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史記故事的成語

  《史記》無論在中國史學史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你知道哪些zz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zz,歡迎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喜歡。

  

  軒轅天子 出自《史記·五帝本紀》

  網開一面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面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臥薪嚐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志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髮衝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肝腦塗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狡兔三窟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故事:一字千金

  子楚繼位只有三年便去世了,太子嬴政繼位。他尊奉呂不韋為相國,尊稱他為“仲父”。當時,秦王嬴政年紀還小,太后親自主持朝政,實際是呂不韋執掌大權。趙姬與呂不韋舊情復發,二人私通。

  此時,戰國四公子,即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名聲遠揚,他們禮賢下士、廣交賓客,並且藉此互相傾軋爭鬥。呂不韋所在的秦國雖然強大,他的家裡雖然富有,家僮甚至多達萬人,但是卻不如這四人那麼有聲譽。呂不韋經常感到羞愧,於是,他不惜重金,召來了眾多文人學士,優待他們,門下的食客達到了三千多人。

  當時,諸侯各國有許多辯才,例如荀卿等人,他們著書立說,使自己的學說主張遍佈天下。呂不韋也打算如此,他要求門下的食客們都將自己的見聞記載下來,最後將其彙集,編排成八覽、六論、十二紀,共有二十餘萬字。他認為這些內容包括了天地萬物以及古今萬事,便為其取名叫《呂氏春秋》。不久,呂不韋把《呂氏春秋》刊寫並張貼在咸陽的城門上,並且在其上懸掛賞金,邀請各地的遊士、賓客,說如果誰可以增減書中的一個字,就可以得到賞金千金。

  《呂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歷史古籍,它為後人研究戰國末期及其之前的中國各方面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故事: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鉅鹿外圍,幷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