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字神話傳說

  神話的精神積澱,對一個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性格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各民族現代經濟、文化發展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東聖王公

  東王公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的東王公,又稱“木公”,“東華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即為神化了的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之前身。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男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男仙領袖,南、北二宗則奉為始祖。

  篇二:共工觸天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之後,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領蝦兵蟹將,向火神發動進攻。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水神共工命令相柳和浮游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裡傾去。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雲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水瀉千里,哪裡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捲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游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氾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蹟,大地重回正常。

  篇三:女媧補天

  女媧氏: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樣苗條。女媧補天的故事和盤古開天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兩個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女媧補天是一個很著名的傳說。《紅樓夢》的第一回即引用這個傳說,女媧為了補天,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但剩下了一塊未用。有人認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實補天就是蓋房子,女媧補天的故事,其實是講女媧這個人很聰明,會煉石蓋屋。

  篇四:刑天斷首

  故事出自《山海經·海外西經》。《山海經.校注》雲:“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於常羊之野。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而舞。”刑天是山海經裡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剷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鬥。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鬥。而在陶淵明的《讀山海經》中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來讚頌刑天的精神。

  篇五:火正祝融

  祝融,本名重黎,中國上古帝王,以火施化,號赤帝,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帝五帝之一***有爭議***,葬衡陽市南嶽區。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衡山,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相傳名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另一說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他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語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詞。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