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陝西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其城市歷史悠久。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陝西的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陝西的傳說故事:君犁溝的傳說

  華山一帶流傳的民謠:“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往上爬”。其中關於老君犁溝的由來一段神話傳說。

  相傳有一年,華陰一帶天氣大旱,禾苗枯死,沒有成。華山腳下有一個黑心的財主知道佃戶們交不起租子,就耍了個花招,說是要給華山上修路,到處散發“緣簿”,募捐錢財。財主騙來了許多銀錢後,高興極了。他把大部分銀錢留給了自己,只拿出很少一點,強迫交不起租子的佃戶和長工們,在北峰下邊那段石坡上修路。

  佃戶和長工們來到北峰下,抬頭一看,天哪!光溜溜的石坡,像刀削斧劈一樣,連腳都站不住,咋修哩?可是,不修財主豈能罷休,只能愁眉苦臉地開呀,鑿呀,是夜不停地幹著。坡陡石硬,有的碰傷了手,有的閃了腰;這個跌的半死,那個喪命崖下。天長是久,怨氣凝聚得像霧團一樣,直衝雲霄。

  一天,老君騎著青牛,正好路過華山,被那股怨氣擋住了去路。老君乃是玄元教主,神通廣大,看到開路的人這樣苦楚,頓時,慈悲心起,遂將如意柄一吹,變成一張鐵犁,然後,再向空中一吹,霎時,雲霧瀰漫,風吼雷鳴,山搖地動。嚇得那些開路的佃戶和長工,急忙躲藏起來。老君便駕好青牛,拉著鐵犁,朝著光石坡犁開了。這時,有個修道士,正在北峰上石洞中靜坐,忽見天色驟變,還聽得陣陣吆牛聲,他坐不住了,急步走出洞來,隨著察看,只見雲霧中,有一位鬚髮皆白的老道,一手扶犁,一手執著鞭,吆著青牛,順著石坡向下犁。這位修道士見此情景,不由得愣在那裡,一直看著那老道犁到“群仙觀”上邊,才停住犁。然後,反犁卸下,掛在北峰後的石崖上,修道士本想叩見這位老道人,但老道士身在雲霧中,沒法對話。過了一會兒,雲開霧散,修道士跑近一看,一條新開的“犁溝”出現在眼前。看著看著,忽然他醒悟了,這駕上青牛開石坡的老道士,不就是太上老專利號君嗎?

  這時,那些修路的佃戶、長工們,也從躲藏的地方走了出來。大家一看,都驚喜若狂地爬在路上,一個勁地朝天磕頭,感謝搭救他們的神仙。後來,他們聽到北峰上那位修道士說,是太上老君幫助他們開的,就在聚仙台上開了一個石洞,起名叫“猶龍洞”,取孔子讚歎老子“豈猶龍乎”之意,把老君供奉起來,逢年過節,來到洞內祭祀老君。從那時起,石坡上的犁溝就叫作“老君犁溝”了。如今我們看到臥年臺上的那個“臣年石”,就是當年老君的青牛,傳說青牛在犁完犁溝後,看到華山景色壯麗秀美,便化為石牛,永遠地留在了華山之上。

  陝西的傳說故事:韓愈投書蒼龍嶺

  蒼龍嶺乃西嶽華山上一處著名景觀。是從雲臺峰通往“天外三峰”的一條險徑。遠遠望去,像一條直衝雲霄的游龍,遊行在兩山之間,龍脊突兀,寬不足三尺,兩邊皆為萬丈深淵。雲湧華山之時,若隱若現,十分神奇險峻。蒼龍嶺的頂端有一“逸神崖”,上刻“韓退之投書處”六個大字。這處遺蹟其中蘊含了一段唐朝傑出文學家韓愈遊覽華山的有趣故事。

  唐朝後期,韓愈被貶,心情十分不好,剛好遇到他的侄子韓湘子和華山修道士呂洞賓,二人勸說韓愈去華山一遊,以解心頭之悶。韓愈對名川大山一貫比較感興趣,但因以往政務冗忙,沒有閒餘時間,苦不得遊,今日,經他倆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嶇,如何去得?”韓湘子道:“這有何難?” 於是兩個道人夾著韓愈瓢至山頂,然後兩人離去。

  韓愈立於峰頭上,放眼環視,只見華山層巒疊嶂,蒼松鬱郁,小徑通幽,奇鳥鳴叢,悅耳動聽,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觀賞了鎮嶽宮、玉井樓、二十八宿潭。他縱目西峰,氣勢磅礴,蓮葉覆頂,開石為洞,廟宇依山勢而建,道路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輝相映,翠草綠樹,互為襯托,無限奇景佳境引得韓愈詩興打發,遂吟道:“太華峰頂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沉痾痊。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寅緣。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吟罷,他又興致勃勃地登上極頂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點。他又來到南天門,觀凌空高撐的長空棧道。他懷著欲罷難捨的心情,走遍了東峰,領略了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下了金鎖關,來到五雲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難,變邁開腳步往下走,轉眼來到“蒼龍嶺”頂端,往下一看,天際茫茫,蒼龍嶺形似雲霧中的一座獨橋,兩邊深不見底。面對此景,韓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軟腿顫,一步也不敢邁了***唐時的華山,不象現在這樣鑿石為階,設欄護路,履險如夷。唐時不過是在“龍”的脊背上粗鑿了幾個石窩而已,遊人到此,只能手腳並用攀爬而上下,象這樣的險境,怎能不使善習文弄墨的韓愈膽戰心驚呢?***。但不下山不行,當時的華山非今日可比,荒寂無人,蟲獸出沒,不是久留之地。韓愈鼓足勇氣向下走,但走不了幾步又退回來,腳下還不時打滑,真是一走退兩步,緊張的冷汗直流,渾身顫抖。為減輕行李,他把所帶的書籍都丟下嶺去,但還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時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聲大哭。並悲嘆道:“難道我韓愈就葬身於此了?!”

  但韓愈畢竟是位大智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強烈願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墨硯臺,很快寫好了一峰求救信仍下山去,不久,華山採藥者將此信報告了華陰縣令,縣令既派人將韓愈救下山去。

  後來,有山西百歲老人趙文備游到“韓退之投書處”,有感韓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後人又於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詞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以後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對一哭一笑,又表現出另一種心態,並做詩云:

  “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苦一笑傳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獨立嶺上但長嘯。”

  韓愈在蒼龍嶺留下的這段逸事,為我們增添了許多情趣和遐想。而蒼龍嶺之險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的心。

  陝西的傳說故事:沉香劈山救母

  華山西峰頂上,有一塊十餘丈長的巨石齊茬茬的被截成三節,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

  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年,王母娘娘壽誕,大擺蟠桃會,天上的各路神仙都來赴宴、拜壽。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聖母和殿前金童也來了,拜壽期間,他倆互相笑了一下。莊嚴的蟠桃會,怎容得這種輕薄的行為?眾仙議論紛紛,玉帝知道後,大發雷霆,把三聖母貶到西嶽廟旁的雪映宮去了,金童也被打下凡間。

  金童託生在一個姓劉的家中,起名劉璽,字彥昌。劉家非常喜愛劉昌,每天叫他攻讀經文,20歲時他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開科,劉璽上京趕考,路過華陰,聞聽三聖母十分靈驗,遂進廟求籤,問問前程。他望著三聖母秀麗、端莊的塑像,不僅肅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遙搖籤筒。事不湊巧,適逢三聖母外出赴宴,看門童子不敢貿然賜籤。劉璽虔誠的抽出了第一簽,一看是個白板空籤,心中有點詫異。抽了第二支,還是空籤。他惶恐地去抽第三支,把籤筒搖了又搖簸了又簸,久久不敢去抽,第三支籤落在地上,不看則刻,一看他滿腹希望頓時化為烏有,全身癱軟。原來還是一支空籤。劉璽頂了定神,看三聖母像,提筆在牆上寫道:“劉璽提筆氣滿腔,怒怨聖母三娘娘。連抽三籤無靈驗,枉受香菸在此間。”寫罷,揚長而去。

  三聖母赴宴完畢,腳踏祥雲,高高興興地回到宮裡,看門童子侍奉之後,將剛才地事情講了一遍。她看牆上的提詩,又羞又怒,不由得罵道:“膽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給他一點教訓,怎知我厲害!”於是他喚來風伯、雨師,興起雷電交加地狂風暴雨。劉璽正在趕路,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四起,雷鳴電閃,大雨傾盆。一軟弱書生怎經得起風吹雨澆,他踉踉蹌蹌,掙扎前行,終因雨大路滑,體力不支,倒在泥水之中。這時,三聖母透過雲層,看見劉璽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便產生了愛慕之心,馬上收起了雷雨,點化一座山莊與劉璽結為夫妻。

  一日,三聖母下嫁劉璽一懷有身孕的事傳到二郎神楊戩的耳朵裡,這位玉皇大帝的兒子,怎容得皇妹幹出這種有失體面的事。便提起他的三刃兩尖刀,匆匆向華山腳下的雪映宮奔去。

  三聖母見哥哥來勢很凶,急忙施禮問安,端茶讓座,楊戩劈頭就問是否婚配凡人劉璽之事。三聖母怎敢承認?這時,楊戩拿出閃閃發光、寒氣逼人的寶刀,要求三聖母在寶刀上吹一口氣,三聖母嚇的顫纏嗦嗦的吹了一下。楊戩一看,果然懷了孕,大罵三聖母不知羞恥,私配凡人,違犯天條,有失仙體,馬上把她壓到華山西峰頂上的一塊大石頭下面。

  劉彥昌和三聖母結為夫婦,數日之後,上京考了進士,做了洛州知縣。可憐的三聖母在那塊石頭下,受盡了各種苦難,生下了一個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神害了沉香,包好嬰兒,寫了血書,交給丫鬟靈芝,讓她送往洛州。沉鄉長到10歲時,一天秦國舅的兒子秦官保,譏笑沉香沒有親孃,是個私生子。沉香大怒,失手打死秦保官,跑回家去,向父親說了闖禍的根源,劉彥昌只得講出真實情況。沉香聽後,決心到華山救出母親,匆匆逃出洛州。

  那日,呂祖正在蒲團閉目靜坐,忽覺心中翻騰,屈指一算,沉香要來華山救母,心想這是一樁義事,我要助她一舉成功。呂祖便親自前往山下等候。沉香來到山下,見了一位道長,急忙施禮:“請問道長這山可是華山?”

  “問華山做什麼?”

  “救我母親。”

  “你母親是何人,現在哪裡?”

  “我母親是玉帝小女兒三聖母,被舅舅楊減壓在山上的石頭下,故到此來救。”

  “去不得!去不得!楊戩乃是天上凶神,心毒手狠,武藝高強,你小小年紀,豈是他的對手,勸你罷了此念!”

  沉香大瞪兩眼,說:“為了救我母親,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較量一番。”

  “有志氣!”呂祖向沉香說:“如不嫌棄,我願給你傳授武藝,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聽罷,滿心歡喜,急忙上前跪拜師父。從此,便在呂祖門下學藝。他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學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天,呂祖外出,囑咐沉香在家好好習藝。沉香閉了廟門舞槍弄棒,用心練習,飯時,不見師父回來,他又練了起來。一直練到太陽偏西,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去廚房做飯。他進了廚房,發現籠裡有用面做的九頭牛和二隻虎,覺得有些奇怪,但飢餓難忍,顧不得許多,就吃完九牛二虎,馬上覺得力大無比。來到院中拿起平時用的武器,輕飄飄的不應手。他東張西望,見牆角放一碗口粗、八尺長的鐵杵,用手一抓,不輕不重便揮舞起來。正在這時,呂祖回來了,他哈哈大笑,說:“好了!好了!”沉香收起鐵杵,雙漆跪下,呂祖對他說:“你的武藝學成,可以上山救母了。開山鑰匙在你舅父楊戩那兒放著,他有一犬一鷹,十分厲害。我賜你藥丸二枚,圓的伏犬,長的伏鷹,到時自有用處。”沉香聽罷,便提著鐵杵,上山去找楊戩。 他到了天門,看到許多天將簇擁著一位威風凜凜、傲氣十足的大神,便打躬說道:“我叫沉香,前來救母,找我舅父要開山鑰匙。”

  楊戩聽了,雙眉豎起,大瞪兩眼,吼道:“大膽畜生,竟敢放肆,早早***,免你一死!”

  沉香看他那股神氣,料是楊戩,便先禮後兵地說:“請你把開山鑰匙給我,以便放我母親出來”。 “孽障!不給你點顏色,怎知我神威!”楊戩拿出三尖二刃刀,朝著沉香的腦袋劈下來。沉香舉起鐵杵,奮力一揚,只聽“咔嚓”一聲,那把刀斷為兩節,上半截朝天空飛去。二郎神又氣又急,一聲咆哮,叫來了哮天犬。哮天犬張著血盆大口,騰空撲來。沉香丟擲圓形藥丸,哮天犬張口吞下,霎時牙關緊閉,躺在地上打滾。楊戩見哮天犬死去,又放出神鷹。神鷹雙翅一展,遮天掩地,兩隻利抓,猶如尖刀。沉香又丟擲長型藥丸,把那神鷹地兩隻翅膀都定在空中,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來。這時,威風一世的二郎神滿臉紫青,頭疼身軟,坐在一塊石頭上。沉香向前,索要開山鑰匙,他只得命天將取出。沉香一看,原來是一柄閃閃發光的月牙斧。

  沉香提著月牙斧:“娘啊!娘啊!”從北峰喊道南峰,南峰又喊到東峰,這邊叫,那邊應,始終找不到娘在哪裡。他心想,縱然有了開山鑰匙,找不見孃的住處,也難以救出娘來。於是,他便放聲大哭,直哭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位山神聽見沉香的哭聲,深深感動,跑來說:“孝順的孩子啊,你的娘在西峰”。沉香這才抖數精神,邁步登上西峰,大喊一聲:“娘呀!”立即聽到“兒呀,娘在這裡”的回聲。沉香騰空越起,高舉鐵斧,朝著峰頂上奮力劈下,只見萬道金光一閃,霹靂之聲震天,峰頂被劈開一道縫子,三聖母徐徐走了出來。

  當年沉香大哭的地方就叫“孝子峰”。

  劉彥昌在洛州聽說沉香救出了三聖母,便棄官不做,來到華山,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已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現已被搬上戲劇舞臺,秦腔劇“劈山救母”與京劇“寶蓮燈”均演唱的是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