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飲食文化有哪些

  蒙古族的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蒙古人飲食文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蒙古人飲食文化知識

  從歷史上看,蒙古族的祖先曾經是森林中的遊獵部落,當時他們的食譜以野獸肉、野果、野菜和用馴鹿奶做的奶食品以及少量的糧食為主。雖然不一定能夠每天打到動物,還要用野果子、菌類植物和野草樹葉充飢,但是肉類在遊獵的蒙古人中是十分受歡迎的。

  後來,蒙古人逐漸向草原遊牧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過渡。隨著生產條件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其飲食文化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獵食林中無保障的飛禽走獸,過渡到以食用自家畜養的有保障的家畜肉和牛、羊奶為主,打獵也由主要生產方式退而轉變為例行的軍事訓練科目及食物補充手段了。另外,從事畜牧業的蒙古人也種植少量的糧食作物,如蒙古秫米等。最早的種植方法比較粗放,在插種季節下過雨後,把種子撒地上,然後驅趕牛群、馬群、羊群往來其上,使糧食種子在畜群的踩踏下埋入地裡,自然發芽生長。這種播種方法叫做種“漫塔斯”。除了用蒙古粟米進一步加工出炒米外,還有“納粒目”即小米,各種麵粉如芥面、麥粉等,都是草原牧民重要的補充食物。

  蒙古人飲食文化習俗

  蒙古族傳統食品分為紅食、白食兩種: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這種稱呼極富色彩感和生動性。蒙古人以白為尊,視乳為高貴吉祥之物,而飲食習慣為先白後紅。再細究蒙古族的飲食,則大致分為奶食、肉食、糧食三種。奶食中又分為食品和飲料,食品有白酥油、黃酥油、奶皮子、奶豆腐、乳酪、奶果子等;飲料有奶茶、酸奶、奶酒等。

  能歌善舞的蒙古族,自古以來以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著稱。當你一踏入蒙古包,主人首先會獻上香氣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盤盤潔白的奶皮、乳酪。漢族地區多以“滿杯酒半杯茶”為敬,而蒙古族卻以“滿杯酒滿杯茶”為敬。飲過奶茶,主人會將美酒斟在銀碗或金盃中,託在長長的哈達上,唱起動人的敬酒歌,款待遠方的貴客,以表達自己的誠摯之情。這時,客人理應隨即接住酒,然後能飲則飲,不能飲品嚐少許,便可將酒歸還主人。若是推讓拉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願以誠相見等等。

  好客的主人還會為您準備其他幾道豐盛的美食來款待您:

  全羊湯: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腸等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頗受人們的喜愛。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是將肥嫩的綿羊就地宰殺,剝皮去內臟洗淨,去頭蹄。再將整羊卸成若干大塊,放入佐料,進行蒸煮。待水滾肉熟時取出,置於大盤中上桌,色、香、味俱佳,大家執蒙古刀大塊大塊地割著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馬奶酒:蒙語叫奇格,是牧民夏季的最好飲料。把馬奶倒入容器中,不斷地攪拌,直至發酵變酸,提取出奶油後,純淨的乳清就浮在了上邊,味道變辣時就成為馬奶酒。

  奶茶: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淨水,燒開後倒入放有茶末的淨壺或鍋,慢火煮2-3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鹹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滋補飲料。

  烤餅:在新疆牧區的蒙古人家裡,幾乎都會製作一種烤餅,蒙古語稱為“海生包爾斯克”。這種餅用發麵,但不放鹼,和麵時放牛奶、酥油或奶皮子和少許鹽。面和好後,用手壓成圓形,放在尖底鐵鍋裡用文火烤,等一面烤成焦黃色後,再扣過來烤。烤好的餅便成凹形的大圓餅,形似一個尖底的大鐵鍋。餅呈金黃色,充滿了奶香味,吃起來非常可口。

的人

1.淺談飲食文化特色旅遊

2.廣東的飲食特色

3.廣東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4.潮汕地區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特色

5.中國飲食文化禮儀

6.安徽民俗飲食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