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樂山大佛的傳說故事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海通和尚發下巨集願,要修一座舉世無雙的佛像。為此雲遊天下,欲選一個滿意的地方。他來到平羌三峽,發現這裡放很好。

  從樂山乘船沿岷江上溯30餘里,便是大詩人李白詠贊過的平羌三峽。平羌江水澄澈如瑩,三峽風光旖旎若畫。船過犁頭峽,但見江水湍急,懸巖陡峭,氣勢奪人。崖壁上幽了個佛頭像,傳說是誨通和尚在開鑿樂山大佛之前鑿的。

  當年,海通和尚發下巨集願,要修一座舉世無雙的佛像。為此雲遊天下,欲選一個滿意的地方。他從貴州步行到成都,又從成都乘船下嘉州。這天,船入犁頭峽口,突然江水暴湧,江面陡然升高了一丈八。波濤洶湧,急流似箭,海通的船東簸西顛,不幾下就被掀翻了。也算海通命大,他抱住一塊船板飄到岸邊,被船工救起。

  船工們告訴海通,這個峽口有水妖作怪,經常打翻船隻。

  海通見峽岸風光秀媚,峭壁千尋,正是造佛像的好地方。於是,決定在犁頭峽依山鑿佛,以鎮水妖。

   篇【2】

  相傳,唐朝的時候,貴州有個和尚,法名海通,是一位博學多才的高僧。他雲遊四海,發願要為百姓做善事。這年夏天,他來到四川嘉州。不久聽說府城城東凌雲山下江水洶湧、波浪滔天,常常掀翻船隻,危害生靈。一天,他想親自去檢視一下,便攀著巖壁來到凌雲山腳。忽見一個激浪打在巖上,浪頭退去後,一個壯年漢子躺在水邊,左手拿鑽,右手拿錘,一動不動。海通和尚忙上前,把漢子背到岸上,過了好一陣,他才慢慢甦醒過來。

  原來,那漢子名叫石青,是個石匠,他見凌雲山下水勢凶猛,來往船隻常常翻沉,許多船工兄弟白白地送了性命,心裡實在不忍,便決心在石壁上鑿一路篙眼,好讓船工們的竹篙插在篙眼中,撐住木船不碰在石壁上。不料剛打了幾下,一個惡浪撲來,他就什麼也不知道了。石青的行動感動了海通。第二天,海通和石青相約又登上凌雲山察看。他們站在百丈懸崖上,只見下面灘險水惡,江濤洶湧澎湃,如萬馬奔騰,直向峭壁衝來,發出驚天動地的響聲。這時,正有一隻木船順江而下。突然,那船就象離弦的箭飛奔而來。眼看靠近岩石,這時,水中猛地出現一個怪物,掀起一股黑浪,把木船吞沒了。海通一迭連聲地口唸“阿彌陀佛”,石青怒不可遏,苦於沒有降妖的法力。海通道:”不如在這山岩上鑿一尊彌勒大佛,一來借佛祖法力收妖鎮怪,二來也可減弱水勢,保護行船。”石青聽了連連點頭。於是,石青就在凌雲山上打了個石洞,讓海通和尚在洞內居住下來。

  海通和石青一面察看水勢,一面測量地形,分頭準備雕刻大佛的事。海通和尚翻山越嶺,行船過水,到江淮一帶募化資金;石青在嘉州城鄉物色能工巧匠,打造工具。經過了 三年的準備,開元六年便開始動工了。

  通和石青修大佛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了開去。方圓數十里的百姓,出力的出力,出錢的出錢,紛紛前來相助。一時間,凌雲山上,千人揮臂,萬人吶喊,鬧騰起來。從山岩上打下的石頭,象下雨一樣轟隆隆地掉進河裡,激起無數浪花。

  誰知,滾滾而下的巨石驚動了江底的那條妖龍。它是李冰當年修都江堰時,用鐵鏈鎖在江底的一條孽龍。因鐵鏈年久鏽壞,孽龍掙脫枷鎖,逃到凌雲山下,興風作浪,為所欲 為。這孽龍見山上滾下許多石頭,堵住了洞口,忙施起妖法,掀起狂風惡浪,把海通和尚捲入洞中。石青見妖龍捲走了海通和尚,忙帶領眾石匠,拿著鐵釺、鑽子、鐵錘等工具下去尋找。不一會兒,找到了石洞,石青領頭殺了進去,只見孽龍支使一群小妖正要將海通押向油鍋。石青大喊一聲:“哪裡來的妖龍,膽敢傷我法師!”隨即帶領眾石匠衝了過去,將孽龍團團圍住。孽龍見寡不敵眾,只得逃下了江底。

  工匠們又繼續鑿巖刻佛。可是沒多久,平地忽然狂風不止,飛沙定石,天昏地暗,暴雨傾盆而下,接連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凌雲山上洪水暴發,一股股山洪直衝大佛頭頂。海通和尚發愁了:這樣大的洪水,即使是銅鑄鐵造的佛像也會沖壞的。石青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忙安慰海通說:“師父不要擔憂,我自有辦法。”他和眾石匠商量,決定在大佛頭上、身上修鑿排水溝排水洩流。只見石青腰繫繩索,冒著生命危險,懸空鑿石。狂風和洪水一次又一次將他衝得懸空吊在半巖上,他一次又一次攀著繩索爬了上去。石青和眾工匠們捨生忘死,堅持不懈,終於鑿成了排水溝,消除了洪水的沖蝕。

  那時,嘉州新任一個刺史,愛財如命。他打聽到海通和尚募化了許多銀子,就帶著一群衙役來到凌雲山上,氣勢洶洶地對海通說:“大膽和尚,你未經官府許可,私自動工興修大佛,該當何罪?來人,給我鎖走!”幾個衙役衝過去就要動手,只見石青伸手擋住說:“修大佛是為了鎮妖降魔,減弱水勢,解除災害,有什麼罪過?你們要鎖鎖我吧!”海通忙對石青說:“工地上沒你不行,天大的事我來承擔。”那貪官見風轉舵,便裝模做樣地說,“和尚聽著,本官姑念你是出家之人,可免你牢獄之苦。不過,你等破壞我嘉州風水,得拿出白銀三萬兩賠償。”海通一聽這貪官原是來敲竹槓的,頓時胸中升起一股怒火,說:“這銀子來自千千萬萬的善男信女,我海通怎敢動用半文。自目可剜,佛財難得 !”

  狗官以為海通是說話來嚇人的,就說:“那就把你的眼睛剜出來給本官看看。”

  海通聽了,冷然一笑,不慌不忙地將雙指插入自己的眼睛。兩顆跟珠落入了手中的盤子裡。海通端著盤子,直向面前的貪官走去。邊走邊說:“拿去吧!”貪官和那些狐群狗黨,見海通和尚剜下雙目,毫不動容,一個個嚇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逃回去了。

  海通雖然失掉了兩隻眼睛,但刻佛的意志毫不動搖。對修建大佛更加關心,常常拄著柺杖,由小沙彌扶著,來到工地, 陪伴石匠們幹活。大家見了,感動不已,含著眼淚勸他回去休息。海通執意不肯,說:“我雖不能看著大佛建成,也要聽著你們把大佛建成啊!”

  然而,海通生前並沒有實現自己的巨集願,不幾年,他就圓寂歸天了。以後,石青等老石匠也相繼去世了。後來,西川節度使韋皋繼承了海通和石青的事業,組織人力物力繼續開鑿,直到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整整花了九十年,才修鑿完工。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海通,就把他當年住過的山洞叫做“海師洞”。直到現在,洞內還有一個盤膝而坐、神情堅毅、手託盛眼珠的玉盤的海通塑像

   篇【3】

  相傳很久以前,有石匠師徒二人。師傅姓許,名高強,能做各種各樣的石匠活計,尤其擅長鑿刻。經他鑿刻的物件,無一不形態逼真,惟妙惟肖。徒弟姓石,名類。10多歲就隨師學藝,因天資聰慧,不到3年,樣樣活計拿得起,件件雕鑿,做得玲瓏剔透。又過了兩年,他的技藝更是出類拔萃,遠近聞名。由於師徒二人技藝高強,所以到處都有人來聘請他們,經常是一處活計尚未完工,另一處又等著動工。有一年,同時有兩家員外要修廟刻佛,都來請他們。這下師徒二人作難了,去這家吧,那一家不願意;去那一家吧,又要得罪這一家。怎麼辦?許師傅為了兩家都不得罪,同時,也想借此機會試試徒弟的本事,就決定師徒二人分頭前去做活。徒弟到嘉定府凌雲山做活;師傅去離此100多裡的井研巖洞做活,臨分手時,師徒二人約定,誰先做完活,誰就要去幫助未做完活的那一方。

  這天,許師傅到達目的地,見了員外施主。按照員外的意思,要在臨茫溪河的石巖上鑿刻1000尊佛像,每尊佛像大小相同,形態各異。許師傅一一應承。他察地形,畫好圖樣,鑿出底線,就開始精雕細刻起來。這就是今天的名勝千佛巖。

  再說徒弟石類與師傅分手後,徑直往嘉定凌雲山而來,見過了員外,分賓主坐下,員外問石類道:“許師傅為啥沒有來?”石類道:“師傅活計繁忙,不能分身,特命我來為員外效力。”員外一聽,心裡很不高興,說道:“工程如此浩大艱苦,許師傅該來才是呀!”原來員外認為許師傅不來,對他太不尊重;並且石類學藝不過三五年,怎麼趕得上他的師傅呢,因而看不起他。石類察覺後,不露聲色。茶過三遍,石類問道:“不知員外要修什麼廟宇?造什麼佛像?”員外答道:“我打算在凌雲山前沿江的石巖上,造一座彌勒佛像,定要造型莊嚴,雄偉壯觀,不知小師傅能承擔否?”石類聽後暗想:從他言談看來,好像很瞧不起我,等我著力塑造一尊高大佛像給他看看,便謙虛地答道:“小徒學藝不長,恐不能擔此重任,若不嫌棄,願盡力而為。”員外原本想把他嚇走,不想他竟然答應了,也只好說道:“有勞!有勞!”

  第二天,石類到陡峭險峻的凌雲山前察看地形。遠望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彎彎曲曲,直到天穹;近看,三水在凌雲山前合成一股激流,衝擊著巖壁,發出陣陣轟鳴,並形成無數漩渦。來往船隻,經過這裡,都靠邊而行,以避過漩渦激流。尤其是下水船隻來到這裡,更是提心吊膽,船伕們口喊號子,撐篙搖櫓,齊心協力,奮力划槳,如稍有疏忽,就會被衝進漩渦,撞在巖上,碰得船破人亡。石類見此情景,也不免暗暗擔心。他慢慢踱下山來,回到住處。晚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他問自己:“我不能為來往船隻盡點兒力嗎?”這時,他忽然靈機一動驚叫起來:“有了!我何不將彌勒佛刻得又高又大。既滿足了施主的心願,又能給來往船隻豎一標記,以免到巖下時手忙腳亂,被捲入漩渦激流,弄得船破人亡。”他打定了主意,第二天早早起來,洗漱完畢,就去見員外,談了自己的打算。員外一聽,石類竟然提出了這樣大膽的想法,心裡雖然半信半疑,但又想到:沒有金剛鑽,怎敢攬瓷器活?就讓他試一試,看看他的手藝如何。於是他立即命人在山前石巖上扎廂搭架,作好準備。石類根據山岩的高低起伏,進行設計,定出大佛各部比例,畫出草圖,然後打輪廓,鑿粗線,最後開始精雕細刻起來。不管是三九嚴寒霜雪滿天,盛夏酷暑,陰雨綿綿,石類總是一個勁地刻呀,刻呀!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寒來暑往,冬去春回,不覺過了許多年。

  再說許師傅已快將石佛刻完,一直不見徒弟前來幫忙,心中不禁想到,我1000尊佛像都快刻完了,難道他做的活計比我的還多、還難嗎?又過了10多天,千佛已全部刻完,他仍然不見徒弟到來,便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工具,辭謝了員外,朝凌雲山趕去。100多里路程,他早上出發,傍晚時刻就到了。許師傅一問員外,才知道徒弟只刻了一座彌勒佛像。於是同員外一齊來到現場觀看,剛好石類已將大佛刻完,正從凌雲巖下來,他一見師傅,不禁笑容滿面,忙上前請安問好。許師傅問道:“你刻的佛像在哪裡?帶我前去看看。”徒弟抬頭望了望天,答道:“今日天色將晚,師傅一路辛苦,且歇息一宿,明日再陪師傅觀看就是了。”許師傅堅持說:“我遠道來此,就是要看看你的技藝如何。不看到你刻的佛像,我覺也睡不安穩。”石類見勸阻無效,只好同施主一起陪師傅沿九曲棧道,來到凌雲巖下,指著巖上說:“請師傅觀看佛像。”許師傅抬頭一望,不覺大吃一驚。只見一尊頭在巖上,腳踏江邊,雙手護膝,依巖端坐的巨大彌勒佛像矗立在眼前。那大佛造型雄偉,姿態端莊,線條清晰勻稱;為了避免雨水侵蝕,以便長留後世,石類還在佛像上順著衣紋開鑿了自流排水道,既不損傷佛像形體,又不露半點兒斧鑿痕跡。大佛從頭到腳高20多丈,肩寬7丈許,頭長4丈多,每隻耳朵可放一張方桌,尚能圍坐8人。這時,正當夕陽西下,落日餘暉映照著整尊佛像,一片金光閃爍,無比壯觀。許師傅看見徒弟技藝如此精湛,心裡十分高興;那員外在驚魂之餘,也不禁連連讚歎道:“這真叫名師出高徒!”回想自己當初曾有小看之意,不覺滿臉通紅,面帶愧色。

  從此,在凌雲巖上就留下了那流芳千載的天下第一尊大佛石像。以後,樂山大佛連同它的製作者,就一代代地被人們讚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