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間故事和傳說

  藏族的文學藝術歷史長久、豐盛多樣。而且,無論民間故事、民歌、跳舞仍是藏戲,都是獨具一格、鮮豔奪目的,是祖國百花園中的奇葩。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青海湖的藏族民間傳說

  遙遠的古代,如今的青海湖底,還是一片茫茫草原,天然牧場。遠處丘陵起伏,到處水草茂盛,牛羊咩咩,牧歌聲聲。這裡,還有一個奇異的神井,淙淙甜水,流成一條清湛的小溪,無論是早年或者澇季,井水既不會乾涸,也不會氾濫成災。牧民就在這裡居住,靠著肥沃的草原和神井,飼養牲畜,過著衣食無愁的平安日子。

  後來,這裡出生了一個大智者,名白馬江乃。他住在神井邊上。一面刻苦地做學問和修行,一面給往來行旅佈施神井的水。行路人喝上這水,立刻解渴生津,精神倍增。

  不久,白馬江乃為了修行深造,決心到加嘎爾***印度***去求法。行前,囑咐他的徒弟說:"我走後,你要繼續給往來行人施水,但施罷水,一定要蓋好井蓋。"只是他忘了把不蓋好井蓋的利害告訴他的徒弟。

  白馬江乃西行求法之後,徒弟按照他的囑咐,繼續每天施水。一天傍晚,徒弟施罷水,忘了蓋上井蓋。睡到半夜,被水聲驚醒了。朦朧中還沒來得及抓住井蓋,水就把他沖走了,水繼續從井中洶湧而出。衝啊,沖走了田舍房屋,沖走了一群群牛羊。沖走了世世代代在這裡安居的人民。這裡變成了汪洋大海。

  白馬江乃當時剛走到西南邊界,忽然覺得心驚肉跳,他預感到一定是神井溢水成災了。於是不暇思索,隨手在腳下抓起一座山,口中唸唸有詞,這座山一下子飛到海面上,端端地落在井口上,壓住了噴湧的大水。

  當時,在如今青海湖西的一個山洞中,住著一個千年熊精,名叫者摩。他一見海水淹沒村莊和人畜,正在幸災樂禍,夢想洪水泡天,天下大亂,他好乘機一方稱霸。沒料想到,井口被從天上飛來的山堵住了。他想,這一定是自馬江乃乾的,別人是沒有這麼大的法力的。嫉妒之心,把他引出山洞,鑽進水裡,拼上全身的力氣,掀開了大山,往水裡一推。水又洶湧澎湃,濁浪奔騰,溢個不住。這座被推進水中的山,就是現在的海心山。

  白馬江乃,在途中感到海水仍在不斷地湧溢,心中納悶,但救地方要緊,他又抓起了兩座小山,用法力祭起,飛來壓住了井口。但不久又被熊精掀掉了。白馬江乃無可奈何,只得放棄深造的願望,趕回湖畔,驅逐了熊精,止住了井水噴湧。

  這兩個被第二次掀掉的小山,就是現在的海心西山和鳥島。你若不信,有機會你去旅行時看看,現在中國西南部兩藏邊境上的一條山脈,中間就有三個大豁口,那裡的土質、顏色,和海心山沒有兩樣。

  :活佛轉世的傳說

  活佛轉世制度的創始人是噶瑪撥希,他佛法高深,神通非凡,深得元朝皇帝的賞識,曾得忽必列的兄弟阿里不哥所賜黑邊帽,此帽儲存至今。噶瑪撥希於1283年在楚布寺圓寂,壽達80。在圓寂之時,告知其弟子鄔堅巴“我死後,在遠方拉堆,肯定會出現一名黑帽派繼承者,密教的傳人……”在涅磐的瞬間,噶瑪撥希前往兜率天,這裡是彌勒菩薩的住處。八天後,他忽然想起自己的弟子們,就重新將自己的“靈魂”歸入體內回到了世上,他看到弟子們為他的過世悲痛嚎叫,心情很不平靜,頓時產生了憐憫之心,決定用“奪舍法”***轉世瑜珈***使自己得以轉世,從而繼續教化眾生。這一日,在拉薩西北部的堆龍撥昌村,一對老夫婦13歲的兒子突然死亡,當噶瑪撥希看到嫋嫋升起的桑煙後,就趕到那兒,將自己的靈魂移到了屍體內,於是死屍的眼睛閃閃的有了光芒,老夫婦看到了這種奇怪的現象很害怕,認為是魔鬼附體,急忙在灶中抓了些菸灰撒在了兒子的眼睛裡,接著又用針把眼睛刺破。

  按藏族的風俗,把菸灰朝人身上撒是一種傳統的驅除邪魔纏身的方法,老夫婦以為死了的兒子被魔鬼纏身,想用此灶灰驅邪,但他沒有想到,這一行為卻打亂了噶瑪撥希的轉世,他只好將自己的靈魂從屍體中移出來,另想辦法轉世。最後,將靈魂遷入後藏多吉的母體中,使轉世獲得成功,從此創立了西藏活佛轉世制度。

  :納木錯

  納木錯藏語“納木”是天的意思,所以該湖的名字是“天湖”之意,蒙古語則稱其為騰格里海。該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積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區最大的湖泊,是我國第二大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該湖位於藏北當雄縣和班戈縣境內,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其它二湖是浪卡子縣境內的羊單雍湖和阿里地區的瑪旁雍湖***。關於納木錯的成因,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一位美麗、健壯的牧民姑娘,她長年累月地在藏北的草原上放牧牛羊。有一晚,她夢見從念青唐古拉山上下來一個穿白衣、戴白帽、騎白馬的男子,來和她幽會。不久,她生下一個男孩。那孩子很快就長得高大強壯起來,而且力大無窮。他們住的帳篷旁邊有一塊巨巖,據老人們說,巨巖下有一口井,與大海相通,任何人也不準搬動那塊巨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是,那孩子的好奇心強,想試試自己的力氣,就用雙手抱住岩石,輕輕一抬,那塊岩石就被抱了起來。他把石頭放在旁邊,向自家帳篷走去。忽聽背後水響,回頭一看,滔天巨浪直湧過來。他慌忙跑進帳篷,把媽媽背起來,向高山上跑去。他們站在山頂,見水位還在上漲,他媽媽便吩咐他搬山來擋水。他從念青唐古拉山的陽坡搬來十八座峰,從陰坡搬來十九嶺,終於擋住了大水,這些峰、嶺圍起來的水,就成了現在的納木錯。為了生活,那個男孩又去把山上的野耗牛都趕回來,讓媽媽餵養。他媽媽一不留神,有五十頭野犛牛又逃跑了,這就是現今藏北野犛牛的祖先。而沒能逃跑的五十頭野耗牛,後來就繁衍成現今的家託牛。有一次,那個男孩出去放牧,遇到一個穿白衣、戴白帽、騎白馬、執白矛的老人,自稱是念青唐古拉山神,並說可以滿足男孩的一切願望。說完就把他帶到山上的―座用水晶建造的寶庫前,庫裡裝滿了金銀財寶。老人命他閉上眼從庫裡抓三把東西,說抓到什麼,就給他什麼。那孩子第一把抓出來的是鹽,第二把抓出來的是鹼,第三把抓出來的是白海螺。他高高興興地把這些東西帶回家。這就是今天納木錯產的鹽、鹼的來源,而那些白海螺就成了沿湖草原盛產的白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