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坐騎烏騅的趣聞

  霸王項羽臨死前將坐騎烏騅賜給一位亭長?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談到中國歷史上的名馬,雖然也有周穆王的八駿,秦始皇的七匹名馬等種種傳說,但真正有故事的最早的名馬,還是要說到霸王項羽的烏騅。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首流傳千古的《垓下歌》,也讓烏騅的名字留在了史冊上。

  據說,烏騅是一匹黑馬,通體黑緞子一樣,油光放亮,唯有四個馬蹄子部位白得賽雪。烏騅應該屬於中國名馬的河曲馬系列,河曲馬作為我國最優良的軍用馬種,顏色以黑色、青色為主。

  公元前202年,劉邦的大將韓信佈置十面埋伏,項羽被圍困在垓下。項羽幾次率領軍士們突圍,最終只率二十幾騎逃到烏江邊上。一位亭長勸項羽坐自己的船渡江到江東稱王,重建霸業。而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而民間的傳說是,忠於主人的烏騅自跳烏江殉主而死。

  後世還流傳出美麗的傳說,安徽馬鞍山也是由此傳說而得地名。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有"江東第一山"的美譽。

  烏騅簡介:

  項羽所騎戰馬名騅,後人稱作烏騅。出自於《西漢演義》中霸王項羽的座駕,此馬在項羽時期號稱天下第一駿馬。烏騅是一匹黑馬,通體黑緞子一樣,油光放亮,唯有四個馬蹄子部位白得賽雪,烏騅背長腰短而平直,四肢關節筋腱發育壯實,這樣的馬有個講頭,名喚"踢雪烏騅"。

  楚霸王項羽馴野馬"烏騅"的故事廣為流傳。據說"烏騅"當初被捉到時,野性難馴,許多人都休想騎它,就是騎得上的也頓時被它摔下來。壯強好勝的項羽聽說便想一試。他馴馬有術,一騎上"烏騅",就揚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過一山。這馬非但沒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幹,滿想一下把馬壓制得動彈不得,誰知"烏騅"也不甘示弱,拼死掙扎,結果那樹連根都離開了山土,"烏騅"總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願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

  項羽的烏騅應該是屬於中國名馬的河曲馬系列,河曲馬作為我國最優良的軍用馬種,顏色以黑色、青色為主,當然也有別的顏色。有了這匹馬,項羽鉅鹿之戰,九戰九捷,以少勝多;力戰六十多員漢將,霸王槍未點地,馬未倒退半步,霸王身經百戰無有敗績。"數年以來,***烏騅***所向無敵,嘗一日行千里。"可嘆烏騅寶馬隨霸王死在垓下大戰中,當時"遂命小卒牽馬渡江。那馬咆哮跳躍,回顧霸王,戀戀不欲上船,霸王見馬留連不捨,遂涕泣不能言。眾軍士攬轡牽馬上船,那馬長嘶數聲,望大江波心一躍,不知所往。"請注意引文中的最後一句,本來馬跳到大江中不見了,那肯定是淹死了,但是文中說"不知所往",可見這匹馬的義氣不知道打動了多少人的心。後來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還專門寫了一首七律無題詩來歌頌烏騅馬,"傳聞有馬號烏騅,負箭滿身猶急馳,慷慨項王拖首後,不知遺革裹誰屍?"

  烏騅作為項羽的坐騎,一直跟隨他南征北戰,建立功勳無數。可項羽終究不是成帝業之人。公元前202年,劉邦的大將韓信佈置十面埋伏,那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幾次率領軍士們突圍,但可惜都失敗了。韓信果真是個將才,夜晚,他命令漢營的將士高唱楚國的歌曲。項羽的軍隊主要來自江南的楚國,這樣一來,聽見家鄉熟悉的曲調,簡直是一點鬥志都沒有了。項羽也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這一夜,他喝了很多酒。追隨他多年的親密愛人虞姬也自刎殉情。此時的項羽已經了無牽掛,跨上烏騅,帶了八百子弟,衝殺出去。天亮了,他們逃到了烏江邊。這時跟著項羽的兵丁只剩下了二十幾個人。一位亭長勸項羽到江東稱王,重建霸業。但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邊。臨死前,他把愛馬烏騅送給了亭長。亭長帶著它過江,但是忠於主人的烏騅自跳烏江而死,上演了一曲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