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有哪些區別

  相信作為人類的我們都很關心,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不是同一物種。畢竟這些都可能是我們的祖先。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區別!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區別

  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洞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

  2009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圖釋出。2010年,有一項為尼安德特人基因組測序的研究結果表明:就現代分佈於亞歐的人類***non-african***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 2014年2月,根據考古學家們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和現代人的DNA序列非常相似。

  智人 ***生物學分類中人屬中的一個“種”***

  智人,生物學分類中人屬中的一個“種”,為地球上現今全體人類的一個共有名稱。

  智人的學名Homo sapiens來自拉丁語,其中Homo的意思是“人”,sapiens的意思是“智慧”。Homo sapiens的意思就是“智人”。

  關於智人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時期有各種不同的推測,通常認為是在大約20萬年前。關於起源地點,科學界的觀點也不一致。通過分析化石和DNA***脫氧核糖核酸***,比較有說服力的觀點是認為人類起源於東非。

  從生物進化的觀點看,20萬年只是很短的時間。就是在這很短的時間裡,智人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繁榮。從熱帶到南北兩極,全世界凡是有陸地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人類居住。一種動物的分佈如此之廣,唯有我們智人。

  智人在諸如大河流域這樣的地方建築城市,在世界的不同地方發展出文明。如今的智人,甚至已經在設想到宇宙空間去居住。這樣的高度繁榮,除了人類,地球上沒有其他的動物。

  尼安德特人的特徵

  尼安德特人身高1.5~1.6米。顱骨容量為1200~1750 cm³。現代人的則為1400~1600cm³。身體的特徵為,額頭平扁***就是說眉弓到髮際線的距離比現代人短得多***。下頜角圓滑,下巴並不像現代人那樣前突。骨骼強健,有著耐寒的體格,具體就是肱骨與尺撓骨的比例,以及股骨與脛骨腓骨的比例比現代人大,這是典型的適應寒冷氣候的解剖特徵。他們生活在歐洲,膚色應該是淺色的。

  歐洲最後一個***玉木***冰期是在大約1萬~7萬年之前,已經發現的最多和最為完整的尼安德特人骨骼遺骸就是這個時期的。這些遺骸使我們對尼安德特人的相貌特徵和習慣有所瞭解。尼安德特人身材短小、敦實和健碩。儘管他們的顱殼長、淺、寬而且後部扁平,但腦容量卻等於或超過現代人。他們的眶上嵴大,牙齒也大,顴骨較小,胸部較寬,四肢粗笨,手和腳也比較大。比起現代人,尼安德特人走路的方式顯得更不對稱而且橫向。

  尼安德特人狩獵方法

  關於尼人的形態,根據對典型尼人如聖沙拜爾人、費拉西人、肯納人、阿木德人和塔邦人的觀察,有以下主要特徵:頭骨低長和眉脊發達近似於直立人,但其枕骨較為圓隆,不似直立人的明顯的呈角狀轉折。腦量略大於現代人的平均值,但絕不意味尼人的智力高於現代人,而可能與尼人的肌肉較為結實有關。尼人的面部較為特別,中面部尤其是鼻部明顯向前突出,許多人解釋為這是對寒冷氣候的適應。尼人的牙齒的位置非常居前,以致於第三臼齒與下頜支之間出現一較闊的間隙。顴骨傾斜地向後轉折,而非現代人之“高顴骨”那樣的角度。肢骨比現代人粗壯,關節面大,反映了尼人龐大的身體結構和厚實的肌肉。現代的研究表明,尼人的大腿和前臂呈略呈弓形的彎曲,但其步態仍類似於現代人,而非過去步勒所說的彎腰、屈膝和用腳外緣著地的姿勢。

  智人的特點

  捕獵能手

  一個多世紀以來,智人的起源是人類進化研究中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許多科學家認為,智人與人類更原始的祖先一樣,發源於非洲。但也有科學家提出,智人是在世界不同地區分別發展起來的。

  此前,科學家已經在非洲發現了大量幾百萬年前的原始人類化石,但卻未在非洲找到處於智人起源的關鍵階段,即約10萬到30萬年前之間,生存年代明確的智人的化石。新發現的智人化石填補了這個空白,與分子生物學的預測結果比較吻合,對人類祖先發源於非洲的假說是一個重要支援。在這些頭骨化石出土的地點,還發現了很多河馬、羚羊等動物的骨骼以及多種相當先進的石器。這表明被發現的智人曾是捕殺動物的能手,其食物中肉類的比例較高。

  懷有情感

  科研人員還發現,部分智人的頭骨上有刀痕,智人兒童的頭骨還有著格外明顯的光澤,像是經常被觸控,並可能曾用作裝飾品或器皿。科學家提出,這意味著當時的智人可能以某種儀式儲存了兒童的骨骼以留作紀念。這可能是人類對死亡產生某種認識和感情反應的最早例證,其他動物不會具有這樣的複雜行為。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智人在軀幹與四肢骨骼上的特徵是:充分適應於直立姿態,走路時兩足交替跨步。至於出現時間還有一種說法:早期智人可能在35萬年前出現於東南歐,約20到25萬年前出現於西歐,約13萬年前出現於東非。以後,在歐洲其他地方,地中海沿岸,中國以及遠東地區都有智人出現的蹤跡。

  智人的分類

  早期智人

  原稱“人屬尼安德特種”,簡稱“尼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古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與現代人更為接近,但仍帶有許多原始性質。不僅會儲存天然火,還學會了人工取火。其生存年代大約距今二三十萬年到五萬年前,屬於地質學上更新世中期後一段到更新世晚期前一段,相當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中期。中國的馬坎人、長陽人和丁村人均屬於尼人。尼人的平均腦容量為1350毫升。

  現代生物學把尼人和智人分為兩個不同的種,是平行關係。於4萬年前滅絕。智人成為人亞科碩果僅存的物種。

  晚期智人

  原稱“智慧的人”,簡稱“智人”,相當於以前劃分的新人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類除有某些原始性外,基本上和現代人相似。文化上已有雕刻和繪畫藝術,出現了裝飾品。生存年代大約五萬年前開始,直到現代。屬地質學上更新世後一階段到全新世,相當於舊石器時代後期到現代。晚期智人通常也叫做現代人,但現代人的概念,還是以指新石器時代以後的人類,即距今約一萬年前至現在的人類為宜。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區別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