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敘述人類原始或是演化階段時的故事,它通常可以反映出人類最本質、最原始的思維方式或是精神內涵,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要畫一張像,流傳後世,找了不知多少畫家來畫,都不稱心。不稱心就要殺人,他殺掉的畫家無其數。

  這張像就如此難畫?不假。你不知道朱元璋的長相,難畫哩!馬臉豬嘴,還添上三十六顆紅麻子。畫家一看,就抓頭了,不知道該從哪下筆。

  這天,朱元璋又找來畫家三兄弟,要他們給自己畫像。

  第一天,老大去畫,他仔細朱元璋的臉,三十六顆麻子數得一顆也不少,就精工細描起來。畫了半天,畫成了活脫脫①一個朱元璋,馬臉豬嘴,三十六顆紅麻子。哪曉得朱元璋一看,直是搖頭,隨手“卜嗤卜嗤”撕個粉碎,桌子一拍,喊人把老大殺了。

  第二天,老二去畫,他不敢大意,仔仔細細地朱元璋的臉,連三十六顆麻子的顏色深淺,部位在哪方都記得一絲一毫不差。他細細描呀,畫呀,忙了大半天,畫成了一個活靈活現的朱元璋,馬臉豬嘴,三十六顆紅麻子。

  哪曉得朱元璋,還是搖頭,伸手又把畫像撕了,說是不象,桌子一拍,又把老二殺了。

  晚上,老三在家高低睡不著覺,大哥二哥都死在朱元璋手中,他明兒怎麼畫這幅像呢?老三正在發愁,走進來一個陌生人,劈口便問:“你是想死還是想活?”老三老老實實說,他正在琢磨兩個哥哥哪點沒畫好得了死罪的哩,那人哈哈一笑說:“不用想了,只怪你兩個哥哥畫得太象啦!這不是找死?朱皇帝平生最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你今兒晚上把他兩人的像看看透,明天只管照他兩人的像去畫,包你免去一死。”

  老三心想,橫豎是死,倒不如試試。

  那人又說:“不過,你可要答應我一件事。”

  老三趕緊問:“什麼事?儘管說!”

  那人說:“回來之後,給我畫一幅朱元璋的真像。”

  “這事不難。”老三一口答應。

  第三天,老三上殿去畫像。他裝模作樣,左看右看,把朱元璋個仔細,然後下殿,提筆一樣,不大的工夫就畫成了:富富泰泰一個人像,看上去又象唐太宗,又象宋太祖,就是沒有一處象朱元璋,送上去一看,朱元璋眉頭一鬆,嘴已一咧,笑開了:“畫得好!畫得象!給我重賞,重賞!”

  現在明孝陵陳列的那張畫像,就是畫家老三在宮裡畫的。

  朱元璋的真像後來也傳了下來,是老三回家以後給那位救命恩人另畫的一張。這張像奇醜無比,賽如從朱元璋的麻臉上活剝下來的。那人連誇:“好啊!好啊!我們的子孫也能看到朱皇帝的尊容啦!”

  他把這幅畫小心地收藏起來,一代傳一代地留到了今天,傳說明孝陵至今還收藏著一幅真像,八成就是老三在家裡畫的那張。

  2:通濟橋頭公主淚

  跨於盤龍江支流水河上的通濟橋,在今書林街口與同仁街口之間,它雖早已不存在,但卻在人們記憶中留有很深印象。這是因為這橋上曾發生一樁令人扼腕的血案。

  元未、紅巾軍明玉珍部曾攻入雲南,佔領昆明,樑王巴匝拉瓦爾密敗退楚雄,求救於大理總管段功。段功率部來救,戰退明玉珍軍,樑王得以回昆明。為感謝段功,樑王奏封段功為雲南平章政事,並以聰明而美麗的公主阿褶招段功為婿。

  樑王腐敗,因段功多有政績而威望日著,漸漸起了顧忌之心。此時,有人說段功有“吞金馬,咽碧雞”之心,不滿足於大理,要不利於樑王,於是密謀加害段功。樑王要阿褶公主以劇毒之孔雀膽毒釘段功,阿褶矢之志不從,並告段功,勸其返回大理,但段功卻不信,自以為有功於樑王,諒不至於加害。樑王又生一計,約段功到東寺***今東寺街東寺塔一帶***燒香,在其經過通濟橋時令伏兵將他殺死。阿褶知段功死,痛哭祭奠,發靈柩回大理,自己也傷心地跳水自盡了。

  3:東海龍王塌東京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派敖廣治理東海,派妙莊王治理東京。那時的東海只有現在的一半大,靠西的大洋都是東京轄地。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東海龍王敖廣的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已多得不計其數,偌大的東海即顯得十分擁擠。

  敖廣早想擴充套件地盤,無奈北有北海,南有南海,都有玉皇大帝的界碑,界碑上還蓋著玉璽印,分毫挪動不得。

  唯有東海與東京的壤界,因海陸分明,玉帝沒有立碑。東海龍王偶掀風浪,東京就會有幹百畝土地塌陷,傾刻間變成滄海,那妙莊王也不理論。只是敖廣怕妙莊王去向玉帝告發,所以不敢多騷擾東京地界。

  一日,龍王巡察西界,在鎮西將軍七須龍王處痛飲靈芝仙酒。兩人杯來盞去,說東道西,不知不覺中湊出一個併吞東京的計策來。

  此後,東海龍王一反常態,與妙莊王親近起來,不時派人送些奇珍異寶、瓊漿玉液到東京,還將第六個女兒送給妙莊王做妃於。妙莊王迷戀龍女的姿色,漸漸不理朝政,多少年以後,東京轄內盜賊橫行,怨聲載道。東海龍王得知東京衰敗的訊息,好不歡喜,暗中上奏天庭,懇請玉帝下旨塌掉東京,澄清玉宇。

  玉帝當即准奏,正要派大臣去東京行事,即被上八洞神仙呂洞賓擋住了。

  另洞賓奏道:

  “玉帝將東京全部陷為東海,豈不冤屈了箇中善者?”

  敖廣插言道:

  “目前東京轄內,哪有什麼善者好人?”

  呂洞賓朗聲說:

  “想龍王終年居住水晶宮,從未涉足陸地,不知憑什麼斷定東京沒有好人?”

  敖廣一時語塞。呂洞賓又對玉帝道:

  “容老朽即刻下凡,去東京看看有無善者。”

  玉帝准奏,欽點呂洞賓為檢察大臣,三年後來天庭覆命。

  另洞賓變個老者模樣,悄悄來到東京,在一僻靜處變化出幾間茅屋,屋裡有幾個大油缸,門口掛了塊招牌,上寫“勿過秤油店”。門上貼了幅對聯,上聯為“銅錢不過三下聯為“香油可超萬”,橫批為“心安理得”。凡是來買香油的人,呂洞賓一概收三個銅錢,至於油舀多少,悉聽買主自便。這般油店誰見過?東京人把這當作奇聞,一傳十,十傳百,都到“勿過秤油店”來買油。有的抱只大瓶,有的捧只瓦??,有的提只茶罐,有的甚至挑來兩個水桶。呂洞賓只管收三個銅錢,其他一概不問。原來,它的油缸是通長江的,只要長江水不乾,油缸也不會見淺。

  一天,呂洞賓正要打烊,即見一位少女提著一瓶油進店來。呂洞賓納悶的間:

  “小姑娘,你不拿空瓶來舀油,倒拿一滿瓶油來做啥?”

  少女答道:

  “老伯伯,剛才我用三個銅錢換了一滿瓶油,心裡好高興呵!可是拿回家中母親說我太貪心了!唔,她在瓶肚上做了記號,要我把記號以上的油倒還給你。”

  呂洞賓道:

  “你母親在瓶肚上做了記號,你就在路上隨便把油倒掉一點算了,何必再到這兒來?”

  “母親說我太貪心,我自己想想也臉紅,你一個老人家賣油,要虧本的呀!”

  少女說著,嘟嘟嘟倒出大半瓶油。

  另洞賓心頭一陣發熱,想著:自己開油店將近三年,不久就要向玉帝覆命了,這樣好心腸的人還是第一遭遇見。他問了少女姓名,知道她叫葛虹,父親捕魚死在海上,家中只有母女倆相依為命。於是,他從牆上摘下一個葫蘆瓢交給葛虹說:

  “小姑娘,這個葫蘆瓢給你,你將它放在門前,用草蓆蓋起來。以後,你每天去城門口看石獅子,倘若石獅子頭上出血了,災禍就要來了,你就去找葫蘆,它會告訴你怎麼辦的。”

  葛虹返家,把賣油老人的話對母親說了。葛母將信將疑,但第二天東方剛發亮,她還是叫女兒到城門口去看石獅子。

  再說敖廣回東海以後,立即派七須龍到東京監視呂洞賓。七須龍想扮個手藝人,但三百六十行,行行不稱心。一天,他看到幾個壯漢在殺豬,覺得這個行當正合自己的脾性,從此就在東京作起屠夫來。

  一天清早,七須龍見一少女急匆匆來到城門口,仔細看看石獅子的頭,轉身又往回走,他心裡頓生疑竇。第二天,七須龍又見少女如昨日一般來去,越發感到奇怪。於是,他天天跟蹤葛虹,到第七個早晨,再也忍不住了,就悄悄走到葛虹面前,和顏悅色問道:

  “小姑娘,我看你天天到城門口來看石獅子,不知為啥?”

  葛虹生性純??善良,從不知懷疑別人,見人動問,就實話相告:

  “賣油老伯伯告訴我,石獅子頭上出血了,災禍就要來臨了。”

  呂洞賓為啥要葛虹每天去看石獅子有否出血呢?原來這對獅子是玉帝派來的鎮城之物。有這封石獅子在,即使東海龍王興風作浪東京城也不會塌掉。玉帝若準旨要塌東京,必先召回這對獅子,而要讓這封石獅子離開城門,必得讓獅子聞到血腥味。此是天機,就是東海龍王和妙莊王也不知此中奧祕。另因呂洞賓修練功夫精深,才能得此玄機。

  那七須龍聽了葛虹的話,暗暗高興。自己來東京多日,一直猜不透呂洞賓的心思,今日正好捉弄他一番。當天下半夜,七須龍殺了一頭豬,盛了一碗熱騰騰的豬血潑在兩隻石獅子的頭上。那時天矇矇亮,葛虹又來到城門口,一看石獅子滿頭都是血,還冒著熱氣,頓時驚恐萬狀。再一看,那對石獅子竟然活動起來,呼嘯一聲直衝長空而去。葛虹慌忙往回走,但聽背後轟隆,城門早已倒塌。葛虹惦記著母親,急急忙忙往家裡跑。

  誰知她一路跑,背後的地力一路塌,待她跑到家中,周圍已是波濤洶湧了。

  葛虹見到母親,正不知所措,猛想起賣油老人給它的葫蘆瓢。說也奇怪,她一揭開草蓆,那葫蘆瓢就漸漸變大,成了一隻小船,自己又拿了生日常用品。母女倆在船裡,顛簸在汪洋大海之中。

  那小船漂呀漂呀,不知漂了多少辰光,忽聽得一棵千年古樟上有人喊救命。

  葛虹用手作槳,同大樟劃去。只見樹枝上坐著賣油老人,葛虹連忙喊道:

  “老伯伯,快到我船上來!”

  賣油老人說:

  “這條小船太小,哪裡還容得下我?”

  葛虹道:

  “老伯伯,你放心到船上來,我自有辦法。”

  她把小船劃到樟樹下,雙手攀住樹枝,讓老人在船上坐好,然後用腳一蹬,小船蕩了開來,自己卻落在水裡,左手攀著船舷,右手划著水。

  原來,呂洞賓是有意試試葛虹約為人。見她如此見義勇為,心裡暗暗喜歡,當下施展法術,將葛虹救到船上。此時,潮水越漲越高,小船竟一直駛到高山頂。三人上岸後,呂洞賓對葛虹說:

  “快把家用雜物放到地上,越多越好!”

  葛虹按照吩咐在地上支起鍋灶,放了瓶??碗碟。又鋪開席子,欲讓老人和母親歇一會,回頭一看,卻不見了老人的蹤影。

  風浪越來越大了,四周都成了汪洋大海,唯有葛虹母女坐處和放家當的地方安然無恙。後來,那隻葫蘆船變成了舟山島,葛虹母女歇著的地方成了岱山島,放包袱的地方成了衢山島,放家當的地方成了許許多多島山。

  

的人還:

1.兒童神話故事200字

2.兒童神話故事大全

3.經典兒童神話故事3個

4.民間小故事

5.中國的神話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