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史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漢語中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泉。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掌握成語,既可以豐富漢語詞彙,提高漢語的語言修養,增強漢語的表達能力,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老馬識途的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裡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髮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裡。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

  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篇二:虎口餘生的故事

  明朝時,浙江德清縣的一個山村中,住著一位名叫朱泰的人。朱泰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妻兒,十分貧窮。平時,全靠他上山打柴賣錢,維持一家的生計。

  朱泰對母親十分孝順,大家都稱讚他是孝子。

  有一天,朱泰又像往常一樣,到山中去打柴。不料,正當他在山腳下休息的時候,突然從山林中,竄出一隻老虎。朱泰措手不及,被老虎一口咬住拖走。開始時,朱泰嚇得暈了過去。當老虎走了幾十步之後,他突然醒了過來,便拚命掙扎,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喊叫:“我死了倒沒有什麼,可憐的是老母無人奉養!”

  那個老虎聽後,吃了一驚,便扔下他,自己跑了!

  朱泰撿了一條性命,強忍著疼痛,爬回家中。鄉親們聽到訊息,紛紛趕來慰問,有的還送錢和食物給他們母子,大家紛紛議論說:“朱泰這一次真是虎口餘生啊!”

  從此,朱泰便給自己起了另一個名字——朱餘生,以紀念這次驚險的經歷。

  篇三:舉一反三的成語故事

  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方面,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要可以靈活地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論語·雍也》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在這裡,孔子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從教學方面而言,孔子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啟發、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鑑。
 


  看過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