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曝十寒的典故

  典故,應是指那些使用時代已不存在這些典制,用這些典制詞語有借代、喻指等義的。小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一日曝十日寒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典故介紹

  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又作“一曝十寒”。《孟子·告子上》:“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歷史故事來源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孟子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孟子對齊王的昏庸無能、作事沒有毅力、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大王您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然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您卻把它放在陽光下晒一天,再放在陰寒的地方凍十天,它哪裡還活的成呢!我跟大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大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您,那些奸臣又來哄騙您,您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

  接著,他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 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 弈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 專心致志,處處聽弈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想著有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它。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

  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麼能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成功與否,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簡成“ 一曝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無能、作事沒有毅力、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大王您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然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您卻把它放在陽光下晒一天,再放在陰寒的地方凍十天,它哪裡還活的成呢!我跟大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大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您,那些奸臣又來哄騙您,您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

  接著,他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想著有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它。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

  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麼能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成功與否,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