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代五帝伏羲

  伏羲***生卒不詳***,風姓,燧人氏之子。又寫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也是上古時期的神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圖片

  簡介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其發祥地是古代的成紀。古代成紀縣最初的縣址,在今秦安縣城北30公里的陽兀川金城裡。據《漢書[1]地理志》記載,成紀縣屬漢天水郡,始建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在未建縣以前,於秦於漢,均屬隴西郡。這裡正處於大隴山西北坡下的葫蘆河下游河谷地帶,氣候比較溫和,宜於農業種植;且又正處於從關中越過大隴山山口“故關峽”通往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大道即“絲綢之路”上,所以在漢唐以前,其地顯得非常重要。現隸屬今洪洞縣卦底村,相傳是其畫八卦之地。

  伏羲,又稱太昊。徙治陳倉,定都於陳宛丘***今河南淮陽***,風姓是中國傳說時代伏羲的姓[3]。

  相傳伏羲教民結網,漁獵畜牧,製造八卦等,亦傳說伏羲創文字、古琴。

  傳說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做八卦。八卦衍生《易經》,開華夏文明。近代之靈籤或擲杯,實是《易經》之簡化版。因其製造八卦,人奉之為神,尊其為八卦祖師。

  另有一說,伏羲即盤古氏。學者以文字學的角度考證盤古氏,“盤”字古義為開端,“古”即葫蘆,寓意生命繁衍。黃帝部落興起,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從黃河流域遷徙到南方以後,其先祖伏羲在傳說中演變為盤古氏,流傳於南方少數民族當中,演變出“盤古開天”的傳說。

  生平經歷

  神祕出生

  傳說上古時代,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腦袋,取名為伏羲。

  人文始祖

  伏羲有神聖之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伏羲畫像山。伏羲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鬚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5]。

  伏羲仰觀天上的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颳大風、起大霧又觀察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製成網,用於捕魚打獵[6]。

  伏羲制定了人類的嫁娶制度,實行男女對偶制,用鹿皮為聘禮。並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職為姓,以防止亂婚和近親結婚,使中華姓氏自此起源,綿延至今。

  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成就貢獻

  伏羲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和女媧同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受到了中華兒女的稱讚和共同敬仰。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天水位於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龍城天水”之稱,是中華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華大地經過三皇的辛勤努力,中華文明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人們的生活依然艱難。

  伏羲;一個叫華胥的美麗女人生下了伏羲,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這是中國最早的計數文字,是中國古文字的發端,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

  伏羲創造曆法、教民漁獵、馴養家畜、烹飪食物、婚嫁儀式、始造書契、發明陶壎、琴瑟樂器、任命官員等;創立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圖騰“龍”,龍的傳人即由此而來。伏羲後來被中國神話描繪為“人首龍身”;被奉為中華文明的人文始祖。

  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一位對華夏文明作出過卓越貢獻的神話人物,有關他的傳說,最具神祕色彩的便是他的出生和成婚,傳說中的伏羲人面蛇身,是因他的母親在一個名叫雷澤的地方踩了一個巨人的腳印而懷孕12年後出生的。這個雷澤據考證就在現今的天水市境內。再後來,一次洪水吞沒了整個人類,唯有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倖存了下來。要使人類不致滅絕,他倆就必須結為夫妻。

  但兄妹成婚畢竟是很難令人接受的的,於是他們商量由天意來決定這件事。怎樣決定呢?兄妹倆各自拿了一個大磨盤分別爬上崑崙山的南北兩山,然後同時往下滾磨盤,如果磨合,就說明天意讓他倆成婚。結果,磨盤滾到山下竟然合二為一了,於是,他倆順天意成婚,人類從此得以延續。

  據史載,伏羲曾教人們織網捕魚,從而使人類原始的狩獵狀態進入到初級的畜牧業生產;他確定了婚嫁制度,創造了曆法,發明了樂器,教會了人們製作和食用熟食,結束了人類身披樹葉,茹毛飲血的野性狀態;最重要的是,伏羲始創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祕密符號--八卦,這是一組代表自然界天地水火山川雷電的象形文字,也是中國文字的起源。而其中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成為古代東方哲學的標誌,並吸引著國內外無數學者探索和研究。日該國高島易斷總本部以高島成龍先生為首的一行易經研究人員,每年的陰曆五月都要專程來甘肅天水祭拜伏羲。

  隨著部落的兼併和遷徙,伏羲所創立和倡導的古代文明沿渭水到黃河流域,與其它民族相融合,形成了以炎黃部落為核心,以伏羲文化為本體的民華夏民族。因為伏羲人面蛇身而崇奉的蛇圖騰,也由黃土高原蔓延到中原大地,演變成為龍圖騰,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伏羲因此成了全世界華人的始祖。

  文獻記載

  據部分古籍記載,伏羲出生於成紀。***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記載:“故瀆東經成紀縣,故帝太皞庖犧所生之處也。”司馬貞:‘’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羲於成紀。”***

  據已故考古家 王獻唐先生考證,他出生在閬中。***伏羲的母親華胥生活在華胥水邊,因好奇踩了雷神的大腳印而懷了伏羲。12年後,在仇夷生下伏羲。宋代羅泌的《路史》註釋:“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名,乃今閬中渝水也。”***

  另據部分古籍記載,伏羲出生於仇夷。***宋代羅泌的《路史》記載:“太昊伏羲氏華胥,居於華胥之渚,尚暨叔姬翔於渚之汾。巨跡出焉,華胥決履以輇之,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孕十有二歲。生於仇夷,長於起城。”意思是說,伏羲的母親華胥,生活在華胥水邊,因為踩神的足跡而懷上伏羲。伏羲生於仇夷,長在起城***今甘肅秦安***。

  《路史》註釋說:“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名,乃閬中渝水地也。”《周地圖》解釋說:“閬中水為渝水。”《遁甲開山圖注》亦云:“仇夷山,四面絕立。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處。”仇夷一說為今甘肅隴南仇池山。***

  神話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始祖之一,有關他的故事也在中國各地廣為流傳。

  伏羲指方向

  古時候,伏羲在宛丘,也就是現在淮陽這地方,教人打獵捕魚過生活。後來,人多了,伏羲挑了一批會打獵捕魚的人,叫他們去東西南北四方,到那裡打獵捕魚。大家問伏羲“東西咋能分?”伏羲說:“東方屬金,西方屬土。日頭出東落西。”又有人問:“南和北怎麼分?”伏羲說:“南熱北冷。”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咋樣辨別東西南北。

  ​伏羲畫八卦

  從前,人們對天上會長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地上會颳大風、起大霧,不知道是咋回事。很多人去問伏羲,他也說不出個原因。伏羲總想把這些事兒弄清楚,可想來想去,咋也想不出個頭緒來。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流經淮陽伏羲南門前的一條河***捕魚,逮住一個白龜。他想:世上白龜少見哪!當年天塌地陷,白龜老祖救了俺兄妹,後來就再也見不到了。莫非這個白龜是白龜老祖的子孫?嗯,我得把它養起來。他挖個坑,灌進水,把白龜放在裡邊,逮些小魚蝦放坑裡,叫白龜吃。也怪,白龜養在那兒,坑裡的水格外清。伏羲每次去餵它,它都鳧到伏羲跟前,趴在坑邊不動彈。

  伏羲沒事兒就坐在坑沿兒,看著白龜想世上的難題兒。看著看著,他見白龜蓋上有花紋,就折一根草稈兒,在地上比著白龜蓋上的花紋畫。畫著想著,想著畫著,畫了九九八十一天,畫出了名堂。他用一通道兒當陽,一斷道兒當陰,一陽二陰,一陰二陽,來回搭配,畫來畫去,畫成了八卦圖。

  後人把伏羲養白龜那個坑叫白龜池,畫八卦那地方叫畫卦臺。

  伏羲降龍

  很早以前,西邊很遠的大山裡,有個深水潭,方圓的百姓都靠潭裡的水過日子。

  有一天夜裡,“呼呼”起了大風,颳得樹倒屋塌。原來有一條黃龍從別處飛來,鑽進了深潭裡。這條黃龍很惡,吃人吃畜生,害得這一帶百姓沒法活,人都往外地逃。

  人祖伏羲正在八卦臺推算八卦,掐指一算,知道有條黃龍在西方作惡,那兒的百姓有了大災大難。他拿起青龍柺杖,說聲“變”,青龍柺杖變成了一條青龍。伏羲騎著它來了西邊。

  黃龍見到青龍,撲上前撕咬。兩條龍打個天昏地暗,一直打了九九八十一天,青龍受了很重的傷。

  眼看青龍就要敗了,伏羲用吐沫在青龍身上畫了一個八卦。

  青龍立刻力氣大增,又和黃龍打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將黃龍打倒。

  伏羲為了防止黃龍再出來禍害人間,在黃龍身上畫了一個八卦,將黃龍變成一座山,將青龍變成一座大青石,壓在山頂。從此黃龍再也沒有出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