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典故

  歷史是一門兼具知識性、文化性與傳承性的學科,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演變,每一段文化傳承都是通過歷史故事為載體而源遠流長的。歷史故事不僅是歷史事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歷史課程知識的重要補充。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煮酒論英雄

  東漢末,曹操挾***xié***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tāo***晦***huì***之計。關雲長和張飛矇在鼓裡,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的大好事!”說者無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剛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zūn***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hān***,突然陰雲密佈,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使君,請問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理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於是說:“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到地下。正巧突然下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篇二: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了日後成就大業,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此地有‘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多方打聽,得知“臥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耕作自養,精研史書,是個傑出人才,便專程到隆中去拜訪。

  他前後一共去了三次,頭兩次諸葛亮避而不見,第三次才親自出迎,就在茅廬中和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歎服,願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此後,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佔據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形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秉承劉備遺志,繼續出兵伐魏。他在向後主劉禪上的一道奏表中寫道:“先帝不嫌臣卑微鄙陋,屈尊枉駕,前後三次親自登門,訪臣於草廬之中……”流露出對劉備給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的感激之情。

  篇三:萬事俱備

  三國時代,在赤壁這地方發生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叫“赤壁之戰”。

  曹操號稱擁軍百萬,雄居北方,想吞併南方。東吳、西蜀就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北魏。東吳的統帥周瑜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採用火攻的作戰方案。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蔡瑁***mào***、張允。周瑜又叫龐統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船連在一起。

  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zhà***降曹操。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以詐降的方式衝向曹營,發起火攻。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著東南風才能辦到。當時正當隆冬季節,天天都刮西北風。周瑜憂急成病,臥床不起。只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他自稱有個祕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藥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麼辦法可以借東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心中就有了辦法。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築了一個土臺,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就順利地執行他的火攻計劃。東風狂吹,火光沖天,赤壁之戰,曹操吃了敗仗,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勢。

  篇四:路人皆知

  三國的魏國,是一代英傑曹操建立的,在三國中是最強大的。到魏主曹芳當政時,司馬氏實際上已經操縱了大權。司馬師帶劍入殿,一切政事都由他決斷,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裡。曹芳氣憤不過,下密詔誅殺司馬氏。誰知,事不機密,反而被司馬師廢了他的王位。司馬師因篡***cuàn***位不到時機,只好另立曹髦***máo***為新王。

  這位曹髦是魏文帝的孫子,原先被封高貴鄉公的爵位,如今做了皇帝,倒想有一番作為。那知,司馬氏控制了整個朝政。司馬師死後,司馬昭自封天下兵馬大都督,處處挾制高貴鄉公,篡權的野心日益顯露,以至天下無人不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就出自此處。眼見司馬昭的專橫,曹髦是恨在心裡,但又怕司馬昭的權勢,只好作《潛龍詩》一首,以洩不滿。詩曰:

  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

  播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一位名叫賈充的官吏知道後,馬上向司馬昭告發了此事。

  司馬昭一聽,詩中將他比喻成魚鰍黃鱔,惱怒萬分,立刻身帶寶劍隨從,直入宮殿。當著百官大臣,厲聲責罵曹髦,公然威脅說:“你曹髦是不是想作第二個曹芳!”

  曹髦回到後宮,痛哭一天,終於下定決心要剷除司馬昭。他召來王經、王沈、王業三位大臣合謀。王經勸告他,以魯昭公討伐季孫氏不成反被流亡的史事為鑑。可是,曹髦表示,寧死也不能讓司馬昭猖獗了。

  於是,曹髦召集兵士三百人,要去誅殺司馬昭,王經死諫也不聽,而王沈、王業則投靠司馬昭,當了叛徒。還不用司馬昭動手,曹髦就被司馬昭的手下殺死,王經與三百兵士也慘遭殺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