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肉的方法

  減肥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不能大口大口肆意吃肉,從此看到紅燉肉、白燉肉、鬆肉、扣肉、烤肉、醬肉、罈子肉只能繞道走,聞到雞肉、牛肉、羊肉、豬肉、兔肉、鴨肉、鵝肉的香氣只能吞吞口水跑開了,看到別人津津有味大快朵頤的時候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在咆哮:“我們進化了幾千萬年,好不容易爬到食物鏈頂端,當然就是要吃肉的!”人類為了把肉吃進肚子裡,也是極盡才智,想出了各式各樣的烹飪方法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油而不膩的紅燒肉,鮮嫩多汁的牛排,噴香四溢的羊肉串,外酥裡嫩的炸雞腿……說的小編都餓了。吃肉大家都會吃,但是吃出名堂吃出健康,你有這個本事嗎?

  減肥 = 不吃肉?當然不是啦!

  許多女孩子因為減肥掉入瘦身陷阱,拒絕吃肉,因此會導致身體出現營養不良等問題。據專家分析,肥胖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五穀糖類脂肪造成的,和蛋白質無關。因此,大口吃肉也可以減肥。

  首先要多吃白肉,少吃紅肉。此乃老生常談了。減肥期間吃肉,低脂、高蛋白的魚肉、雞肉、蝦肉當然是首選。因為即使再瘦的豬肉、牛肉裡也會隱藏很多你看不到的脂肪,而雞肉、魚肉只要選對部位,就可以幾乎不吃進脂肪。

  同樣的肉,不同的部位,因為脂肪含量不一樣,熱量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吃哪塊肉非常關鍵。比如雞翅尖因為多是雞皮和脂肪,所以熱量就比雞胸肉高。而且雞翅尖是雞全身激素密度最高的位置之一,因此常食雞翅尖對減肥無益。而常用來做釀苦瓜、釀茄子、釀豆腐的肉糜,為使口感更好,在製作時一般會攪入很多肥肉,也是熱量高得讓你看不到。所以,要選擇合適的部位烹飪。

  所以,肉的選擇也有講究,最好是去皮的雞肉、牛裡脊、豬裡脊以及各種魚類,少吃五花肉、雪花牛肉、肥羊肉等脂肪含量豐富的肉。而且也不要吃過量,畢竟它們都屬於高熱量食物,每天瘦肉在2兩左右即可滿足需求,做熟了約是棗大的肉5、6塊的樣子,每週吃兩次魚,200g左右為宜。而且為了避免攝入多餘的油脂,儘量採取清蒸、清燉、烤的烹飪方式。

  一般來說,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入一克蛋白質,即一名體重60公斤的女性每天應攝入蛋白質60克左右。最好選擇去皮的雞肉、牛裡脊、黃花魚等優質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來源,相比之下,豆製品、牛奶等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則相對較少。

  為了瘦身拒絕吃肉的方式是錯誤的,畢竟吃肉對人體的健康也有關聯。首先肉富含蛋白質,飽腹感強,還能控制血糖的上升;其次,肉類富含促進新城代謝的維生素; 再次,肉類調節血壓血脂、預防慢性病;最後,肉類富含鐵和鋅,人體缺少這兩類物質很難瘦下來。

  很多人都會說,多吃白肉少吃紅肉,有利於健康。那麼白肉紅肉具體怎麼分呢?

  紅肉 or 白肉,你分得清嗎?

  紅肉,顧名思義,是指顏色呈暗紅色的肉。包括豬、牛、羊等的肌肉及其製品。與之相對的禽肉及水產動物的肉色較淡,呈白色,故稱“白肉”。紅肉和白肉在我們生活中都比較常見,那這兩種肉哪種吃著對身體更好呢?

  與白肉相比,紅肉的肌肉纖維更粗硬、脂肪含量更高,所以,紅肉的營養價值並不被十分推崇。因為其含有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多吃會引發富貴病,對身體健康不利。但是,人們也不該忽視畜肉。畜肉中的鐵以血紅蛋白結合的形式存在,是良好的造血原料,人體對它的利用率較高。

  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常吃白肉能有效防治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水產海鮮類白肉富含豐富的鈣、麟、鉀、鐵等礦物質,這些營養素正是人體容易缺乏的。

  我國居民在食用肉類產品時,以紅肉的消費量最大,其中又以豬肉為主,豬肉脂肪含量較高,是導致許多人發生肥胖的重要原因。所以,每週攝入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色肉類的總量最好控制在500克以內,並儘量購買含脂量低的廋肉。

  俗話說“寧吃天上飛禽四兩,不吃地上走獸半斤。”為了健康著想,小編建議大家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吃肉能致癌?真的假的啊!

  世界衛生組織所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0月26日對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致癌性做了評價,將食用紅肉歸為“對人類致癌可能性較高” 級別2A類,並稱這一結論是基於“有限的證據”證明食用紅肉在人類中會引起癌症,並有“強有力的”機理證據支援其致癌作用。把加工肉類歸為“人類致癌物”1類,這是基於有“足夠證據”證明食用加工肉類會在人類中引發結腸直腸癌,並將上述訊息釋出在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中。

  首先,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當蛋白質攝入過多,消化吸收不徹底時,少量未被吸收的蛋白質在腸道中就會腐敗變質,產生如苯酚、吲哚、硫化氫等物質,這些對身體不利的物質就有可能是致癌因素。

  其次,通過煙燻、醃製、醃漬或新增化學物質製造而成的即食食品,如火腿、培根、熱狗腸、午餐肉等工業化熟食,也包括用傳統方式製作的燻肉、臘肉、醃肉等食品。由於在加工的過程中會新增亞硝酸鹽,所以經常吃會有致癌的可能性。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報告中講到:“結論認為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將增加18%。對個人來講,因食用加工肉類而患上結腸直腸癌的可能性依然很小,但隨著食用數量的增多,風險也隨之增大。”這就說明肉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多吃,要控制在50g之內。

  我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天畜肉類的推薦量為50g-75g,是符合這個標準的,只要大家按照指南中的吃法,是不會對健康有明顯危害的。

  愛吃肉真的會讓人智商降低嗎?

  有傳言稱,英國科學家在8170名參與實驗物件身上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說常吃肉會導致智商下降。這個說法讓很多網友感覺驚奇,一些人提出了疑問,原來自己不夠聰明是因為愛吃肉的緣故?

  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最近的研究結果,相關新聞在2008年就已經在網上看到。該報道說,英國Southampton大學的科學家對30歲後的成年人進行調查,瞭解他們在10歲時人類智商基本成熟時的智商和飲食情況。其中有4.5%的人習慣進食蔬菜類食品,而有123名實驗物件喜愛進食如魚肉、雞肉等的肉類。對他們的智商測定後,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狽⑾鄭?0歲時智商較高的人,如果有偏好肉類的飲食習慣,他們的智商在成年之後只提高了15%,而喜愛進食蔬菜的人,在10歲之後智商平均提高了38%。

  肉食過多首先影響健康並不只是智商

  目前我國營養學會只推薦每天吃50-75克的肉生重,按紅燒牛肉來算也就3-5塊棗大的塊。這個量沒有發現會有什麼害處。它的營養意義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特別對於育齡女性和兒童比較重要。

  所謂“過猶不及”,從營養平衡角度來說,每一樣食物都有它合適的分量,特別是肉類。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過量的紅肉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痴呆以及多種癌 症的危險。特別是加工肉製品超市中賣的香腸、火腿、培根、鹹肉、紅色醬肉之類肉製品,增加多種癌症風險的作用更為肯定。

  吃肉想要兼顧美味和健康,這幾點你要牢記了

  ——1.生肉顏色越紅,血紅素鐵含量越高

  血紅素其中含鐵離子的存在讓很多肉呈現紅色,因此,瘦肉是鐵的好來源,並且肉的顏色越紅,其中的血紅素鐵就越多,補鐵的效果就越好,比如淡紅色的豬肉鐵含量不及大紅色的牛羊肉。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生肉是紅色的,但加熱後自然會變成褐色或淡褐色,而用了亞硝酸鹽的肉,做熟後也是粉紅色的,顏色鮮豔而且內外顏色均勻。加醬油或紅曲也能讓熟肉發紅,但它們的顏色只在表面上。亞硝酸鹽不僅會妨礙正常營養素的吸收,還有致癌風險。

  ——2.越香的肉脂肪含量越高

  一般來說,肉越美味,脂肪含量往往越高,因為香味物質多數“蘊藏”在脂肪當中,並且足夠量的脂肪才能給肉帶來柔嫩、多汁的口感,比如最受人們歡迎的五花肉,其脂肪含量高達60%以上。而被人們當成低脂肪“典範”的排骨和鴨肉,其含油量也並不少。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資料顯示,100克豬小排的脂肪含量高達23.1克,鴨肉為19.7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烤鴨的脂肪含量高達40%。

  ——3.排酸肉不能放冷凍室,否則好處大打折扣

  排酸肉又叫排酸冷卻肉或排酸冷藏肉,是指在分割、剔骨、包裝、加工、運輸、銷售環節,直到進入消費者的冰箱或廚房前,一直處於0℃~4℃條件下的生鮮肉。與普通鮮肉相比,排酸肉口感細膩、多汁味美,並且營養成分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排酸肉不能冷凍儲存,因為冷凍會造成鮮肉收縮,一些水溶性的營養素也會相應減少,甚至導致一些風味物質流走,口感下降。排酸肉要現買現吃,吃不完的放在冰箱冷藏,並且儘量在兩三天內吃完。

  ——4.肉解凍先放冷藏室,有助留住營養,保持口感

  肉解凍前,最好提前一天把肉從冷凍室中取出,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這樣解凍有很多優勢,首先,從安全性來講,它規避了解凍時食物表面微生物大量滋生的問題;其次,這種解凍方式有助保留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再次,從口味上來講,冷藏室解凍能很好地保留食物中的鮮味物質;最後,冷藏室解凍後的蛋白質在低溫下也能保持柔嫩的狀態,不會出現肉吃起來發幹發硬的問題。

  什麼人都適合吃肉嗎?老年人要慎重

  高動物蛋白質飲食很容易引起鈣缺少症。實驗證實,每天攝入80克動物蛋白質,會造成37毫克的鈣流失;當蛋白質的攝入量增加到每天240克,這時即便再補充1400毫克的鈣,最後總的鈣流失量還是會達到每天100多毫克。這說明,補鈣並不能制止由高蛋白飲食所造成的骨質流失。

  所以老年人吃肉應當注意適量,以免造成體內鈣質流失過快,導致骨質疏鬆。

  老人吃肉 記住這四個講究

  1.海魚降血脂。在所有肉類中,海魚最適合老年人。海魚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可使冠脈擴張、血小板解聚、改善血管通透性,具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

  2.羊肉滋補防寒。中醫認為,冬季人體陽氣潛藏於體內,易出現手足不溫、氣血執行不暢等情況。羊肉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胃的作用,對氣血虧虛所致的疲乏無力,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具有良好療效。此外,羊肉肉質細嫩,易消化,更適合老年人食用。

  3.肉類巧搭配。烹飪時,不同的肉類搭配不同的食材,能起到絕妙的補益效果。豬肉配板栗如豬肉燜板栗,有補腦、增強記憶力的功效。雞肉配蘑菇如小雞燉蘑菇,不僅味道鮮美,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牛肉配土豆如土豆燒牛肉,有補脾胃的作用。羊肉配蘿蔔,有促進消化的作用。魚肉配豆腐如魚肉豆腐湯,可使二者的氨基酸互補,營養加倍。

  4.每日不宜吃過量。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人每天平均需要攝取動物蛋白45克。這些蛋白除了從肉類中攝取外,還可通過牛奶、蛋類等補充。

  俗話說,凡事都有一個度,所以,無論你是吃啥都吃不胖的“妖精”體質,還是正在努力減肥減重的“臨時素食者”,吃肉都要注意度。根據《居民膳食指南》合理搭配飲食,在保持身材和健康的同時,也能滿足口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