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作為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情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昆嵛“三聖山”

  作為“東方之冠”、“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成為仙道家稱頌嚮往的仙山聖地。

  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陽於甘河鎮***今陝西廣縣境***遇二仙,其中一位便是呂洞賓,他點化王重陽時,曾遙指東方,問王重陽:“你看到什麼了?”王重陽說:“雲海仙山之中似乎浮現出七朵金蓮結子。”呂洞賓笑道:“還有萬朵玉蓮吐芳呢。”隨後二位神仙傳授其修仙真訣,並指點王重陽東去傳道。

  金大定七年***1168***4月,王重陽登峻險之高山,渡喧轟之遠水,東遊至昆嵛山。一日,他行至一座高約百米的懸崖石壁前,發現石壁中梯列九個天然石池,呈巨龍上山之勢,池中蓮花映綠荷,荷葉浮碧水,風動蓮香,沁人心脾。細看一池一朵,神韻高潔,超然脫俗。王重陽第一次見到如此之美的蓮花,驚歎之餘,突然想起呂洞賓曾指點他看過的七朵金蓮,便從九池九朵蓮花中採了七朵,愛不釋手,盡心呵護,繼續向山中走去……

  翻過了幾座山峰後,王重陽舉目四望,只見周圍群山懷抱,層巒疊翠,山山嶺嶺長滿了赤紅色的松樹***現稱赤松***,一株株“赤松”破石而出,舒展的枝臂撐起偌大的樹冠,好像渾然天成的穹頂,林中霧氣瑞彩紛呈。一時間,王重陽分不清東南西北,怎樣才能走出這片林海?正當他凝眉思索時,面前突然出現一隻金色孔雀。孔雀緩緩開屏,婆娑起舞,迴轉弄姿,抖動尾屏。就在王重陽看得出神之際,金孔雀收起五彩繽紛的尾羽,邁著輕盈的步子,朝前走去。王重陽心想,也許這孔雀能將自己帶入昆嵛山的妙佳之處,想到此,他來不及猶豫,便趕緊跟了上去。金孔雀翩然振羽,便將王重陽落得老遠。不知不覺,他已翻過數座山嶺,走出了密林,來到一處清潭***昆嵛山的“蓮花石”景點***。王重陽將方才採摘的七朵金蓮,小心翼翼插入潭中,在潭邊巨石上刻下一“蓮”字,方便日後找尋。金孔雀涉水而上,王重陽緊緊追隨,凡走過之處,水中都會盛開玉蓮,玉蓮朵朵豐腴,亭亭玉立,芬芳馥郁……就這樣,王重陽一路跟隨金孔雀行至石門***昆嵛山的一景點***,這是進入昆嵛山泰礴頂區的唯一關口。

  當時,烈日當空、驕陽似火,王重陽卻覺石門處絲絲清爽之風徐徐吹來,向南望去,只見石門處煙霧繚繞、仙氣四溢,方才所走水路,源起石門中溢位的一泓清泉,泉水彷彿深得天地之韻律,歡悅靈動,汩汩而來。他心想,莫非這石門中暗藏玄機?正想著,金孔雀已邁入了石門。

  王重陽想探個究竟,便壯著膽子跟了進去。進得門後,發現石門內懸有一物,騰空而立,王重陽靠近後,此物便自行舞動起來,如天馬行空,灑脫飄逸,閃展跳躍,靈活多變。王重陽一墊腳,一伸手,便輕鬆取下神物。他仔細端詳,此物好似是將獸毛、麻等紮成一束,再加一長柄製成。他恍然大悟,“這不是正是呂洞賓點化我時手中所持之物嗎?”此時,他的思緒回到了八年前,自己受仙人點化、辭官解印、黜妻屏子而“拂衣塵外”,想到此處,他心中百感交集,便將這意外得來的寶貝取名“拂塵”,願其陪伴左右,拂去心中的塵緣,超凡脫俗。

  得“拂塵”後,走過迷雲,重見天日。只見此處別有洞天,風光旖旎,林壑層疊,芳榮濟茂,山峰高聳,大有觸天之勢。方才引路的金孔雀看見王重陽穿過石門,便展翅飛向石門旁邊的山峰上落定。

  王重陽抬眼望去,便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他看到身旁高聳的山峰上,道祖老子正襟端坐在山峰處,其長耳大目,方口厚脣,髯鬢拂胸,表情凝思,衣襟隨風飄蕩,仙風道骨之態盡展眼前,其前,神獸靈鳥聚集,正全神貫注聽老子傳道。老子身後立有一人,河目隆顙,長相異於常人,仔細一瞧,正是孔子。他恭身而立,彬彬有禮,正做天揖之勢。

  還沒等緩過神來,王重陽就隱約聽見有誦讀《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聲音從空中傳來,循聲向南望去,赫然發現一尊巨大無比的佛身映入眼前,定睛一看,竟是釋迦牟尼,只見他面目慈悲,雙脣微動,全神貫注地誦讀佛經,周身佛光圓照,輝光彌射。

  王重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正要開口說話,天突然黑了下來,空中出現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七星化作七位星神,組成北斗七星陣,景象甚為壯觀。當光芒重新照射在三位仙人身上時,昆嵛山脈一時風起雲湧,山中泉水噴湧不息,天地瞬間融為一體。待雲開霧散之後,王重陽看到三位仙人的真身已化作石像,默然佇立,這三座石神山遂被後人尊稱為“佛祖山”、“老子傳道山”、“孔子天揖山”。

  王重陽目睹一切,心中豁然開朗,原來先前發生的一切,是儒佛道三位祖師冥冥之中的指引……他感嘆道,“三位祖師在此等候,只為告訴我,三教從來一祖風,讓我從儒、釋、道中取其精華,從自然之中汲取智慧”。於是,他便有了“三教合一”的靈感,決定將事業的根基立於昆嵛山。

  此後,王重陽在石門修建茅屋,以尊道貴德、天人合一為最高信仰,白天到煙霞洞修道,晚上則在石門的茅屋裡接待問道之人,後遷至神清觀繼續修道。他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通過七位星神啟示,創立了天罡北斗七星劍陣,以應“七朵金蓮結子”之兆,又收弟子7人,後世稱“全真教七真人”,其門徒弟子將全真道教逐漸發揚光大,也應了那“萬朵玉蓮吐芳”的讖語。

  先前為王重陽引路的那隻金孔雀,後來飛到泰礴頂,靜矗於群山之巔,感悟道家神韻,吸收日月精華,最終靈氣貫通周身百脈,留下一座靈肖欲動的孔雀石像,感勵前來的學道之人。

  相傳,凡是自此走過的人,能夠見到這三座神像,便能一生幸福安康、心願立成。如若能看出老子的衣襟飄動之態、孔子的拱手作揖之姿,能夠聽到如來佛祖的講經之聲,便能與天地同老,與日月同修,位列仙班。

  :毛驢對付狐狸

  從前,有一頭毛驢。它身強力壯的時候,主人一點也不憐惜它,每天叫它幹活。後來,它的背脊壓斷了,腳也跛了兩隻,滿身上下,都是碗口大的傷疤,眼看就要斷氣了。狠心的主人用一根胳膊粗的木棍,把它趕到連人影子也看不到的荒野上。毛驢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唉,這就是我辛苦勞動的收穫!”

  正在它悲嘆自己命運的時候,一條大灰狼領著狐狸和豺狗,竄到毛驢身邊。大灰狼張開大嘴,流著口水說:“哈哈!昨天晚上,老狼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吃著熱烘烘的肉,喝著紅通通的血,真靈驗呀!”老狼說完,狐狸和豺狗齜牙咧嘴,就要動手。毛驢很謙遜地說:“唉!我這頭苦命的牲畜,被主人丟在荒野裡。與其這樣倒黴地活著,不如給諸位飽餐一頓死了安逸。不過,我實在太瘦了,身上除了骨頭就是皮,諸位好心來吃我,我實在不好意思送給諸位吃,弄不好還刺傷諸位的嘴。是不是等到明年夏天,我吃些青草,肉肥了,油厚了,各位再來吃。”

  狐狸聽了,不斷地搖動長尾巴,表示反對。它對大灰狼說:“狼老爺,都說毛驢蠢,那是不對的。它常常到城裡馱運東西,跟人學的可聰明呢!就說它剛才講的話吧,等到明年夏天,它跑了怎麼辦”毛驢馬上回答道:“狐狸姐姐,請不要多心。我這斷了腿的驢,能往哪裡逃呢再說,這大草原都是狼老爺的天下,我想跑也跑不了呀!”狐狸又自作聰明地說;“哼!那這大半年的時間,天塌了怎麼辦地陷了怎麼辦塵土把你埋掉了怎麼辦”毛驢沒有辦法,只好訪幾戶鄰居當保人。兔子擔保天不塌,所以直到現在眼睛總是望著天;野豬擔保地不陷,所以直到現在總是哼哼唧唧盯著地;旋風擔保草原不積塵土,所以直到現在還是不停地把地面清掃……

  冬天過去,春天來了;春天過去,夏天來了。毛驢經過足夠的休息,吃了豐盛的青草,它的傷口癒合了,腿腳靈便了,皮毛閃閃發光,滿身有使不完的氣力。

  這一天,大灰狼領著兩個夥伴狐狸和豺狗,專門來吃毛驢。它們看見毛驢膘肥肉厚,一個個饞得口水直流,爭著向毛驢撲過來。毛驢連忙用蹄子擋住,說:“諸位,請慢動手。你們既然要吃我,我想就要舒舒服服地吃。現在,我身體壯實了,力氣大得可怕。你們咬我的時候,我就會痛;痛的時候,我就會嚎叫,就會踢蹬,就會逃跑!那可怎麼辦呢”大灰狼和狐狸、豺狗,看見毛驢這樣強壯,也有點發愁。毛驢想了想,說:“諸位,這樣吧!你們各找一根牛毛繩,一頭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一頭拴在我的腰上。到那時,我毛驢就是有大象的氣力,也沒有辦法反抗了。”三個覺得有理,狐狸還很得意地說:“看,我早講過,毛驢並不蠢嘛!”

  就這樣,大灰狼、狐狸和豺狗,各自找了一根繩子,一頭拴在毛驢身上,一頭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繩子剛剛掛好,毛驢便不要命地奔跑,拉著三隻凶惡的野獸,翻過一座山崗,又翻過一座山崗。狐狸早就被勒死了,豺狗的皮被石頭割破,翻了過來;只有大灰狼還有一口氣,衝著狐狸罵道;“你這個潑婦,躺在地上耍什麼賴看豺狗弟弟多麼賣力氣,連皮袍子也脫下來了!”大灰狼還沒說完,毛驢又使勁奔跑,它也被活活勒死了。

  從此,毛驢在荒野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好多年。

  :龍井茶的傳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龍井的小村子。在村邊的破茅屋裡住著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著茅屋後面的18棵老茶樹。因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從老茶樹上採下來很少的茶葉,而且茶葉的質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從老茶樹上採下來的茶葉沏茶,讓過往的行人在這裡歇歇腳、解解渴。

  有一天,一位老爺爺來到老婆婆這裡喝茶。他看到茅屋外有一個破石臼,就指著它對老婆婆說:“這可是個寶貝,把它賣給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著說:“這哪裡是什麼寶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爺爺連聲說“謝謝”,就去找人幫忙來搬破石臼。

  老爺爺前腳剛走,老婆婆緊跟著就忙活起來了。原來,破石臼裡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動物糞便什麼的,已經很髒了。老婆婆可不願意把這樣一個髒東西送給人。所以,她趕緊把破石臼裡面的東

  西都埋在了老茶樹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乾乾淨淨的。

  老爺爺回來了,他看看破石臼,問老婆婆:“這裡面的東西哪兒去了?”老婆婆領著老爺爺來到老茶樹前,把剛才做的事情說了一遍。

  老爺爺笑呵呵地說:“我說破石臼是寶貝,是因為它裡面盛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寶貝呢!瞧,你把寶貝都埋在老茶樹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說完,老爺爺瀟瀟灑灑地走了。

  後來,這18棵老茶樹長得枝繁葉茂,採下來的茶葉嫩嫩的。香香的,用這些茶葉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後來,龍井這一帶都種上了茶樹,這裡出產的茶葉就是大名鼎鼎的“龍井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