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什麼被殺

  說起秦末的時期,就不得不提韓信了,關於他的一生,有著眾多的典故,以及一些謎,至今都沒有人能夠明白,例如韓信之死。很多人都想不通一代名將,為何就慘死在呂后之手,究竟是和原因,那就得從劉邦說起,畢竟韓信之死,肯定跟他分不開關係。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劉邦出身卑微,當過最大的官只不過是亭長,並且當的也不怎麼樣,大字也不識幾個,純粹是蕭何和一個有點能力的岳父的幫扶,不然他這個官造就當不成。為何他能成功,本身的能力並不怎麼樣,只能說是會用人,重用了一些能臣,幫他爭奪天下,其中韓信肯定是能手。

  有一次,劉邦無事,就跟身邊的將士閒聊,討論到軍事,問韓信自己能夠帶多少士兵,韓信想都不用想,直接說了撐死10萬,而問及自己,說能有多少就帶多少,多多益善。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劉邦本身是不會帶兵打戰,只是會用將。

  劉邦能夠得到這個能手,也是僥倖,是他的福氣。原本韓信入其帳下,依舊得不到重用,是蕭何所引薦。雖然後來韓信不辜負他所望,擁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兵權,在劉邦看來,只不過是擁兵自重,倘若他造反,對自己的政權影響是致命的打擊。

  韓信不懂得做人,還要讓自己立其為齊王,證明了他是個有野心的人,因此以流氓出身的劉邦,怎麼可能會有多大的氣量,肯定是氣急敗壞,滿腦子想著要除掉他。

  雖然他之前說過三不死,並且自己是不好除掉他,否則後世會記載自己謀殺功臣的汙點,才會讓借呂后之手,但其本質是劉邦的意圖。

  韓信用兵

  雖然每個人都說韓信用兵如神,少有敗績,那都是因為他有著胸懷全域性的大局觀。在劉邦還待在蜀地的時候,韓信就根據自身的條件,比較了一下敵我各方面的實力,分析了敵我軍事力量的優劣,從而制定出正確的戰略,其目的就是勝利。至少從整個楚漢爭霸中,都能證明韓信是一個從大局觀著想的一位傑出軍事家。

  他的戰略很明確,先讓劉邦重用賢將,改善軍紀,做到有功必賞,對周邊的黎民百姓有所救濟,收復天下的民心。再出蜀地,滅掉三秦,連續攻打其餘諸侯國,最後在與楚霸王一決雌雄。

  韓信用兵的特點,很多人認為是在區域性方面用兵,其實他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在劉邦出蜀地之後,連破三秦,取得了碩碩戰果之後,開始驕傲自滿,最終被項羽的三萬兵馬,打的諸侯聯軍節節敗退,很多之前歸漢的諸侯們都投奔到項羽帳下。

  此時,漢軍已經退回滎陽駐守,可以整個戰場形勢對於漢軍來說,那是非常的不力。韓信為了改變局面,先是攻取魏地,卻發現整個戰局依舊處於下風。在這種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韓信估摸了一下我方勢力,再跟楚軍對比了一下,做出了自己的判斷,跟劉邦提議:“臣願領三萬兵馬,可以攻取趙、齊等地,替大王收復各諸侯國,並且可以從後方切斷楚軍糧道。”

  由於這一戰略的實施,使處於下風的漢軍有了轉機,至少可以跟楚軍的對峙不處於劣勢方。使漢軍得到了緩衝的餘地,而楚軍卻不知道這個道理,依舊跟漢軍呈對峙局面,卻不知自己的後方被韓信切斷。致使自己形成被三方勢力夾擊的局面,最終兵敗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