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收藏鑑別的方法

  佛像收藏多以銅佛像為主。其實木質、泥質不易保管收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佛像的面相與體型,是鑑定佛像的關鍵。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現力、整體的風格等等,不同朝代、不同時期,差異很大。清代三代、嘉、道時期的造像,體態面相就不同。

  2、通過標識和坐騎、佛像的手印、坐姿仔細觀察和對照,來正確地為一件佛像定名,分清是佛還是菩薩,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薩。正確的定名是正確鑑定的前提。

  3、細部刻畫和佛座的裝飾風格,比如,明代蓮花座與清代蓮花座上的蓮瓣裝飾,明代蓮瓣精細而長,且瓣與瓣中有小型三角裝飾,而清代蓮瓣則顯得粗壯,瓣與瓣間也無裝飾。

  4、材料與質地,這是鑑定中最為直觀的。銅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銅、黃銅和紅銅。不同的時期銅質不同。同樣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乾隆時期佛像一上手,手感沉,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輕許多。年代久的佛像,手感也較輕。這和古錢幣收藏有共同點。藏傳佛像則注重遠視效果,喜歡鑲嵌各種礦物,包括綠松石、青金石,在臉部鎏金或貼金。

  5、要注意銘文和題記。銘文與題記是佛像本身提供給我們的最精確一種文字鑑定方法。

  佛像的收藏注意事項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收藏”這個概念,它其實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收”;二是“藏”。“收”是過程,“藏”是收藏家要實現的最終目標。要完成收藏的目標,“收”這個過程非常重要,收真收假,收好收壞,收藏範圍與方向等都要在這個過程中計劃好、判斷好;而要保證這個過程的質量,最終則取決於收藏者的鑑賞能力。因此,可以說鑑賞能力是收藏的重要基礎。收藏佛像是這樣,收藏其他類文物亦是如是。那麼,我們如何培養鑑賞佛像的能力呢?我認為主要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熟悉佛像的名稱、來歷、宗教內涵與功用、歷史影響、形象特徵及其變化;二是熟悉佛像的時代與地域風格特徵,以及不同材質佛像在不同時代和地域工藝特徵;三是多看歷代佛像實物及圖冊,多看佛像仿偽作品,培養辨別真假佛像的能力。其中,第一、二兩個方面主要從理論上下功夫,可以看一些相關的書籍和文章。理論知識掌握起來是有一定難度,但一定要有方法,先從大處著眼,對全貌有個大致把握。如掌握佛像分為哪些種類,各類佛像又有何共同特點;熟悉不同地區佛像藝術發展脈胳及各時代佛像風格特徵及工藝特點;而後再逐漸深入,在題材和風格上不斷積累,並注意觀看實物和影象。通過一年半載的時間,我想就基本可以掌握了。至於辨偽能力的培養,我看主要靠實踐,靠多看多接觸真假實物,從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現在全國很多地方在做仿古佛像,技法都非常高明,我們都要對其作偽方法和仿偽作品有所瞭解。具備了上述三方面的能力,我看也就基本具備了鑑賞佛像的能力了。

  具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我們就可以著手收藏了。但是收藏文物並不同於一般的買東西,它也是很有學問的。收藏的學問在選準收藏方向和範圍。大多數人在收藏佛像上沒有方向,盲目收進,結果收藏的佛像既沒有質量,也不能形成系統,耗費了精力和金錢,非常可惜。現在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佛像很多,市面上也經常出現一些上好的佛像,可以說佛像收藏的空間很大,收藏的機會也較多。但是很顯然我們不可能見什麼就收什麼,那樣不僅經濟力量很難達到,也不容易形成系列。我以為,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是找準一個角度來收藏。在佛像領域裡,很多角度可供我們選擇:我們可以分地域收藏,如專門收藏藏佛,或專門收藏漢佛;也可以按題材收藏,如專收觀音像,或專收財神像,或專收各種護法神像;也可以按時代系列收藏,如對漢地佛像,收一些時代風格特徵明顯的代表,對西藏佛像也可以採取這種方法;另外還有從質地的角度收藏、從精品的角度收藏等方式。總之,不論採取何種角度收藏,只要能夠構成系列就可以了。但是為了使收藏達到較高質量,一定要避免時代、造型上的單一,而要儘量使收藏的佛像在時代風格和藝術造型等方面有變化。特別是進行單一題材如觀音、財神等類別的收藏更要注意變化,這樣單一題材就不致單調,才有價值。當然,最完美的佛像收藏是時代、地域、各種題材和造型都兼顧到,達到古今中外的佛像應有盡有,但是這樣的目標今天乃至今後恐怕無人能夠企及。所以,立足於一種角度、一定的範圍,在質量上精益求精,是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收藏佛像一條可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