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國學經典誦讀篇目

  誦讀文化經典為載體,加強少年兒童文化底蘊,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閱讀。

  :《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孝經》

  《孝經》是講述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的著作,有《今文孝經》和《古文孝經》兩個版本。

  《古文孝敬》是漢武帝時期在孔子舊宅的牆壁裡發現的蝌蚪文版本,除了各自篇章有刪減外,大意與《今文孝經》並無不同。傳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也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書共分18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2014年6月,中國最新版百家姓排行出爐, “王李張劉”居前。“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為全國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達到9468萬人,佔總人口的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