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名勝古蹟推薦

  古稱彭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華夏九州之一。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江蘇徐州名勝古蹟,歡迎大家閱讀!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

  園林佔地77萬平方米,院內有烈士紀念塔、戰役紀念館、總前委群雕、徐州國防園和碑林五大主體建築,及青年湖、青年廣場、中心花壇、粟裕墓、-同志植樹處等景點。這裡人文景觀聞名遐邇,自然景觀賞心悅目,粗獷和秀麗熔於一爐,雄壯與典雅匯為一體,是一處聞名全國的紀念性風景遊覽區,也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馬陵山

  馬陵山為我國著名自然人文景觀,地跨臨沭、郯城、江蘇新沂三縣,是一條低山丘陵。它北起臨沭縣曹莊,南到江蘇,北南走向,綿延60餘公里,以狀如奔馬而得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及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馬陵山,古人也稱為陵山、馬嶺山,地處蘇北魯南,經郯城縣、東海縣、新沂市,南止於宿遷境內的駱馬湖邊,整個山體連綿起伏,長達百餘公里, 馬陵山總的地勢北高南低,主要隆突的山體位於山東省郯城縣境內,最高山峰海拔184.2米;新沂市境內的馬陵山主峰為91.8米,一九九五年四月,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現已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這裡山清水秀,花香鳥語,氣象萬千,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其豐富。清乾隆皇帝五下江南,三過這裡,並寫下多首讚美之詩;花廳古文化遺址出土的人殉墓葬,引起中外考古學家的關注;名勝古蹟眾多,三仙洞、三真巖洞、龍臺、全潮律院、禪堂、司吾清曉、龍泉夜雨、翰林墓、乾隆行宮、司吾古國遺址等,數不勝數;這裡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古代及現代戰爭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孫龐鬥智馬陵道的傳說,黃巢起義的傳說,韓世忠抗金的故事,在群眾中廣為流傳;一九四六年十二月的宿北大戰,陳毅元帥指揮部就設在風景區內的三仙洞內。解放後,陳毅元帥曾親筆為馬陵山風景區的園林題詞:峰山公園、宿北青年躍進林;這裡環境質量良好,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植物107科316屬521種,鳥類15目37科152種。

  :水月禪寺

  據《後漢書》載:“笮融在下邳***今睢寧縣***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週迴,可容三千許人。作黃金塗像,衣以錦彩。每浴佛,輒多設飲飯,布席於路,其有就食及觀者,且萬餘人”。上海同濟大學提供資料考證:笮融所建之塔,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和形象描述的“天下第一塔”。在黃懺華所著的《中國佛教史》中,視之為“此佛教流佈於民間也”。可見,睢寧是佛教在中國從“官方”走向“民間”的肇始之地,也是佛教標誌性建築“浮屠”在中國的首建之地。在宋金時代,浮屠寺毀於戰亂。

  斗轉星移,成住壞空。復建承載著悠久歷史的浮屠寺一直是睢寧佛教四眾弟子的夙願。經過申請,通過省、市民宗部門批准,浮屠寺得以復建。同時,因江蘇世紀天虹紡織集團廠區擴建二期,坐落在睢寧縣睢城鎮境內地藏寺需要遷建,地藏寺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不幸毀於日寇侵華戰爭,幾成一片廢墟。改革開放後,地藏寺由於歷年來當地黨委及政府部門大力落實宗教政策,附近佛教徒及廣大群眾大力維護,又恢復舊貌。經討論決定,將浮屠寺復建和地藏寺遷建選址在白塘河省級溼地公園內,建設一座現代化、規模化的寺院。因寺院周邊臨水,又因佛學所稱因、果、圓、缺的信仰似月亮,且寺廟突出是水月觀音文化,故寺院命名為“水月禪寺”。

  :龜山漢墓

  龜山漢墓位於徐州市九里山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於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漢墓依山為陵,全部由人工開鑿而成,南為楚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側,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條甬道,甬道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兩甬道之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為1/16000,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甬道。兩甬道均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墓室十五間,由人工開鑿而成,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東西全長83米,南北寬達33米,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

  此墓工程浩大,雕鑿精細,洋溢著雄渾恣肆的楚漢雄風,氣勢雄偉,蘊含了漢代工匠們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藝,實為世界罕見,被譽為“中華一絕”、“千古奇觀”。

  :狀元碑園

  狀元碑園座落於豐縣黃樓,由前花園,垂花門,碑亭和碑廊組成,為仿清古代建築,莊重典雅、精緻堂皇,造型優美,是一處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景點。

  碑園因珍藏清康熙徐州狀元李蟠撰作書丹的碑銘而得名。碑園外,前花園內的“狀元碑園”四個大字熠熠生輝,一尊如墨如漆的靈璧磐石矗立門外更顯得碑園文化的厚重。

  “狀元碑”曾歷劫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推僕,折為兩截,後埋於土。直到三年前,族人集資集力,復發掘於屋基黃壤之下。去年,有樂農先生首倡,海內外李姓後人踴躍捐資,耗半年之功,狀元碑園得建於狀元故里。七公有知,可以告慰;李蟠有知,無復遺恨。文物光復,燭照一方,其意義又超越家族宗親之限,所以豐縣人民政府知狀元碑建成,即批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據悉,狀元碑園由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翟顯忠先生設計,徐州古建築家孫統義先生施工建築。舊料精工,如琢如磨,才達到了渾然一體、美輪美奐的工藝效果。文物等金,古建燦爛,非親臨不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