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民間故事有很多,一些著名的很多朋友都聽過。但是對於幼兒來說,父母應該如何精選適合寶寶的民間故事,讓他們在聽故事中學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相傳在數百年以前,有一條來自江南某地的商船運送一批貨物到北方去。船行途中,突然遇到了大風浪,狂風捲著巨浪,向商船打來。因為風浪來得太突然,船員們根本找不到可以躲避風浪的港口,只能聽天由命。狂風颳了好幾天仍不見停息,商船像一片被風吹落的樹葉一樣,孤零零地在大海上漂浮著。漸漸地,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吃沒了,人們餓得奄奄一息。船長看到這一切,心急如焚,卻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來。

  劉公島博覽園。一天夜裡,船長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著覺,於是他穿上衣服,來到船艙外。此時海天之間一片漆黑,寒冷的海風從臉上刮過,像刀割一樣。突然,船長隱約看到遠處有火光。他立刻大聲地喊道:“大家快看啊!前面有火光!我們有救了!”這一線的生機立刻激起了人們強大的求生慾望。大家頓時精神抖擻,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當船槳,齊心協力朝著那有火光的地方劃去。漸漸地,那火光越來越近,一座島嶼顯現在人們眼前。

  船終於靠岸了,大家用盡最後一點兒力氣跳出了船,看見海岸邊上站著一位老人,這老人滿頭白髮,面色紅潤,手中高舉著一個火把。人們一見,立刻拜謝說:“老人家,多虧了你為我們引航,我們才能劃到這來,是您救了我們,謝謝您啊!”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是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為主題的紀念遺址性博物館老人微笑著說:“不用客氣,能救你們我也很高興!你們一定是又餓又累了吧?如果不嫌棄,就到我家歇息吧!”大家連忙再次道謝。

  老人帶著船上的人,走了不多遠,就來到了一所房子前。屋子雖然不是很寬敞,卻十分古樸親切,一位熱情的老婦人招待大家落坐後就急忙去做飯了。老人向大家介紹說:“這是我的老伴,我們兩個人在這座孤島上生活很長時間了。”

  老婦人從屋裡抓了一把米,淘洗好後,就放到了鍋裡。大家見了,都很納悶,心想:一船的人,這一把米怎麼能夠吃呢?不一會兒,飯好了,老婦人一掀鍋蓋,鍋裡竟然是滿滿的一鍋白米飯。十幾個人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大家一碗接一碗地吃,可是鍋裡的米飯卻始終不見少。大家不禁暗自稱奇。

  吃完飯後,大家向老人道謝,說:“你們二位老人的救命之恩,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請問老丈您貴姓,這又是什麼地方?日後我們也好回來報答。”

  夕陽下的劉公島老人捋著鬍鬚,笑著說:“報答就不必了,我們夫妻倆一生喜歡幫助別人,並不圖什麼回報。這個地方叫劉家島,我姓劉,叫我劉公就行。”說完,老人又取了一袋食物送給了船上的人,並送他們回船上休息。

  第二天一早,船上的人到島上去取水,可是尋遍了全島,卻沒有找到昨晚的那所房子和救他們的兩位老人。島上青山聳立,樹木蔥翠,一片鳥語花香,根本不像有人居住過的樣子。大家又回想起昨晚那奇怪的米飯,突然醒悟,原來救他們的是兩位神仙啊!

  後來,這些人開船又經過這個島嶼,為了紀念兩位老人的救命之恩,大家集資在這座小島上修了一座廟,廟裡供奉著劉公、劉母的泥塑像,人們把它叫做劉公廟。每有船隻經過這個島嶼,船上的人們都會下船來,到劉公廟進行祭拜,以祈禱他們在海上平平安安。後來,劉公廟的名氣越來越大,人們就把這個島叫做劉公島了。

  篇二

  有一個孝順媳婦,每天都要給公公暖被窩。人家都說她的閒話:“哼!把那個燒包頭麼,還不知是咋回事呢?”

  一天,她敬神去了。這個敬神的地方很特別,只有一個龍頭。敬神的人拿著一把香撂過去,看能不能插在龍頭裡。人都說:“只有心好才能插進去。”看見她也去,人家就說:“哼!那個燒包頭,還燒龍頭香!她一插就要掉到河裡,叫大蟒大蛇吃掉。”

  她拿著香撂過去,一下子就插在了龍頭裡。可是一回腳的時候,人掉到了坑裡。道長說:“你們快回去,叫人來撈屍。”“叫幾個人來呀?”“一個兩個不行,起碼十個八個,再帶三匹白布來。”

  有人就趕緊跑到她家去報信,帶著人來撈屍了。道長說:“你們在路上不能看她,回去後放在堂屋裡,還要燒香磕頭才能開啟看。”

  幾個人抬著就回去了,再過一個彎就要到了。

  誰知一轉彎,只見她迎著說:“你們回來了?”“噯!我們去給你撈屍去了,你怎麼在家裡呢?”“我也不知道,我就迷迷糊糊覺得好像有人說,要我做好飯等著你們,一睜眼,已在家裡了。”

  進去一看,她把飯都做好了,擺在堂屋裡,幾個人就吃了。

  吃罷,想起道長說的要燒香磕頭。趕緊上香,上供,又是磕頭又是作揖的。完了把那“屍體”開啟一看哪,金晃晃的一塊匾上寫著:孝順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