巨資修建了要塞防禦體系。

  這條防線建在莫茲河西岸的一個陡坡之上,比河岸高出100餘米,莫茲河正好成為天然的護城壕。沿河岸30公里共修築12座炮臺,呈放射狀環繞著烈日城。構成了一道相互呼應的扇形火力網。每座炮臺都由鋼筋混凝土整體澆鑄而成,炮臺的所有兵器和人員都隱藏於地下,只露出錐形的頂部。

  每座炮臺配有120毫米要塞炮和210毫米榴彈炮各8門,另有400餘門火炮和大量的輕重機槍。所有的炮塔都用鋼甲防護,可作360度角旋轉和自動升降。德軍的200門火炮與烈日要塞對轟。登時,莫茲河兩岸炮聲隆隆,硝煙瀰漫。而比利時守軍早就對炮臺周圍的地形進行了精密的測量。

  德軍的野戰陣地早在其炮兵標尺範圍內。結果比利時軍隊的大炮射擊極為準確,給德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炮戰不靈,就玩偷襲。8月4日夜,天降大雨,數萬德軍在夜幕和風雨的掩護下悄悄摸向各個炮臺。

  突然,從山上射出了雪亮的探照燈光束,將一個個落湯雞般的德軍全部暴露在曠野裡。炮臺上的速射炮發出了怒吼,輕重機槍也一齊開火,德軍四面捱打,傷亡慘重。整個西線的德軍出師不利,????德軍總參謀部接戰報後大為震驚。於是,一種新的攻城利器開始緊急登場“救火”。8月12日,人類戰爭史上未見的大傢伙終於到來,原來,這是一種巨型臼炮,專打堅硬的鋼筋混凝土建築,號稱是針對要塞的“開罐頭器”。

  這個“大炮王”在1909年研製成功,並以克虜伯軍火帝國的第三代當家人貝爾莎·克虜伯***Bertha????Krupp***的名字命名。稱為“大貝爾莎”***Dicke????Bertha***。而這個雄壯的名字一度成為德國重型火炮的代名詞。

  該炮長7????米,炮口直徑420????毫米,炮身連同炮車重達120????噸,為了將它運到前線,先要用火車運到鐵路線盡頭。再鋪設專門的公路,然後用36匹健馬連拖帶拽地拉到烈日附近德軍陣地。

  它能將近1????噸重的炮彈發射至14.5????千米之外的目標,需要283名炮手像工蟻一樣一起忙活才玩得轉。這天下午18時30分,“大貝爾塔”向烈日城最堅固的龐蒂堡炮臺首先發炮。炮手們填好炮彈,又退到離巨炮300米外的防護壕內。

  炮手們俯伏在地上,以棉墊料護衛他們的眼睛、耳朵和嘴,才敢電控點火發炮。只聽一聲震天動地的巨吼,一顆巨型炮彈直衝上3900米的高空,足足飛了60多秒,然後呈拋物線狀落在炮臺前1000米的地方。

  立時,地面被炸出了一個幾十米見方的大坑,沙塵濺得直衝雲天。附近人群無論是敵是友、是軍是民、是攻防的還是看熱鬧的,盡都前倒後仰。

  周遭簡直是地動山搖,宛如發生了大地震,附近的玻璃窗全部震碎。“大貝爾塔”巨炮驚人的威力,何止是令比利時守軍心驚膽裂,連進攻的德軍都震得快要靈魂出竅了。帶你見識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不被炸死也被震昏!當年的烈日要塞,今天的美麗公園。郭繼衛????攝“大貝爾塔”慢吞吞地接連發射***一小時也就能打幾發***,終於,第8發炮彈正中炮臺頂蓋。一時間,鋼筋水泥、殘肢斷體、槍炮物資四處飛濺,火光映紅了半個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