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的名勝古蹟推薦

  安陽古蹟眾多,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市縣級文物單位200餘處。現在,隨小編來看看一些安陽的名勝古蹟吧!

  :靈泉寺石窟

  靈泉寺石窟位於河南省的安陽縣境內,是一處東魏時期***534年~550年***至宋代***960年~1279年***的石窟及塔林群。

  靈泉寺原名“寶山寺”,隋文帝***581年~604年***時賜名為“靈泉寺”。靈泉寺石窟始鑿於東魏武定四年***546年***,止於宋代。現存有東魏至宋代的石窟造像、摩崖石塔200餘處,並有北齊雙塔和唐代雙石塔。靈泉寺摩崖石塔按年代編排,反映出歷代塔式的沿革,堪稱中國最大的高浮雕塔林群。

  由寺院向東西方向延伸的寶山溝,即萬佛溝,現存石窟2座,塔***殿宇***龕245個,佛、僧雕像數百尊,高僧銘記百餘篇。位於寺東的大留聖窟,由道憑法師鑿造。窟內鐫漢白玉石佛3尊,軀體雄渾高大,雕琢光潔柔美,可惜頭被竊去。

  位於寺西的大住聖窟,隋開皇九年***5******開鑿。窟門雕迦毗羅和那羅延神王,身軀魁偉,頂盔貫甲,手持劍叉法器,腳踏牛羊,威然挺立。窟外的牆壁上遍鑿佛龕及雕佛刻經。窟內雕鐫釋迦、彌勒等佛像近百尊。窟頂呈寶相蓮花藻井,周圍環繞凌空飛舞的飛天,為沉寂的洞窟增添了無限情趣。

  :殷墟王陵遺址

  殷墟王陵遺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殷墟王陵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殷墟的重要組成部分。王陵遺址從1933年起至今,相繼發現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舉世聞名的司母戊方鼎就發現於這裡。

  1961年,王陵遺址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劃定了遺址保護範圍。

  殷墟王陵遺址的建設是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工程和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了殷墟遺址。自2001年4月以來,安陽市政府投資1754萬元,先後完成了M260大墓揭示展示和保護房工程、12座王陵大墓的植。

  :大興寺塔

  大興寺塔位於內黃縣城西南17.5公里處,因地屬裴村,俗稱裴村塔。該塔建在大興寺遺址上,東南倚大沙崗,西傍鸕鶿坡***今稱老塔坡***,四周萬畝森林環護,該塔建於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將近1400年的歷史。經過多次地震和洪水衝擊,仍巍然屹立。

  該塔為7層密簷式磚實八角塔,高18.7米,底層周長15.6米。塔身通體除磚雕外,全用條磚砌築,稜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內為實心砌體,在第4層南面壁設一拱券門洞。塔身各層以條磚疊澀出簷,緊密相接,簷下飾有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和蓮瓣承託。

  :安陽文峰塔

  河南安陽是一處擁有4千年悠遠歷史的古城,是殷都、鄴都兩古都的所在,也是歷代才子輩出的地方。位於安陽老城西北隅,天寧寺舊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因位於舊彰德府文廟的東北方,代表當地“文風”的象徵,故又稱“文峰塔”。

  文峰塔的建築因富有獨特的風格而聞名,其特殊在於一反常規形制,由下往上一層大於一層,逐漸地寬敞,整體呈傘狀形式上大而下小,在中國古塔中以及國內外為所罕見。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天寧寺始建於隋仁壽初年***公元601-604年間***,塔修造於後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五代、宋、元、明、清歷代均有增修。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當時任彰德***即今安陽***知府的黃邦寧,主持重新修葺天寧寺和塔。他認為塔與南邊的孔廟***在今安陽市西大街小學校內***相呼應,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門橫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於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解放以後,人民政府進行兩次整修,並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磚身木簷。八角形的塔身立於圓形蓮花座上,蓮瓣共7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為美麗壯觀。

  :白營龍山文化遺址

  白營龍山文化遺址位於湯陰縣城東6公里處有白營村東,面積大約33600平方米。這是一處十分豐富的河南龍山文化遺址,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的遺存,文化堆積厚達3~5米。1976~1978年,先後在這裡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1400多平方米,出土有各類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其遺物之豐富在同類遺址中是少見的,為中原地區龍山文化遺址的典型代表。白營遺址有許多重要發現,如木結構水井、夯築地面、土坯壘牆、使用白灰,房基內及周圍埋葬小兒、埋羊、大蚌殼,出現卜骨等等。據碳14測定,白營遺址距今4110~3760±100年之間。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