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歷史傳說故事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高原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文化資源的多樣性和特色性上佔有先天優勢。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雙乳峰的神話傳說

  遠古時候,雙乳峰這一帶是一個巨大的湖泊,在湖的東岸上是小蘿蔔寨,東南方是林用村寨,東面就是雙乳峰背後的羅丈村寨,廣大群眾男耕女織、勤勞善良,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但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的夏季,不知何方一條惡龍遊到了這個大湖裡,在大湖裡狂遊,造成湖壩決堤,湖水四溢,殃及了村民們種的稻穀、玉米和其它農作物,所種的莊稼顆粒無收,一年下來,村民們住的房屋也被水淹,給這一帶的村民生活帶來了災難。

  村民們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帶上香、紙燭到附近的廟裡去拜佛,祭祀祝告,期盼早日趕走這湖裡的惡龍,恢復家園。朝拜祭祀的嫋嫋煙火直衝雲霄,感動了玉皇大帝,就在第二年夏季的一天,玉皇大地派其五姑娘阿嬌下凡到人間查災情,在臨行前玉帝告訴阿嬌,下到人間查災時,只許你五小時的時間,如超過五小時,天門就會關閉,你就不能返回了。阿嬌將玉帝的話記在心裡,便下凡到人間查災情,就在阿嬌從天門出來,在天空中觀看到了這一巨湖,此時,巨湖裡的水正在猛漲,惡龍正在狂奔亂遊,巨浪一浪高過一浪,拍打著湖岸,湖岸在一個又一個的巨浪衝擊下,缺口不斷地增大,四處決堤,湖水急流般的湧出,似不可擋,沖刷著農田、農地,危害著地裡的莊稼,棟棟民房也被衝倒,百姓四處逃生。阿嬌看到此情景後,朝湖裡的惡龍怒吼道,何方妖怪,趕緊停住!那惡龍不僅不聽,反而更加猖狂,在湖裡狂奔亂遊,還向接近自身的阿嬌噴水反抗。惡龍的舉動惹怒了阿嬌,阿嬌便拔出寶劍向惡龍刺去,惡龍不停地反抗,掙扎,用頭向刺殺它的阿嬌噴水,不時的在水中旋轉,用尾巴去擋阿嬌的寶劍。經過十五六個回合的打鬥,惡龍漸漸體力不支,阿嬌帶著拯救百姓的一顆心,在與惡龍搏鬥中越戰越勇,將惡龍從南岸追到西岸,又從西岸追到東岸,幾經追殺,惡龍已是遍體鱗傷,最終又追到東岸時,第二十個回合阿嬌一劍砍下了惡龍的頭,惡龍的肢體動了一會兒,便沉入了湖底,結束了它作惡的一身。湖水漸漸地退潮了,決堤的大水不再橫流,農田、農地的積水也在消退,受災的的百姓歡呼雀躍。

  回過頭來說阿嬌,就在她與惡龍打殺中,約戰到第十八回合時,天宮把門就喊阿嬌,並說:玉帝給你的時間已到了,趕快上來吧,要不你就回不了天宮了。阿嬌為了拯救百姓,追殺惡龍,顧及不了關不關天門的事,她的目標就是將殃及百姓的惡龍殺掉,解救百姓的災難,惡龍終於死於阿嬌的劍下,但天門關上了,阿嬌迴天宮無路了。湖水退潮後,便露出了現在的雙乳峰,以及與雙乳峰相連的座座群山。

  阿嬌救難的事使讓當地百姓們非常感動,後來在這一帶生活的百姓,每逢佳節,男、女老少都備上香、紙、燭、酒、肉、粑粑等祭品,到雙乳峰前進行祭祀,祈求歲月平安,五穀豐登。以後的生活中,又演變到求財、求子等等,雙乳峰便成了一個生活中祈禱的物件。

  :勒尤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布依族村寨有個孤苦伶仃的後生,名叫勒甲***孤兒寡崽***。他從小幫土司做工,長大後受不了土司的欺壓,就逃到深山裡開荒度日。一天,他在泡桐樹下歇息,聽到蟬兒孤寂悠長的鳴叫,心中十分難過。於是他便找來一根幹泡桐樹,想製作一支能傾訴自己心中情感的樂器。正愁著用什麼做哨子才能使它發出響聲時,碰巧,一隻蟲繭掉到他正在削的泡桐木上,他將蟲繭載去兩頭,上在削好的泡桐木管子上用嘴一吹,果然發出了悠揚的聲音,他十分高興。接著又在泡桐木管上鑽了幾個小孔兒,就吹出了他心愛的曲調,引來了同情他的情人。二人彼此相愛,結為良緣。過上了自由美滿的生活。後來,人們在製作勒尤的過程中,各自憑藉自己的才能製作出各種各樣的勒尤,各自吹出十分優美的曲子。使之成為後生們“浪哨”***談情說愛***的媒介。從此,這樣的木管樂器就被布依人稱之為“勒尤”。

  淺談布依族民間樂器勒尤的開發與利用

  布依族的獨特樂器——勒尤,長期流傳在黔西南布依族地區,由於它具有獨特的藝木個性與民族特色,深受各族人民群眾的喜愛,引起音樂家、學者的關注。本人就勒尤的相關學術問題進行論述,錯誤之處,伏乞行家指正。

  一、 勒尤的產生及其運用

  勒尤是布依族的吹奏樂器。流行於貴州省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安龍、興義等布依族聚居地區。它由蟲哨、口子***亦稱“芯子”***、管身和共鳴筒四個部分組成;用泡桐木、花椒木製作管身,上小下大,下面承接一個竹筒或空心樹根作共鳴筒。哨子則用昆蟲繭製作,用小金竹製作口子。

  通常見到的勒尤全長40——50cm,開六孔,音域為一個八度。五聲音階排列,為羽調式。音色明亮,柔和優美。豎吹。吹奏方法與嗩吶相似。

  “勒尤”系布依語譯音。“勒”作名詞講,意為“喇叭”;作動詞講則為“追”或“選擇”之意。“尤”可漢譯為“情人”、“戀人”。所以,“勒尤”可意譯為“對情人發出訊號的小喇叭”或“喚醒情人的小喇叭”。

  勒尤作為布依族的特有樂器一直在布依族民間長期廣泛流傳。筆者***於貴州民族學院藝術系畢業後,曾多次訪及民間,走村串寨,將之蒐集整理,稍加改造製作,使其音域加寬。把原來的五聲音階排列改為七聲音階排列,並定上各種不同的調用於舞臺演奏。使布依族這一獨特的樂器登上中華民族藝術的殿堂,展現在觀眾面前。當一曲《喊妹調》演奏完畢時,受到觀眾的熱烈觀迎,產生極好的效果。

  勒尤在表現民族感情時,在民族樂器中佔據主要地位,屬主奏樂器。在布依戲中是最能表達旦角、小生複雜的內心情感和瀟灑浪漫性格的樂器。與樂隊演奏時,使布依戲樂隊更具民族特色。

  1991年5月,筆者到中央芭蕾舞團參加該團管絃樂隊為布依族大型舞劇《布依女兒》錄製音樂時,在錄製該劇第四場《夢幻》的音樂中,一曲《勒尤的思念》贏得了全體樂隊演奏家的陣陣掌聲,並受到了著名指揮家卞祖善先生的高度評價。同年8月,布依族大型舞劇《布依女兒》參加中國西南藝術節的演出中,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

  1992年7月,筆者隨我國藝術團赴義大利參加國際民族民間藝術節,在歷時五十三天的演出中,我的布依族勒尤演奏,在各國藝術家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曲布依情歌《竹筒情歌》和布依八音《賀喜堂》的精彩演奏,得到了各國藝術家的高度讚賞。在義大利藝術節期間,我們藝術團為我國榮膺5座大獎盃,18塊獎牌和許多紀念品。被列為60多個國家和地區藝術團的榜首。由於義大利報紙和電視臺詳細介紹和高度評價我國的文藝節目而轟動了藝術節。許多觀眾、評論家和節目主持人都翹指誇讚“太棒了!中國藝術!”曾組織過10多屆國際藝術節的組委會官員佛朗科,在給中國藝術團的信中,充滿激情地寫道:“中國民間藝術團是所有藝術團中最好的一個,為國際藝術節增添了美好光彩,我非常喜歡你們,用最大最高的獎盃獎賞你們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藝術團在國際藝術節的演出成功,與布依族獨特的樂器勒尤演奏是分不開的。近年來,電視連續劇《徐霞客》、《黑山漢子》應用“勒尤”配音,使之具有濃郁的民色彩,深受專家及觀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