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民間故事和傳說

  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反映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集體創作的語言藝術。那你知道民間故事和傳說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民間故事和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民間故事和傳說:靳秀才和蔡知縣

  清朝嘉慶年間,藁城縣來了一個姓蔡的知縣,他上任就聽說耿村有位姓靳的秀才好打官司,又愛抱打不平,前任知縣都怕他,蔡知縣年少氣盛,又覺得自己才高八斗,很想見見這個靳秀才,給他點顏色看看。

  正巧,靳秀才來縣衙辦事,這天來縣衙辦事的人很多,師爺早就跟才知縣說了,讓他先見靳秀才,辦完了好讓打離開衙門,以免他呆久了惹出是非來,蔡縣令聽後,臉上露出一絲冷笑,說:“沒事的,我有分寸的,”說完就去招呼別的客人了。最後他才把靳秀才傳來,靳秀才見過禮後,蔡知縣也不回話,就看起書來,心想:在這大熱天裡,先讓你嚐嚐跪著的滋味兒,好受不好受吧,他就頁一頁看個沒完沒了,靳秀才越跪越生氣,越跪越不耐煩,正在這時,機會來了!蔡知縣因天氣太熱,又穿著馬蹄官府,頭戴紅翎子盔帽,天氣很熱,使他的渾身癢的難受,他又摘下官帽,撓起癢來,靳秀才見了,騰地站起來,蔡知縣大怒,把驚堂木一拍,喝道:“大膽狂徒!虧你是知書達理之人,怎麼不懂規矩?公堂之上,你站著不跪!”靳秀才用手指著蔡知縣理直氣壯地說:“我跪的是大清律條、頂戴花翎,不是跪那一個人,國法容你公堂卸帽審案嗎?我為何要跪?”說完轉身甩開雙臂離開公堂而去,氣的蔡知縣渾身哆嗦。

  從此,蔡知縣為靳秀才不跪之事一直耿耿於懷,這一天,他想起來了,就找了一個藉口,讓衙役把靳秀才傳來,蔡知縣坐在大堂之上,兩邊衙役站立兩旁,擺出一副要審案的樣子。靳秀才到了大堂之上直挺挺地站在那裡不下跪。蔡知縣看罷,把驚堂木一拍,說:“大膽刁民,見了本縣為何不跪?”靳秀才卻站著不動,蔡知縣又叫了一聲:“跪下!”靳秀才仍毫無反應地站在那裡東張西望。蔡知縣火冒三丈:“靳秀才我的爺”靳秀才這才應答:“哎,有事?”蔡知縣問:“你為何見了本縣不跪呢?我叫你爺行了吧?”靳秀才說:“你叫我秀才爺,我叫你縣太爺,咱倆扯平了,秀才爺不跪縣太爺!”氣得蔡知縣鬍子直翹。

  蔡知縣兩次沒聽了好聽話,於心不甘,這一天,又把靳秀才傳到縣衙大堂,他見了蔡知縣不卑不亢地行了個禮,然後問:“不知縣太爺傳喚小民有什麼事呢?”蔡知縣聽後陰陽怪氣地說:“聽說你經常幫人寫狀紙打官司,你敢告我嗎?”靳秀才毫無示弱地說:“告你並不難,只是沒有錢,如有半邊錢,我就可以告你!”蔡知縣想也沒想,叫人拿來鑿子和一枚嘉慶通寶,親自把把錢一鑿為二,滿不在乎又略帶譏諷地說:“看你如何告我?”靳秀才不吭不響地接過半枚銅錢後,滿臉威嚴地對著蔡知縣說:物證在此,我告你毀壞國寶,欺侮皇上,看你敢當何罪?”說完就拿著半枚銅錢就走,蔡知縣一聽,嚇得冷汗直冒,兩腿發抖,連忙起身下堂攔住靳秀才。低聲下氣地說:“靳秀才慢走,下關知罪了!”靳秀才強忍住笑,客客氣氣地說了一聲:“告辭”!便揚長而去,蔡知縣這次連氣帶嚇,大病了一場,從此,知道了靳秀才的厲害,再也不敢和靳秀才較勁了!

  民間故事和傳說:撥亮燈花思親人

  在過去沒有電燈和蠟燭照明的年代裡,生活在鄉村裡的人們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便是煤油燈和豆油燈照明瞭。當勞累了一天的男人和淘氣的孩子們都進入夢鄉的時候,家庭主婦們便手拿針線,坐在昏暗的燈光下做著永遠也做不完的針線活。每當回憶往事時,腦海裡總是閃現出女人們用針尖挑起火苗、撥亮燈花的情景。一旦想起便很難忘記,祖母和外祖母講述的那個令人心酸的故事來。

  從前,有一對兄妹住在一個小村子裡,他們從小就失去了父母雙親,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又當爹又當娘,日子過得很苦。有一天,七歲的哥哥把五歲的妹妹留在家裡,一個人去山上打柴。到了中午哥哥還沒回來,妹妹餓了,便到村邊上的野地裡踩了幾個野果子吃,吃完了回到家裡就躺下睡著了。等哥哥砍柴回來見妹妹睡著了,急忙抱柴燒火做飯。當他做好飯招呼妹妹起來吃飯時,只見妹妹睜開眼睛,嘴裡卻說:“哥哥,你回來了,我的眼睛怎麼看不見你啊!”哥哥問她:“今早我走時你還好好的,我沒在家你吃什麼東西沒有?”妹妹說:“我就吃了幾個野果!”哥哥一聽,知道壞事了。妹妹準是吃野果中毒把眼睛弄瞎了。心裡這個後悔呀,沒有照顧好妹妹,對不起死去的爹孃。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治好妹妹的眼睛。

  第二天,他安頓好妹妹,給她預備點乾糧,告訴她千萬不要走出屋子。然後就上山爬嶺去尋方討藥。一晃一年過去了,妹妹的眼睛還是什麼也看不見。再一晃十年又過去了,哥哥長成了大小夥子,妹妹也長成了大姑娘。可是哥哥走遍了高山峽谷,訪遍了名醫,也沒有找到能治好妹妹眼睛的靈丹妙藥。他心裡火急火燎,不治好妹妹的眼睛她將來怎麼嫁人?妹妹嫁不了人我這當哥哥的有何臉面娶媳婦呢?就在他望著天邊出神,感到絕望的時候,忽然有一隻啄木鳥在他頭頂上盤旋,他感到很奇怪,就問啄木鳥:“你為什麼在我頭上飛來飛去?難道有什麼話要對我說嗎?”啄木鳥說:“我看見你總是愁眉苦臉的,不知道你遇到什麼難處了?能對我說說嗎?”哥哥問啄木鳥:“我的妹妹吃野果弄瞎了眼睛,治了十來年也沒治好,你能告訴我,世上有什麼藥能治好妹妹的眼睛麼?”啄木鳥告訴他:“世上只有一種藥能治好你妹妹的眼睛,我不敢說,就怕你做不到啊!”哥哥說:“沒事的,你說吧!只要能治好妹妹的眼睛,什麼我都能做到。”啄木鳥說:“那我說了,只有你的心!”啄木鳥說完頭也不回地飛走了。

  哥哥聽後定了定神,一想到只要拿出自己的心,妹妹的眼睛就能重見光明瞭,二話沒說進屋拿起一把菜刀,剖開胸膛就把自己的心掏了出來。妹妹吃了哥哥的心,眼睛一點點地明亮了,哥哥卻倒在地上,含笑死去。人們按照哥哥的囑託,不讓妹妹看到他血肉模糊的屍體,趁她睜開眼睛之前悄悄地把屍體埋葬了。

  等妹妹睜開眼睛時再也沒有看到哥哥,也沒有人對她說出事情的真相。人們只告訴她說,哥哥上很遠的山上去採藥還沒回來。等了一天又一天,再也不見哥哥的身影,她傷心極了。於是每天晚上點亮油燈,呆呆地望著燈花出神。嘴裡不住地念叨:“哥哥我好想你啊!妹妹的眼睛睜開了什麼都能看見,可就是看不見你啊!我的哥哥!你什麼時候能回來啊?”她邊哭邊數落,淚水模糊了雙眼,燈花也隨之黯淡下來。她抹了一把淚水,拿起針來去撥燈花,只見燈花裡映出了哥哥的笑臉,她驚喜的叫道:“哥哥你可回來了!”誰知話音未落,哥哥的笑臉又不見了。燈花在她眼前忽明忽暗,哥哥的臉龐在燈花裡時隱時現。她心裡難過極了,伸手又去撥燈花,卻不料把燈碰倒了,等她把燈扶起來時,卻突然發現燈花下面長出來一個燈座來,燈花正好坐在燈座上,有燈座牢牢地託著燈花,這回怎麼碰燈也不倒了。人們便傳說:燈花是妹妹,燈座是哥哥,哥哥看到妹妹這樣想念他,又不能回到妹妹身邊。於是自己就變成燈座把妹妹托起來,好幫她照亮人生的路。

  從打那以後,婦女做針線時撥燈花成了習慣,久而久之民間便留傳下了這種習俗,人們在思念遠方或已故親人時總是習慣把燈花撥亮,燈花越亮,親人的面孔越清晰。呵呵!信不信由你,故事終歸是故事,只不過是人們以此來寄託心中對親人的一種思念罷了。雖說點油燈撥燈花的歷史已經很久遠了,但故事卻一代代地流傳至今,讓人無法從歲月中抹去。

  民間故事和傳說:布穀鳥的傳說

  這是一個流傳在東北的古老傳說。聽老人們講,在長白山腳下,有一片大草甸子,甸子上住著百十來戶人家。有一對兄妹倆幼年喪父,媽媽年輕守寡,怕孩子受氣,沒有再嫁。領著他倆過著清苦的日子。

  一天,媽媽上山踩了一筐蘑菇回來,洗了洗就下鍋煮上了。孩子小怕吃了中毒,自己先嚐了一碗試試,結果自己中毒了。深夜裡她口吐白沫,強挺著叫醒兩個孩子,拉著兄妹倆的手,瞅瞅三歲的閨女說“要聽你哥哥的話!”又瞅瞅五歲的兒子叮囑道:“要好好照顧你妹妹!媽不能看到你們長大成人了……。”話說了半截,媽媽就閉上了眼睛,兩個孩子趴在媽媽身上,哭得死去活來。

  媽媽死後,在親戚、村鄰的幫助、照顧下,兩個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了。俗話說:“沒媽的孩子懂事早。”哥倆相依為命,一晃哥哥長成了大小夥子,娶了媳婦。妹妹也出落成水靈靈的大姑娘。嫂子賢惠,小姑懂事,姑嫂倆相處的像親姐妹,哥哥看在眼裡,樂在心上。

  姑娘大了,有心裡話願意跟嫂子說,嫂子知道她相中了村裡的一個小夥子,模樣不錯。哥哥背地裡打聽了一下,有人告訴他說小夥子長相是不錯,可脾氣卻不咋好,人品也不太瞭解。常言說:“有父從父,無父從兄。”哥哥想起了媽媽臨終前的囑託,硬是不同意妹妹的婚事,一心想給她找個好婆家,才對得起九泉之下的媽媽。可是,任憑哥哥嫂子百般勸阻,妹妹也不進鹽醬,整天哭天抹淚兒的,飯也不吃,瘦得眼睛掉進井裡。嫂子心疼小姑,怕她哭壞了身子,好說歹說,哥哥才答應了這門親事。嘴上答應了,心裡卻生妹妹的氣,對妹妹說:“不聽我的話,以後不隨心後悔藥可沒處買去!”妹妹見哥哥鬆口了,樂得滿口應承道:“我自個兒做的主,好賴都不會埋怨你們的。”

  結婚那天,哥哥嫂子捨不得妹妹,姑嫂倆更是難捨難分,臨上轎前,嫂子怕妹妹掉眼淚,自己也強忍住眼淚。聽老人們說:“眼淚送妹子,窮一輩子。”她趴在妹妹耳朵上悄悄地告訴她:“眼淚是金豆子,掉在孃家,會管你今後過日子不富足,還是把它咽回去,帶到婆家去吧!”妹妹聽了嫂子的話,含著眼淚笑了。

  再說妹妹結婚沒多日就看出來了,婆婆是個刁蠻的人,過日子不會精打細算,吃了今兒個,不管明個。上樑不正下樑歪,男人也好吃懶做,遊手好閒。日子過得比自己孃家差遠了。婆婆不認為是自家人不會過日子,而是蠻不講理地質問兒媳:“自從你到咱家來,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是不是你臨上轎前把“金豆子”都掉到你孃家炕上了?你這個掃把星!”婆婆的惡言惡語讓妹妹有口難辯,又沒有臉面回孃家訴苦,只能難過地掉眼淚。婆婆見狀惡狠狠地說:“不吱聲就是真的了!去!回你孃家借米去!下晚沒米下鍋了。”妹妹說啥也不去,婆婆就伸出手來扯她的嘴丫子,鮮紅的血從妹妹的嘴角流了出來。她忍著疼痛說道:“你們就是打死我我也不去!”婆婆沒招了,就叫兒子去,兒子便厚著臉皮拿著盆去丈人家借米。

  哥哥知道了妹妹在婆家過得不好,很心疼,又很討厭妹夫,可是看在妹妹的份上,不得不借米給他。見丈人家糧滿囤、谷滿倉,妹夫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總是來借米,而且光借不還,還撒謊說是妹妹讓他來的。有句老話說:不論大小口,一個月一斗。***鬥:早年農家盛米用的一種器皿,類似:升、秤***眼看著自家的糧食囤子一天比一天見少,哥哥便埋怨起了嫂子,嫂子也後悔當初不該不信丈夫的話,一時心軟寵了妹妹,竟然害了她一輩子,一股急火哭瞎了雙眼。正巧這天,妹夫又來借米,哥哥一氣之下,再也不借米給他們。妹夫懊喪地回到家把盆一摔,憤憤地吼道:“這個瞎眼娘們,和你哥一個鼻孔出氣,說啥也不借給咱米了!”妹妹一聽,心裡一震,忙問丈夫怎麼回事?“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丈夫沒好氣的說。顧不得臉面的她,急急忙忙跑回了孃家,哥哥見妹妹回來了,說了一句話讓妹妹淚流滿面,“你還有臉回來?快看看你嫂子吧!”妹妹拉著嫂子的手,哭得說不出話來。嫂子雖然眼睛看不見,心裡卻啥都明白,責怪哥哥不該這樣說妹妹,本來她就夠苦的了。哥哥也後悔了,但話吐出去就收不回來了。急忙上外屋摘菜做飯,留妹妹在家吃飯。常言說:長兄如父,老嫂比母。妹妹拿起筷子,想到了哥哥嫂子對她的好,心裡難受,強嚥下一碗飯後,匆匆告別了哥嫂回到家裡。

  當天晚上,妹妹急火攻心,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哥哥聽到信兒後,拽著嫂子來看妹妹,可是已經晚了,妹妹嘴角留著血,睜眼看看哥哥嫂子,啥話也沒說出來,就閉上了眼睛。

  回到家裡,哥哥悔恨自己說了那句噎脖子話,讓妹妹想不開,送了性命。自己竟然也一病不起,四處求醫討藥也沒治好,大夫說他得的是心病。沒多久,他也追隨妹妹而去。

  轉年春天,到了清明時節,瞎眼嫂子領著剛滿六歲的女兒來給婆婆、丈夫和妹妹上墳燒紙,當她燒完紙,站起身剛要領著孩子往回走時,突然,從墳地旁邊的草棵裡飛出來一隻鳥,在她面前晃來晃去不讓她走。嫂子一愣,不解的問:“你為什麼不讓我們走?”小鳥落在一棵沒有幾片葉子的樹幹上,張開嘴說了話:“嫂子慢走,我是你的小姑啊!我想你,可是我不能進屯子去看你,我怕人家罵我是個害人精,害得你和哥哥家破人亡啊!”嫂子一聽是妹妹的聲音,連忙招呼女兒:“她是你姑姑,快點叫姑姑!”誰知女兒把頭一搖,氣沖沖地說:“我才不叫你姑姑呢!你害得我沒了爸爸,害得媽媽沒了眼睛,害得我家沒了糧食。你是個“臭姑姑!”小侄女一連串的話讓妹妹無地自容,嫂子急忙向她解釋道:“妹妹別聽小孩子胡說,我給她講的根本不是她說的那樣啊!”小姑悲悲切切地對嫂子說:“嫂子,不怪小侄女這樣說,是我當初不聽哥嫂的話,嫁了個惡夫,害得你和哥哥陰陽兩地不得團圓。我欠下的這些良心債,今生也無法償還,就讓我來世還做你的小姑,再報答哥哥嫂子的恩情吧!”妹妹說完,一閃身鑽進草叢裡不見了。只聽見她低沉、哀婉的叫著:“布穀!布穀!”彷彿在提醒農人們,不要錯過了播種時節,又像是在告誡人們,要學哥哥勤勞耕作,而不要學丈夫好吃懶做。

  後來,每年一到春耕時節,人們都注意到:布穀鳥從不結幫成對,而是孤單而行。總是一早一晚躲在山上的墳地裡鳴叫,很少進屯子裡來。因為人們知道了她的身世,誰也不叫她的學名,都叫她“臭姑姑”。她本來有一肚子冤屈卻無處訴說,只好孤苦伶仃的在墳地裡安了家,每天都這樣淒厲的叫個不停。傳說,她落腳的那座墳塋,就是母親的墳,她棲身的那棵樹幹,就是哥哥變的,那是它在向媽媽和哥哥訴說冤情。平時人們只知道“杜鵑啼血猿哀鳴”的故事,卻不知,布穀鳥還有這樣一個別名“臭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