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中心對稱教學反思

  應該說《中心對稱》這節課的教學效果與我設計的預期效果差不多。學生的配合度比較高。師生的研究學習互動的氛圍比較活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望大家喜歡。

  篇一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經歷,體驗和自主探索”,突出過程性目標,實現 教的轉變、學的轉變、課堂氣氛的轉變 。下面以《中心對稱》一課為例,進行反思。

  一、關於概念的教學

  中心對稱概念的引出。學生在初二上學期學習了軸對稱的有關知識,我設計先複習軸對稱概念和性質。本課在揭示中心對稱的概念和性質時,加強了和軸對稱的辨析,讓學生在類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對稱這一概念,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教的轉變:本節課我把自己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中心對稱圖時,我只給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把對稱中心定在不同的位置。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讓學生通過畫圖歸納出中心對稱的性質,達到激發學生自覺地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的目的。

  三、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讓學生設計上面的各種型別圖,學生自己去解答, 學生通過自主活動發現了規律,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四、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 流暢、開放、合作、 隱 導 為基本特徵,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徵,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 對話 、 討論 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鬆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髮現的價值。

  五、重視知識與生活的聯絡

  數學的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 本節我設計如下聯絡生活的題:利用中心對稱測量河寬

  六、不足之處

  1、軸對稱的概念強調不到位、不夠細緻,尤其是對稱點的概念。給學生消化理解的時間太短。

  2、沒講中心對稱與旋轉對稱的關係。

  3、聯絡生活的例子離學生經歷太遠,如舉測小口瓶子的內徑,能使學生親自動手就更好了。

  篇二

  應該說《中心對稱》這節課的教學效果與我設計的預期效果差不多。學生的配合度比較高。師生的研究學習互動的氛圍比較活躍。

  1、設計流程:圖片欣賞-----中心對稱圖形-----應用-------圖片欣賞------成中心對稱----性質與判定----應用-----練習與反饋----小結。

  2、主要用意:通過觀察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欣賞圖片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中,中心對稱的美,從實際圖片的設計著手引入新課,在圖形的運動變化中進行概念的教學,在觀察中思考中心對稱的性質以及如何識別。在例題的選擇時注意加強中心對稱的應用。在問題預設中注重學生的發展。出現問題或疑問時,加強了引導。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按教材課本的要求,我讓同學們欣賞圖形、感受圖形、識別圖形,進而理解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體會對稱中心的位置以及意義和價值,並感受中心對稱圖形與成中心對稱的轉化關係。在上課時,讓學生們欣賞圖形,觀察圖形,然後再理解圖形,進一步識別圖形,從而把概念教學融入其中。教學時根據新授內容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加強應變並解決問題。以教學案為裁體,協調好課本教材、教學案和課件,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上課以學生為主,加強學生的活動性、參與性,有意識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討論“中心對稱與中心對稱圖形”時,注重從整體的眼光中看待問題,讓學生學會相互轉化。當學生出現把對稱中心這個名詞說成中心點時,我及時板書加以強調。在板書設計中注重書寫跟數學思想方法有關的內容,如“整體、組合、分割、轉化”這樣做使得學生學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做到了潛移默化。在遇到預設不到的問題方面,充分地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解決,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對學生將會出現的問題作估計,課上解決,課後反思。

  3、不足之處: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請學生畫一個點關於對稱中心對稱的點時應在分析後進行現場演示,這樣更加符合學生學情。三、我對學生的營造快樂學習研究氛圍並不夠。

  今後的努力方向

  ***一***導學方面問題解決:體現新知識中數學問題的情境性和可接受性。設計一些問題情境引入新課,使學生可以將導學內容得以掌握,並能獨立自學解決一定的數學問題;

  ***二***例題分析與變式訓練中的問題解決:例題分析體現數學問題的呈現方式,並進行變式訓練。

  ***三***課堂練習與課後作業的問題解決:課堂練習的反饋與反思,作業問題的反饋與反思;學生態度與積極性的培養。

  篇三

  學生在初一下學期學習了軸對稱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心對稱知識時一方面要用這一知識作類比,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軸對稱概念對中心對稱概念的干擾,在教學中本課在揭示了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加強了和軸對稱圖形的辨析,並在練習中掌握它們的區別,讓學生在類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對稱圖形這一概念。

  同樣中心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這兩個概念又充滿了辨證關係,當把某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這個圖形就是中心對稱圖形;如果把這個圖形的組成部分看作兩個圖形,則這兩個圖形關於這一點成中心對稱。所以中心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其概念是相對而言的。這兩個概念有助於學生辨證思維的培養,同時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絡的正確理解是本堂課的難點所在,在教學中,在學生已掌握中心對稱圖形這一概念後,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明確這是中心對稱圖形,接著將圖形標上字母,並把兩個三角形塗上不同的顏色,讓學生把這個圖形看作兩個三角形,動畫演示讓其中一個三角形繞一點旋轉180度與另一個三角形重合,從而揭示兩個圖形關於某一點成中心對稱的概念,這樣通過動畫讓學生明白了中心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概念之間的區別

  像這樣運用直觀形象的演示來演繹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效果還的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