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雪的故事

  民間故事是中國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凝聚著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思想情感。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

  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的時候,西部邊境動盪不安。特別是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一直對唐朝虎視眈眈,想向東面擴張。

  這一年,頡利率領10多萬大軍長驅直入,很快就打到了離長安只有40裡的渭水邊,頡利知道李世民剛登基,地位不穩,便派出使者去長安見李世民,說他帶來精兵百萬,一夜之間便可踏平長安,讓李世民趕緊割讓土地,俯首稱臣。

  李世民一聽氣壞了,“啪”地一拍龍椅站了起來:“你們這些吃牛肉的東西,以為朕是嚇大的?來呀,先把這傢伙的舌頭割了!”殿前侍衛二話不說,就把口出狂言的突厥使者押了下去。

  修理完突厥使者,李世民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徵西大元帥,帶領10萬精兵去迎戰頡利。

  這李靖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更精通兵法,為唐朝的統一立下過汗馬功勞。李世民讓李靖掛帥攻打頡利,就是要徹底消滅東突厥。李靖得令之後,立即點齊精兵10萬,浩浩蕩蕩開至渭水邊。

  李靖掛帥西征的訊息很快傳到了頡利的大營之中。頡利也知道李靖的厲害。他聽說李靖帶來精兵10萬,和自己勢均力敵,便傳令下去,這仗不能打,立刻前隊改後隊,撤!

  真是軍令如山倒啊,頡利一聲令下,10萬突厥人馬掉頭就走,待李靖大軍到達渭水時,頡利已經撤兵40裡了。見頡利敗走,李靖冷冷一笑,頡利這傢伙來勢洶洶,沒想到撤得也這麼快,我李靖是吃素的?豈容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李靖一聲令下,10萬大軍火速追擊。頡利一看李靖追來了,命令部隊加速前進,絕不能讓唐軍追上。

  就這樣,頡利帶著人馬跑,李靖帶著人馬追,半個多月的時間,李靖就把頡利追到了陰山以北,李靖一看,陰山地勢險要,半個月來人馬也有些疲乏,便傳令在陰山南面紮營,等軍隊休整之後再追。

  頡利逃到陰山北面之後,也安營紮寨,並傳令下去,現在他們已經到了安全地帶,不必再擔心唐軍追擊了,軍士們可以盡情歡歌飲酒。將士們一聽,主帥有令,那還不玩?紛紛在帳中擺酒歡樂。

  其實,頡利並不是真正逃跑,他用的是誘敵深入之計。他知道唐朝有一支勁旅,也就是李靖率領的這支10萬精兵。頡利早就琢磨,要想滅掉唐朝,就得滅掉唐朝的精銳部隊,於是,他便帶領10萬人馬,逼近長安城,擺出一副要與唐軍決戰的樣子,實則是想引唐朝的精兵出洞,然後節節敗退,把唐軍引到陰山來。頡利在進軍長安之前,早已在陰山佈下了重兵,並在陰山腹地修築了許多機關、工事,為唐軍擺下了口袋陣,只要李靖敢領兵進入陰山,他一聲炮響。埋伏在陰山腹地的軍兵就會憑藉著機關、工事對唐軍迎頭痛擊,然後他帶精兵5萬繞到陰山南面,切斷唐軍的退路,最後來個前後夾擊,唐軍就全軍覆沒了。

  頡利的誘敵之計李靖好像沒有看出來,頡利一路北撤,他果然一路追殺。頡利見李靖已經中計,樂得抬頭紋都開了。他一面讓探馬去打探唐軍的訊息,一面在帳中飲酒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