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壽命最長的人

  我們每個人的壽命都是有限的,但是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作息、身體素質等各方面不同,因此存活時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有些人英年早逝,有些人卻可以活到很老很老。排除意外導致的死亡,健康的生活與心態是長壽的祕訣。那麼中國最長壽的人是誰?接下來針對這方面的內容就為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

  中國最長壽的人

  中國最長壽的人是誰?關於中國最長壽的人的記載有很多,古代中國就有不少長壽之人。歷史上留有文字記述的年壽最高者,當數清代的李慶遠,活了256歲。

  李慶遠***1677-1933***,壽享256年,是清末民初的中醫藥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在他100歲時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獲政府的特別獎勵,在他200歲時,仍常去大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李慶遠一生娶過24個妻子,子孫滿堂。1933年活了256歲的李慶遠與世長辭,他先後共有24位妻子,180位後人。當時的紐約時報與時代雜誌都做了報道。按照這個年代推算,他應該生於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後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九代至民國,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極罕見的長壽星。所以被人們譽為“神仙”。

  但是說到近期中國最長壽的人當數巴馬瑤族自治縣羅美珍老人。據悉羅美珍老人出生於1885年7月9日,居住於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巴馬鎮龍洪村巴買屯。在2009年的“第三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中,羅美珍老人被中國老年學學會認定為“中國最年長壽星”。

  長壽祕籍

  小心不少人都很好奇,為什麼常人只能活到六、七十歲,但是有的人卻可以或多一半的壽命,其實長壽跟日常的飲食、心態等是分不開,要想長壽,應牢記一下幾點:

  1、情態開朗,恬淡虛無;

  2、當有嗜好,但不嗜求;

  3、性慾宜節,養精宜足;

  4、睡眠衛生,亦要講究;

  5、適量運動,掌握恰當;

  6、飲食宜節,切勿偏求;

  7、衣著寬暖,寒暑適宜;

  8、居處安靜,陽光充足;

  9、定期查體,防微杜漸;

  10、服用藥物,不可濫投;

  中國最長壽的人是誰?相信通過以上內容的介紹,大家已經有所瞭解。要想長壽,除了生活飲食應多加註意之外,心態也是很重要的,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以幫助延年益壽。

  目前中國最老的老人

  新疆喀什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拍昆吾伊拉村的一位老人正在不斷重新整理著壽命的極限,她叫阿麗米罕·色依提。戶籍資訊顯示,老人出生於1886年6月25日,今年已經128歲,是目前中國最長壽的老人,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只等權威世界紀錄授權方的認證。

  “順其自然”的養生訣竅

  在疏勒縣,乃至新疆,阿麗米罕都是家喻戶曉的“老壽星”,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去看望她,有時甚至多達200人。老人十分熱情好客,見到客人來就高興得不得了,有時甚至會激動得流淚。她幽默地說:“做明星的感覺真好,我是不是最老的明星啊?”問起長壽祕訣,老人的回答很簡單—“順其自然”。阿麗米罕揪著自己的臉蛋說:“我的臉從來不擦油,一日三餐也是正常吃飯。”但是,記者發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有一些特別之處,長壽之道可能就隱藏在其中。

  起居規律胃口好。平日裡,阿麗米罕的飲食簡單,有什麼就吃什麼,起居也十分有規律。老人一般早上五六點就起床,起床後先做禮拜;8點多準時吃早飯,麵食是她的最愛,還常吃湯飯、玉米糊糊、白米粥、薄皮包子等清淡、有營養的食物,而且吃得很飽;午餐是在12點至1點間吃,多為拉麵;晚餐也很簡單,主要是湯麵泡饢或白菜湯;晚上10點左右入睡。阿麗米罕說:“我很喜歡吃肉,餓的時候,比拳頭小一些的羊肉洋蔥餡兒的薄皮包子,我一次就能吃10個,10塊錢一串的大羊肉串,我能吃兩串。”不過,她又補充道:“雖然我喜歡吃肉,但不管怎麼愛吃,每週只吃一次。”

  能歌善舞愛生活。新疆人能歌善舞,阿麗米罕的長壽祕訣也在於此。從十幾歲算起,她已經唱了100多年歌,跳了100多年舞。老人喜歡唱情歌,電視上唱的情歌,她看一遍就能學會。每天飯後唱歌是不能缺少的環節,遇到煩心事,老人也會唱歌調節一下情緒,讓自己快樂起來。採訪中,老人把柺棍當熱瓦普***一種民族樂器***彈奏,當場表演起一段新疆情歌,神情投入,歌聲柔美:“年輕時愛上一個人,想到他要離去我就傷心……”

  鄰里和睦愛串門。老人平時閒不住,喜歡逛街、趕集市,走親訪友講笑話,和鄰里關係其樂融融,這也讓她的心情更開朗。連鄰居的孩子也十分喜歡和老人在一起。塔吉古圖說,母親年輕時做飯手藝相當了得,菜餚的香味特別誘人,很遠就能聞到,常常吸引左鄰右舍的鄉親們前來蹭飯。

  每天散步,赤腳走路。年輕時的阿麗米罕常年都要在地裡幹農活。體力勞動本身就不輕鬆,再加上當時不講究鍛鍊身體,晚飯後大部分人都休息了,而阿麗米罕卻與眾不同,她常年堅持飯後散步,放鬆身心,直到患上腿疾後才不得不放棄這個習慣。老人還常常打著赤腳走路。老人的孫子說,這其實是老人一直堅持的一種足底按摩方式。

  “慢”生活,無汙染。疏勒縣民政局局長馬燕說,疏勒縣共有百歲以上老人24名,90歲~99歲老人282名,80歲~89歲老人1938名,長壽老人之所以這麼多,和“慢”生活分不開。“老人們都是那種樂天知命的性格,推崇小富即安,不愛相互攀比,熱衷於安心享受當下每一天的生活。”此外,當地工業發展相對落後,農業仍是傳統的灌溉農業,所以當地水源和土壤沒有被汙染,這種環境利於長壽。阿麗米罕老人院子裡就有一口壓水井,近三五年,老人一家喝的主要是井水。而早幾年,喝的是河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