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源的名勝古蹟推薦

  渾源始置於西漢,古稱崞縣***故治在今渾源麻莊***,因附近崞山***即現渾源恆山***而得名,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渾源的名勝古蹟,歡迎大家閱讀!

  :懸空寺

  據《恆山志》記載,懸空寺始建於北魏晚期***約公元六世紀***,後經歷代重修,現存建築皆明清遺構。全寺建築懸掛在恆山之麓的峭壁上,崖壁呈90度垂直,崖頂呈倒懸之勢。寺坐西朝東,寺門南向,全寺建築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開,漸次增高。寺院呈長方形,長數十米,寬約5米,有大小殿閣四十餘間。共分三組。第一組建築以三官殿為主體,是奉祀道教之所,幾座殿內供奉道教塑像。中間一組建築是以三聖殿為主體,殿內供奉佛教造像。最後一組建築是以三教殿為主,奉儒、釋、道三教之祖。三教殿為全寺最高的建築,為三層簷歇山頂,內奉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像。

  懸空寺的建築構思精巧,結構奇特壯觀。建築懸樑下面以幾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每層以壁間中插木樑為基,樑柱上下一體,樓閣間設有棧道相連。綜觀懸空寺內建築佈局參差有致,錯綜而不顯雜亂,四十餘間殿宇分佈得井然有序,交叉而不失嚴謹,各殿閣間均有樓梯或棧道相聯,樓梯或明或暗,曲折迂迴,虛實相交。遊人至此,登樓俯視,如臨深淵;谷底仰視,懸崖若虹;隔峽遙望,如壁間雛風欲飛。

  懸空寺內,還有銅鑄、鐵鑄、泥塑、石雕等大小儒、道、佛像78尊和各種碑刻題詠,皆為珍貴的文物。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原名大雲禪寺。據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渾源縣誌》載:“大雲寺舊志大雲禪寺二,一在城西南四十里龍山為上院,一在城西荊莊為下院,胥元魏時建”,由此可知大雲寺的建立年代應在北魏後期。寺院原規模巨集敞,現僅存大雄寶殿三楹,為金代遺構。元、明、清均有修葺。

  寺坐北朝南,共由三進院落組成。現僅存大雄寶殿。大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筒板瓦屋面。殿前設小型月臺。簷下斗栱古樸,明間設補間鋪作兩朵,次間補間鋪作一朵,與柱頭鋪作形制相同,皆四鋪作單抄計心造。殿內採用減柱造。樑架結構為徹上露明造,四椽栿通簷用二柱,平梁上用蜀柱、大叉手、合沓、櫨鬥、脊枋、承託脊槫。殿內東、西、南三壁存有壁畫80餘平方米,為明代作品。

  :渾源永安寺

  渾源永安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東北鼓樓北巷,創建於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

  永安寺佔地0.65公頃,建築面積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長方形,原有規模巨集大,現後部已毀。全寺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對稱佈置。現存山門、0天王殿、傳法正宗殿及配殿。傳法正宗殿於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礎上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廡殿頂。樑架用材、斗拱製作都仿照金代規範,建築表現了金代風格。殿內明間增設天花和藻井,製造精巧。殿內四壁繪滿水陸畫,人物分層佈列,色澤基本完好,繪有儒、釋、道三教人物八百餘。

  渾源永安寺的建築和大面積的壁畫,為研究民間對儒、釋、道神信仰提供了重要史料。

  :律呂神祠

  該祠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東北部的神溪村,

  神殿內塑有水母娘娘夫婦像。殿內壁四周是近七十平方米的四海龍王行雲布雨彩繪壁畫,筆工精細,逼真動人,共畫有各種大小人像一百三十九個。“律呂神祠”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元、明兩朝曾經修葺。

  環祠流水潺潺,登律呂神祠高處,鳥鳴俞顯祠靜山幽。清風徐來,白雲悠悠,只覺塵世已遠。想來,當年的詩人,每一個來踏青懷古的落寞文人,在陶醉於山水的寧靜空靈、歷史的滄桑厚重之際,其惆悵落寞,自也流動於胸懷。

  目前“律呂神祠”恢復建設工程已接近完工,神溪古民居修建正在緊張進行中。

  :渾源文廟

  始建於遼金以前,元朝初年擴建,明成化八年***1472年***大規模重建,至萬曆三十九年***1671年***文廟全部建成。坐北朝南,佔地面積3720平方米。

  中軸線上建有戟門、大成殿、祟聖祠。

  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黃綠色琉璃瓦覆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