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內容

  從古至今,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涵蓋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傳統文化手抄報該寫什麼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三年級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欣賞

>

  三年級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1***

  三年級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2***

  三年級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3***

  三年級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4***

  三年級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中國的傳統文化

  過年是每一個小孩子最盼望的,因為可以一家人團圓,可以放鞭炮,還有壓歲錢:多麼開心啊!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過年的來歷嗎?

  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物。它很凶,常常來吃東西,只要是牛、羊、豬被它見到都要遭殃,“年”獸會把它們都吃了。

  人們為了不讓“年”獸破壞這些,於是外出的人都要回來保護家園。就有過年一家團圓的習俗。還有貼對聯、貼福字、放鞭炮,都會嚇走年獸。於是過年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我喜歡過年,喜歡這種傳統文化。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這樣的會場是第一次見到:一進禮堂的大門,就有專門人員領你到你所在的小組,不用擁擠,不用等待,就把你安排到你的位置。一路上總是見工作人員以90度的鞠躬禮向你問好。進入會場,耳邊是悠揚的民樂,身邊是坐定的人們。於是,你也就收斂了說笑聲,感悟到心靈的恬淡和寧靜。舉目望去,主席臺設計莊重肅穆,一幅以人工天河為背景的風景畫,引得我們安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會標醒目:安陽市首屆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論壇。兩條標語渲染了氣氛,一條是:“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另一條是:“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安陽”。處處洋溢著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置身於這樣的會場,心裡反覆唸叨的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不愧為禮儀之邦。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營造不出如此韻味悠然的會場,沒有深厚的積澱,也成就不了謙謙君子般的禮儀,讓我們由表及裡受到了文明禮儀的薰陶,又由內及外的要把自己內心的那份文明與禮儀自然的流露了出來。感慨到:以往參加的那些亂糟糟的會議,不能埋怨與會者素質低下,不遵守會場秩序,如今一對比,只能說,是那些會議的組織者考慮的不到位,佈置的不周密。

  然而,下午再看這種躬身禮,我的心裡就不舒服了。每個工作人員***後來聽介紹說是義工,不收取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奉獻。***見你都在微笑,這還能泰然應對對方一個禮貌的笑容。然而,每個義工都給你90度的躬身禮,而且還是三步一個五步一個的,甚至還有白髮的老人家也這樣做,讓你心裡面感覺承受不起!一個同事實在好奇,詢問了一個義工,確認了他們的確是無償付出的,他們的躬身禮沒有進行過培訓,代表了懺悔!這樣一說,嚇我一跳:難道,不是禮儀?僅僅是懺悔?我眼前浮現的是電影中藏族同胞沒有解放時被喚作藏奴的影子。這樣一閃現,再看在主席臺服務的義工,他們都是那樣弓著身子進退的。我心裡的感覺更加不好了。我願意他們是文明的化身,是利益的典範,實在不願意相信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贖罪!

  也許就是贖罪吧。下午論壇安排的內容都是一些誤入歧途的人們,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準確說是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幡然醒悟,迷途知返的事例。這樣的安排,是想突出我們的傳統文化在生活中也是很有用的,指導著我們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但傳統文化可不僅僅是一本《弟子規》啊!

  不過,這次活動還是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為一個師者,更應該學習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植根在我們的生活中,生命中。

  三年級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傳統文化有哪些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神、淵遠流長。大家比較熟悉的有除夕、剪紙、中國書法、中國結、兵馬俑、對聯、餃子、中秋月餅、煙花、樂器… …

  其中,我給你介紹一下兵馬俑和樂器吧!

  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藝術手法細月膩、明快,手勢、臉部表情神態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顯示出泥塑藝術的峰頂,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有的兵馬俑是人牽馬,馬拉人,在民間它包含著傳統文化的喜氣。雖然年已久,但再仔細觀看,他們的頭髮、臉型各不一樣,微妙微稍。也各有特徵。兵馬俑是秦始皇叫農民百姓做的,整整做了38年才完工。

  笛子分梆笛和曲笛,梆笛用於北方梆子戲的伴奏,笛身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曲笛用於南方崑曲等戲曲的伴奏,適宜獨奏、合奏,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等地方音樂中富有特色的樂器之一。

  我還喜歡許多傳統文化,我們要讓我國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發揚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