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及讀後感悟

  小故事道理深奧。讀完小故事,你的感悟會寫什麼呢?不妨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了機會,而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

  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裡。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親嘆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那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裡掏著什麼。

  “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裡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樂觀者與悲觀者之間,其差別是很有趣的:樂觀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餅,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窟窿。

  篇二

  一頭老駱駝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號稱《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凱旋歸來。馬和驢向老駱駝取經。“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老駱駝說,“認準目標,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向前走,就到達了目的地。”“就這些?沒有了?”馬和驢問。“沒了,就這些。”“唉!”馬說,“我以為它能說出驚人的話來,誰知簡簡單單、三言兩語就完了。”“一點兒也不出色,令人失望!”驢也有同感。

  讀到這兒,使我想起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剛上學時,我不會跳繩,媽媽就天天陪我練習,因為總也跳不好,我就沒愛好了,不喜歡跳,而且很反感。媽媽一再的鼓勵我:“你今天跳過一個,明天就能跳過兩個,後天就能跳過三個、四個……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到。”於是一遍又一遍地掄繩,一次又一次地蹦跳著,胳膊酸了,腳跳疼了,繩子還時不時抽到臉上、頭上,終於當我跳過一個、兩個、三個……時,我改變了我的心態,最後有一次我連續跳到了一百零五個,我興奮極了,我真的做到了,我成功了!這不就像故事裡的駱駝,鍥而不捨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嗎?

  篇三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她被這隻鳥的描述迷住了,極想親自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隻美麗的小鳥。奇蹟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子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只有在這種環境中,人才會超越自身的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