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簡介

  普洱茶作為中國茶葉的一朵奇葩,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明代已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盛況。源於唐宋、盛於明清,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普洱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對茶的發現、馴化、種植、利用等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和精神的文化總和。從公元180年,帕巖冷帶領先民濮人種茶和利用茶開始,普洱茶就與雲南的自然、地理、民族、經濟、文化緊密相連,涉及到各民族的生活習俗、生產方式、思想觀念、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以至藏族人民說“加霞熱、加察熱、加梳熱”,漢語的意思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普洱茶成了生活的必需,融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了生命的必需,融人了人們的生命。正是這種融人的過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許許多多與普洱茶有關的傳說、故事、小說、詩詞、曲藝、歌舞等文化藝術,普洱茶走進了《紅樓夢》、《戰爭與和平》等文學鉅著中,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文化的知識

  歷史淵源

  三國時期,“武侯遺種”,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農曆七月二十三日開啟 普洱茶話史。“茶山有茶王樹,較五山獨大,本武侯遺種,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武侯就是諸葛亮· 孔明先生,相傳他在公元二二五年南征,到了現在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勐海縣的南糯山。然而當地兄弟民族之一的基諾族,深信武侯值茶樹為事實,並世代相傳,祀諸葛孔明先生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說:“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 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普洱熟茶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減肥茶”“美容茶”之聲譽。——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外型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發展歷程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裡“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號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臺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臺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準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佈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濃,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類推,醇 - 60%,和- 40%,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平淡如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