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操作,掌握分類的方法,體會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

  2、嘗試運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資料的結果記錄下來,感受圖表的簡潔。

  3、在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中,體會分類的目的和作用。

  教學重點:

  掌握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在具體分類過程中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教學難點:

  會用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材分析:

  《分類與整理》這節數學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對同種物品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對不同的物品進行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分同一類物品,理解對於同一類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來分,分得的結果是不同的,從而進一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一些禮物給你們看,看看是什麼?***蘋果***一共有幾個呢?

  學生列式計算,會按不同的角度去列示計算。

  師:同學們,我有一個疑問,你們都是解決同樣的問題,方法為什麼不一樣?

  學生可能會說是按顏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所以方法不一樣。

  師:其實,不管你們是按顏色分的,還是按大小分的,都把這些蘋果進行了分類。師解釋“分類”就是把相同的放在一起。

  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分類”的現象?

  生舉例,老師出示相關課件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超市分類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間物品分類可以讓房間更整齊,還有垃圾分類可以讓我們更環保等等,看來分類的作用可真不小,想學會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和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類的標準。

  同學們剛才的表現太精彩了,不僅贏得了老師的讚揚,還有一群小朋友也成為了你們的粉絲,看,她們來了!出示:氣球圖片

  他們手裡可真漂亮啊,你們喜歡嗎?但小朋友說了,要把這些氣球分分類,才能送給你們,你會分嗎?你打算怎麼分?

  學生可能會按顏色分,也可能會按形狀分。綠

  板書:形狀 顏色

  2、操作體會分類過程,嘗試記錄分類結果

  老師準備了跟氣球一樣的圖片,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分類標準將氣球分一分,合作要求:1、先小組討論,選擇你們喜歡的一個標準分類。2、小組合理分工,將分類結果貼到展示卡上;3、數數每種氣球各有幾個,組長負責把資料記錄下來;4、時間5分鐘。

  案例分析: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分類活動的平臺,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經歷和體驗分類的過程與方法,自主構建知識,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思維開放,互動交流的環境。

  老師看到同學們都整理的特別好,哪個小組想來展示一下你們的作品?

  ①展示先分再數的方法,

  師:你分了幾類?每類有幾個?

  我看到有的小組和他們組分的不一樣,誰能展示一下?

  ②展示象形統計圖的方法。

  師:你分了幾類?剛才的同學分成一堆一堆的,你為什麼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齊、清楚,方便數

  師:他說方便數,我有問題了,你能一眼看出誰最多誰最少嗎?

  師:為什麼不用數?你們是怎麼一眼看出來的?

  生:圓氣球這一排最長,葫蘆氣球最短

  師:同學們分的特別好,為了讓這幅圖更加清晰,我還要補充上一些內容,先在這幅圖下面畫一條橫線,然後在每種氣球下面做上標記,這一行是來記錄葫蘆形狀的氣球,我們在下面畫上一個葫蘆形,表示這一行記錄的專案。另外兩行是記錄心形和圓形的氣球,我們也在下面表示出來。你看,這幅圖現在是不是更加一目瞭然了?那麼,這樣的圖,我們就把它叫做象形統計圖。

  ③展示表格記錄資料的方法

  剛才我們展示了每組的分類結果,現在我們來看看你們記錄的資料。

  師:這個記錄方式你能看明白嗎?

  師:桃心形狀的氣球有幾個?葫蘆形氣球呢,圓形氣球呢?

  師:數的真仔細,記錄的真清楚。***和圖對應***

  師:為了更加清楚整齊,我把同學們記錄的畫上線。先畫一條橫線,看看上面都是什麼?***圖***也就是每種氣球的形狀,下面是什麼?***個數***。我們再來豎著看一下,通過第一列你能看出有幾個葫蘆氣球嗎?第二列呢?第三列呢?

  你看,現在你們的記錄結果畫上線後就成了表格的形式,我們把它叫做統計表。

  小結:你們可真棒!不僅把這些氣球進行了分類,還把這些氣球整理成了統計圖和統計表。

  3、顏色分類

  哪個小組是按顏色分類的?請展示一下。***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4、都是把這些氣球分類,可兩次分得的結果為什麼不一樣?

  標準不同,結果不同。

  哪個量不變?總數不變。

  5、動手練習分類。

  ①把課本和練習本分類。

  ②把同學分分類。

  三、回顧目標,談收穫

  同學們,氣球分完了,你們這節課學的開心嗎?你們都有哪些收穫呢?

  師總結:今天我們學會了把一些圖形進行分類,並能把分類的結果整理成統計圖或統計表,明白了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總數相同。

  案例分析:學生體會分類和整理不僅僅是一種表格形式,為了完成而完成的過程,而是在生活中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可以獲得許多數學資訊,回答相關的數學問題,用觀察表格的形式,學生更清楚無論分類標準如何變化,最後事物的總數是不變的,讓思維從開放中進行梳理。

  四、達標測試

  1、課本29頁第一題。

  把車塗上顏色,並數出有幾輛車。

  2、課本29頁第二題。

  按水果分和按形狀分,塗色並數數

  案例分析:設計動手實踐操作的開放性作業,不僅符合低齡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啟發學生的思考和想象,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學生的思維在自由的狀態下發揮自己內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從某一方面說,開放性的環境更有利於孩子的思維發展。

  四、作業

  對自己房間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

  案例分析: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教師注重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 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五、板書設計

  按形狀分統計表表格; 按顏色分統計表表格;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總數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