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間故事傳說

  民間故事展現著人們的思想狀況和價值追求,是民族生存和發展之“根”。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山廟

  傳說在一座深山老林裡有一座廟。此寺廟正坐落在山腰上。

  你說怪不怪,在這個村莊裡竟然沒人知道那半山腰上有寺廟。不是村裡人不上那山,村裡人幾乎每天都會有人去那山上砍柴之類,但就是沒人發現那座寺廟。難道該寺廟自會隱身不成?物也,非能所隱。堂堂而立的寺廟又不是孫悟空,何來的隱身術?

  一日正是午時,空中陽光無比強烈,刺使人們不能睜大雙眼。村裡一個頑皮搗蛋,時常被成人門咒罵的小孩就偏偏站在烈日下仰天久望,他那對無邪的眼睛竟然眨也不眨地與空中太陽對視,而且小小的嘴角上還露出一絲甜蜜的微笑。

  此乃常人也,何能久看空中的烈日?常人自不可思議,難不成他頑皮搗蛋。

  在村子裡,小孩的家境是最窮的,幾乎是吃了上頓擔心下頓的,開啟鍋頭蓋子,找不到米下鍋。

  小孩的父親誠實如痴,只要村裡任何一家有什麼紅白喜事,他都會前去幫忙,就算自己無能做很重要事,自己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雜活。不知情者自認為他去做事是為了找吃找喝,其實不然。他每到一家去都會受到冷眼相看,可他還是儘自己的能力在幫著做事。倘若他真是為了找吃,以填飽自己的肚子為目的,那他何必又那麼的低三下四呢?現今的社會,他就算是懶惰也可以去街上做乞丐,那樣雖然也受到人們的冷眼,但總比……

  哎,不說也罷。總之他家裡的大人小孩都受盡了村裡人的冷眼、譏諷、嘲笑和唾罵,說是他自己家懶惰才會落魄成現在的這個樣子。

  過了片刻,那小孩緊閉一下雙眼,然後又睜開。為奇不奇,說怪不怪,人們哪會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呢?可偏偏就在他睜開雙眼的那一剎那,一束深藍色的光線從從天而降,直射在那座山的半山腰上。

  小孩見到此景,自然忍不住一聲狂叫,好像自己遇到了金子,自己家終於得到上天的眷顧了。

  一個成人聽到那小孩的尖叫聲,還認為他又準備發瘋了,向小孩投去恨意與討厭的目光,嘴角冷冷地掛上一絲笑意。

  “爹,”小孩一邊向自己那個茅草棚的家跑去,一邊興奮且大聲吶喊著自己的父親,“爹,我看到一樣奇怪的事情。”

  那些隔壁鄰居一聽到這話,便坐在自家的屋子裡“咯咯”地笑起來,議論道:“會有什麼奇怪的事情讓他看到呀?不就是玩泥巴抓到了蚯蚓,時常抓到蚯蚓都說自己遇到奇怪的事。”

  小孩老爹聽到此話也不為奇,畢竟自己昨天剛被他拿來尋開心,今天如論如何也不能再上當了。於是繼續側躺在那張木板床上,故意地呼呼大睡。

  小孩進到屋子裡,見到自己的老爹還在床上呼呼大睡,站在床前,伸手往自己老爹的屁股上猛力一巴掌打去。

  這不打不要緊,一打,這小孩的老爹還真像是從睡夢驚醒過來一樣。故意裝著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坐在床沿上,瞅了一眼自己的兒子,嘴裡細語地嘀咕著,對自己的兒子真是萬般的無賴呀。

  “老爹,”小孩再次拍打一下父親的膝蓋,大聲地說道,“我叫你,你沒聽見嗎?”

  小孩的父親從床上站了起來,一邊朝外走去,一邊說道:“小***,你又要準備做什麼了?”

  小孩跑到父親的旁邊,緊跟著父親的步伐往外走。一邊走,他就一邊側仰著頭跟自己的父親說道:“老爹,我剛才見到一件很奇怪的事。”

  “哦,”小孩的父親不以為然,一副極為冰冷的表情,問道,“是不是又抓到一條比昨天所抓到的那條蚯蚓要大呀?”

  “哼……”

  小孩從鼻子裡發出一聲響後,便快速地往外跑去。

  小孩的父親一見,心裡還真是突然又好奇起來。於是自己也加快了腳步,向小孩追去,一邊在後面追著,一邊問道:“小***,你要去哪裡?”

  “我去找那件發出光的寶物。”小孩一邊跑一邊回答道。

  父親一聽到這話,腳步瞬間停了下來。什麼?會發光的寶物?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的事。他剛準備回頭往屋子前走去,心裡突然又很想見見,到底是什麼東西會發光。難道是金子?

  “等等我啊。”父親在小孩的後面大叫一聲。

  小孩聽到自己的父親再叫自己,於是停下腳步,雙手插在腰上,彎著身子,顯得一副氣喘吁吁的樣子。

  “你說是什麼東西發光?”父親走到小孩的身邊,疑惑地看著小孩,問道。

  “我不知道。”小孩站直身子,看著自己的父親,回答道,“反正我見到那半山上會發出光,所以就要去看看。”

  “半山?”父親更是一驚。他真不敢相信,這次自己的兒子竟然想出了這麼一個怪注意,要自己陪他上山去。

  正想著放棄,可又心不甘。他只好咬緊牙關,陪著自己的兒子爬到了那座森山老林的半山腰。

  這一到山腰,父親跟兒子怎麼也沒有發現那個會發光的物體呀。

  “小***,你又再騙我。”父親揪著兒子的耳朵,極為氣憤地說道,“這麼熱的天,竟然騙我陪你上山來。***,以後死也不相信你了。”

  “哎喲,”那小孩不斷滴呻吟到道,“哎喲、哎喲喲,好痛。”

  小孩雖然嘴裡不斷滴叫著,可他的雙眼卻也在不停滴瞟視這四周。他還真希望能夠見到那個會發光的物體,好讓自己的父親感到驚喜。他那雙天真無邪的眼睛還真瞟到了,果然在一個深坑裡有一束蔚藍色的光發出來。

  “老爹,你看。”小孩喜出望外,大聲地叫道,手指指向那束光線發出來的地方。

  於是父親順著小孩的手指看去,果然見到了一束淡藍色的光線閃來閃去的,就好像是一個人拿著一條熒光棒繞來繞去的樣子。頓時父親鬆開自己的手,前往發光的地方走去。

  “哇,”父親走到深坑旁邊,看著坑裡叫道,“一座寺廟。”

  “老爹,你說要不要下去看個究竟呢?”小孩站在父親的旁邊,雙手按在自己的膝蓋上,彎腰駝背地盯著深坑裡的寺廟,問道。

  “那當然,”父親側頭看一眼旁邊的小孩,說道,“你在上面等我,我先下去,然後我在下面接你。”

  “嗯。”小孩點了一下頭,應道。

  說完,父親慢慢地往深坑裡下去。待父親下到深坑裡後,小孩方才下去了。

  那深坑不是一般的大,寺廟前是一塊空地。父子兩站在寺廟前的空地上,看了一下週圍的環境,一小一老都有著同樣的感覺,就好像是自己進入了夢中。

  “老爹,你看。”小孩又是一聲叫道,手指指著寺廟裡。

  父親聽後,回頭朝寺廟裡看去。這一看,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雙眼了,不斷地搖了搖頭,眨了眨眼。

  天啦,怎麼可能?父親伸手拍打了一下自己的後腦,以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做夢。而天真無邪的小孩早已跑去了寺廟裡,拿著裡面的金子、珠寶、玉石、瑪瑙以及帶著微笑的觀音佛像,他那裡懂得那些東西是值錢的呀,只是覺得好看好玩,自然拿了這樣丟那樣的。

  “小***,別瞎碰。”父親走到小孩的身邊,語氣十分情切地說了一句。

  待父親的話音在坑中一散,父子二人便同時聽到一個清脆銳耳的聲音說道:“你已經功德圓滿。雖然自己清貧,但還是樂意助人,而且你所積下的陰功了得。所以佛祖便將一束藍之光降臨給你那聰明的兒子見到,以引你上山拿回你應得的物品。你現在就把你所想要的東西拿走吧。”

  :凌波仙子

  漳州城西南的九龍江畔,高高地聳立著一座圓山。這座圓山從前後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樣。俗話說:“圓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寶。”這裡單說圓山的東北面山麓,有一塊坡地,樹林蒼鬱,環繞成琵琶形狀,地名叫琵琶阪。阪上湧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滋潤著山下田園,這就是馳名中年的水仙花產地了。然而,你可知道水仙花的來歷嗎?說起來真有點神奇。

  傳說在明朝景泰年間,有一個名叫張光惠的,他為人耿直剛正,在河南汲縣當個小官吏。在仕宦生涯中,他看透了官場的黑暗、腐敗,因此,就知音辭官返鄉了。他的老家就在漳州府南鄉圓山琵琶阪下。這一天,他乘船經過浩瀚的洞庭湖,

  正清閒自在地靠著船舷,欣賞著湖光山色,眺望那藍藍的晴空,綠綠的湖水,青青的遠山,不免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不知不覺地沉浸在恬靜的夢境中。這進他恍惚看見一位美麗的仙子,身披著金黃色的羽衣,下身穿著白玉色的裙襪,站在象牙雕成的船頭上,背後張起一面綠綢的風帆,乘風破浪地飛駛而來。他十分驚奇地站起來,揉揉眼睛,定神注視這奇景。霎時間仙子和仙船都不見了,只見銀波粼粼的湖水中,飄來一莖花卉,碧綠的葉 間,射出一箭花莖,白色傘形花序,十幾朵花蕊都還含苞未放,唯獨在頂端翹然開放一朵小小的白花,雪白晶瑩的花瓣,拼成六稜的玉盤,花心托起一盞金色的酒杯,嫋嫋娜娜,亭亭玉立,十分可愛。

  張光惠非常愛惜這株不知名的花卉,就伸出手去,想從水裡把它撈起。誰知道這株仙花卻很乖巧,她悠然地離開船舷,飄到老遠的湖心去了。張光惠心裡十分懊惱,悵惆地望著湖水出神。這時,這株俏皮的仙花卻又悄悄地靠近船舷,但總是不遠不近地保持一段距離,不即不離地隨著船遊動。張光惠幾次很想撈起她,總是撈不到手,心裡很是焦急,然而也無可奈何。慢慢兒他的心情平靜下來了,自責地想道:物各有志,既然她是水上的仙子,就不可以用褻慢的態度對待她,一

  定要彬彬有禮地予以接待才行呵!於是他肅然起敬地振衣彈冠,恭恭敬敬地點了三支香,對著水上仙子,默默地祝禱道:

  凌波仙子國色香,

  湖上飄遊欲何往?

  豈願伴我南歸去,

  琵琶阪下是仙鄉!

  :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在秦朝的時候,有一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瓜秧順著牆爬到姜家結了瓜。瓜熟了,一瓜跨兩院得分啊!開啟一看,裡面有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於是就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長大成人,方圓十里、八里的老鄉親,誰都知道她是個人好、活好、聰明伶俐,又能彈琴、作詩、寫文章的好閨女。老倆口更是把她當成掌上明珠。

  這時候,秦始皇開始到處抓伕修長城。有一個叫範喜良的公子,是個書生,嚇得從家裡跑了出來。他跑得口乾舌燥,剛想歇腳,找點水喝,忽聽見一陣人喊馬叫和咚咚的亂跑聲。原來這裡也正在抓人哩!他來不及跑了,就跳過了旁邊一堵垣牆。原來這垣牆裡是孟家的後花園。這功夫,恰巧趕上孟姜女跟著丫環出來逛花園。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見絲瓜架下藏著一個人,她和丫環剛喊,範喜良就趕忙鑽了出來,上前打躬施禮哀告說:“小姐,小姐,別喊,別喊,我是逃難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範喜良是個白面書生模樣,長得挺俊秀,就和丫環回去報告員外去了。老員外在後花園盤問範喜良的家鄉住處,姓甚名誰,何以跳牆入院。範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員外見他挺老實,知書達禮、就答應把他暫時藏在家中。 範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倆口見他一表人材,舉止大方,就商量著招他為婿。跟女兒一商量,女兒也同意。給範喜良一提,範公子也樂意,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

  那年月,兵慌馬亂,三天兩頭抓民要夫,定了的親事,誰家也不總撂著。老倆口一商量,擇了個吉日良辰,請來了親戚朋友。擺了兩桌酒席,歡歡喜喜地鬧了一天,倆人就拜堂成親了。常言說:“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小倆口成親還不到三天,突然闖來了一夥衙役,沒容分說,就生拉硬扯地把範公子給抓走了!

  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沒有盼到,信兒也沒有盼來。盂姜女實實地放心不下,就一連幾夜為丈夫趕做寒衣,要親自去長城尋找丈夫。她爹媽看她那執拗的樣子,攔也攔不住,就答應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過一道道的山、越過一道道的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尋失的行程。餓了,啃口涼餑餑;渴了,喝口涼水;累了,坐在路邊歇歇腳兒。有一天,她問一位打柴的白髮老伯伯:“這兒離長城還有多遠?”老伯伯說:“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幽州,長城還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長城遠在天邊,我也要走到天邊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颳著鳳也走,下著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廟去了。破廟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齜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個年輕女子,伯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顧不上這些了,找了個旮旯就睡了。夜裡她夢見了正在桌前跟著丈夫學書,忽聽一陣砸門聲,闖進來一幫抓人的衙役。她一下驚醒了,原來是鳳吹得破廟的門窗在響。她嘆了口氣,看看天色將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盡,又覺得渾身發冷。她剛想歇歇腳兒,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甦醒過來,才發覺自己是躺在老鄉家的熱炕頭上。房東大娘給她擀湯下麵,沏紅糖姜水,她千恩萬謝,感激不盡。她出了點汗,覺得身子輕了一點,就掙扎著起來繼續趕路。房東大娘含著淚花拉著她說:“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熱得象火炭一樣,我能忍心讓您走嗎!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腳,都成了血疙瘩了,哪還是腳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腳,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兩天,病沒好利索就又動身了。老大娘一邊掉淚,一邊嘴裡念道:“這是多好的媳婦呀!老天爺呀,你行行好,讓天下的夫妻團聚吧!”孟姜女終於到了修長城的地方。她打問修長城的民工:您知道範喜良在哪裡嗎?打問一個,人家說不知道。再打問一個,人家搖搖頭,她不知打向了多少人;才打聽到了鄰村修長城的民工。鄰村的民工熱情地領著她找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民工。

  孟姜女問:“各位大哥,你們是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嗎?”

  大夥說:“是!”

  “範喜良呢”大夥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著淚花誰也不吭聲。盂姜女一見這情景,嗡的一聲,頭髮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問:“俺丈夫範喜良呢?”大夥見瞞不過,吞吞吐吐地說:“範喜良上個月就——就——累累-累餓而死了!”

  “屍首呢?”

  “大夥說:“死的人太多,埋不過來,監工的都叫填到長城裡頭了!”

  大夥話音未落,孟姜女手拍著長城,就失聲痛哭起來。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萬的民工,個個低頭掉淚,只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風悲號,海水揚波。正哭,忽然“嘩啦啦”一聲巨響,長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頭。那麼多的自骨,哪一個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記起了小時聽母親講過的故事:親人的骨頭能滲進親人的鮮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認屍。她又仔細辨認破爛的衣釦,認出了丈夫的屍骨。盂姜女守著丈關的屍骨,哭得死去活。

  正哭著,秦始皇帶著大隊人馬,巡察邊牆,從這裡路過。

  秦始皇聽說孟姜女哭倒了城牆,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領三軍來到角山之下,要親自處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見孟姜女年輕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佔孟姜女。孟姜女哪裡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幾個老婆婆去勸說,又派中書令趙高帶著鳳冠霞帔去勸說,蓋姜女死也不從。最後,秦始皇親自出面。孟姜女一見秦始皇,恨不得一頭撞死在這個無道的暴君面。但她轉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報,黎民的怨仇沒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強忍著憤怒聽秦始皇胡言亂語。秦始皇見她不吭聲,以為她是願意了,就更加眉飛色舞地說上勁了:“你開口吧!只要依從了我,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金山銀山都行!”

  孟姜女說:“金山銀山我不要,要我依從,只要你答應三件事!”

  秦始皇說:“慢說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說,這頭一件!”

  孟姜女說:“頭一件,得給我丈夫立碑、修墳,用檀木棺槨裝。”

  秦始皇一聽說:“好說,好說,應你這一件。快說第二件!”

  “這第二件,要你給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靈車後面,率領著文武百官哭著送葬。” 、

  秦始皇一聽,這怎麼能行!我堂堂一個皇帝,豈能給一個小民送葬呀!“這件不行,你說第三件吧!”

  盂姜女說:“第二件不行,就沒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這架式,不答應吧,眼看著到嘴的肥肉摸不著吃;答應吧,豈不讓天下的人恥笑。又一想:管它恥笑不恥笑,再說誰敢恥笑我,就宰了他。想到這兒他說:“好!我答應你第二 件。快說第三件吧!”

  孟姜女說:“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說:“這個容易!好,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給範喜良立碑、修墳,採購棺槨,準備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殯那天,範喜良的靈車在前,秦始皇緊跟在後,披著麻,戴著孝,真當了孝子了。趕到發喪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說:“咱們遊海去吧,游完好成親。”秦始皇可真樂壞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聽“撲通”一聲,孟姜女縱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見急了:“決,快,趕快給我下海打撈。”

  打撈的人剛一下海,大海就譁——譁——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撈的人見勢不妙,急忙上船。這大浪怎麼來得這麼巧呢?,原來,龍王爺和龍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見她跳海, 就趕緊把她接到龍宮。隨後,命令蝦兵蟹將,掀起了狂風巨浪。秦始皇幸虧逃得快,要不就被捲到大海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