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風景名勝古蹟推薦

  淮南是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山水平秋色,綵帶串明珠”。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淮南必去風景名勝古蹟,歡迎大家閱讀!

  :壽縣古城

  壽縣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積三點六五平方公里,城牆周長七千一百四十七米,牆高八點三三米,寬六點六六米。各城門均有內外雲梯與城堡連線。城外東南兩方有護城濠,寬約六十餘米;城北淝水環繞,城西為尉升湖。城有四門,東為賓陽門,南為通淝門,西為定湖門,北為靖淮門,各按地理位置取其名。有角樓八所,翼然立於城上***現均已倒塌***。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壽陽城晚眺》詩:“楚山重疊矗淮氵賁,堪與王維立畫勳。白鳥一行天在水,綠蕪千障野平雲。”宋人張文潛《題壽陽樓二絕》有句:“渺渺長淮去不休,行人獨上壽陽樓”;“長淮不斷水悠悠,樓下行人淮上樓”。蘇軾過此,作《壽陽岸下》,詩去:“街東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綠棧生,幽人獨來帶殘酒,偶聽黃鸝第一聲。”

  城牆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區域性牆垣改用石塊壘築,後來,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城內原建有涵道,與城外相通。東西涵看牆之上,分別鐫有“崇墉障流”、“金湯鞏固”字樣。涵口之上築有月壩,與城牆等高,既利於城內積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節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氾濫時,只要關上城門,滴水不入。同時,通過涵口觀察水位,還可以比較城內外水差。這一水利設施,曾被譽為古水利工程的一顆明珠。

  :淮南壽州窯遺址

  壽州窯遺址-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當時窯系多以州名稱呼,上窯鎮在唐代歸壽州所轄,故名壽州窯。

  壽州窯發現於1960年,經過多次調查,陸續發現10餘處古代窯場。其中以大通區上窯鎮周圍分佈最為集中。從馬家崗、餘家溝至外窯,沿窯河兩岸一帶窯凸密集,殘瓷片規程遍地皆是,形成長達四、五里的大窯場。歷史上的壽州窯綿延幾十裡,規模巨大,曾是江淮地區的制瓷中心。中心窯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總面積約16平方公里。

  壽州窯早期產品有罐、四系瓶、豆、盞等,多著淡青灰色釉、青釉,胎質較細。吸水率低,釉色青中帶綠,系用還原焰燒成,釉層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不施釉。盛期產品有碗、盤、杯、缽、注子、枕、玩具等。釉色以氧化焰燒成,有蠟黃、鱔魚黃、黃綠釉等。釉下施泥質胎衣,釉層呈玻璃狀。 在馬家崗、餘家溝發現唐代圓形窯爐,窯壁用磚砌或用窯棒砌成,直徑約3米,匣缽上下疊置,匣缽相互之間留有8釐米左右的火路。匣內裝一件或數件,皆仰燒。早期使用的窯具有圓形多足支託,隋初以後,多用三、四岔支託,支釘支捧三角支託等。

  :大通萬人坑

  淮南市大通“萬人坑”教育館是公益性事業單位,位於淮南市大通礦南,始建於 1968年,全館佔地面積約31571.24平方米,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展室面積約2400平方米。教育館現對外開放的展覽有教育館概述、日寇侵佔大通期間佈局沙盤、礦工生產生活用品用具、礦工上下工流程泥塑、礦工作業場景、日寇殘害礦工刑具、大病房概況、三條白骨大坑、祕密水牢等。萬人坑形成於1943年春,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瘋狂掠奪我國煤炭資源,殘害我國礦工的歷史鐵證。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省國防教育基地、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淮南新四軍紀念林

  紀念林位於上窯森林公園花果山上,佔地65畝,緊靠206國道,南臨窯河,北倚北洞山,交通方便,四面環山,景色優美,氣勢壯觀。

  紀念林以樹和碑相結合。樹以銀杏和蒼松翠柏結合,以銀杏為主,象徵著先輩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該林共植銀杏樹千餘棵,是我市目前最大的銀杏林。頌揚新四軍精神的紀念碑矗立在山崗的至高處,下面書寫著“新四軍精神永放光芒”幾個大字;背面是《新四軍簡介》,記述著新四軍浴血奮戰,抗日救國的光輝歷程。

  :古佛寺

  五臺山古佛寺位於忻州市五臺縣,從南路進入五臺聖境,所見的第一座寺廟就是古佛禪寺,也稱古佛寺。古佛寺依山而建,坐落在金剛庫清水河畔、彌勒佛山的懷抱。展開五臺山千秋史冊,只有歷代修復古佛寺的記載,不見始建古佛寺的文字。可知古佛寺乃過去佛世所遺留。故有“未開天地,即有古佛,先有古佛寺即有五臺山”之說。

  千佛寶塔塔底建有地宮,地宮記憶體有正圓法師的舍利,上為明式七層八角密簷結構,高達30米。魏寶塔映襯在藍天白雲之下、青山綠水之間、蒼松翠柏之傍、鮮花碧草之上。尤其趙樸初會長“五臺千佛塔”金光閃耀的親筆題詞 ,使得千佛寶塔更加雄偉、更加壯觀。“千佛塔”這斑斕的明珠、這五臺山的聖境,必將為佛國增輝,光照三千大世界。

  大悲寺,白馬寺,臥佛寺,古佛禪寺,少林寺,哈爾濱極樂寺,西藏哲蚌寺,五塔巖寺,華鼎巖寺,永安寺,邯鄲大乘玉佛寺,新昌大佛寺,青島湛山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