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吉祥畫與傳說故事

  摘錄:傳統的吉祥圖案在人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像盛大慶典、重大節日以及祭祀、祈禱儀式、婚喪嫁娶,都有吉祥圖案的出現。不管是宮廷王府,還是民宅茅舍都需要有吉祥圖案點綴。

  中華吉祥畫與傳說

  吉祥圖案作為我國曆史文化傳統中的一種文藝表現形式,與人們的生活、習俗以及文化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它的起源可以追朔到原始社會的部落圖騰以及當時一些器皿上的裝飾性圖案。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一些裝飾性的圖形逐步完善,構成具有某種寓意的標誌或象徵,產生相應固定的表現形式,這便出現了吉祥圖案。

  應該看到任何吉祥圖案的產生和流傳,離不開民族文化的變遷和發展。體現出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圖案,亦同樣具有這一顯著特點。綜觀我國各個不同時期的吉祥圖案,其構成有以下幾個較為突出的特點:一、從中華民族的神話傳說中取材創做出吉祥圖案,如龍、鳳等形象;二、隨著佛教的中國的普及,佛家諸寶的圖案成為吉祥圖案的構成主體,像“X”字圖案以及輪、盤、傘、蓋等法器;三、以吉祥的字、詞的變形為圖案,如福、壽等等;四、是以名貴花木或珍奇禽獸為裝飾的圖形。

  正是上述幾方面的特徵,使得中國傳統吉祥圖案雖十分豐富,但種類區別卻很鮮明,而且所寓意的吉祥觀念也非常明確。

  傳統的吉祥圖案在人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像盛大慶典、重大節日以及祭祀、祈禱儀式、婚喪嫁娶,都有吉祥圖案的出現。不管是宮廷王府,還是民宅茅舍都需要有吉祥圖案點綴。舉目觀望傳統建築的牆壁、護欄、藻井、窗櫺、瓦當等都能看到寓意豐富的裝飾。信手拈來,日常用具、器皿、文房四寶、服裝、鞋帽、玩具等等,處處留有吉慶的點綴。吉祥圖案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無法忽視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對書法、繪畫、工藝品以及戲劇等其它藝術的創作都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直接融會在某一種藝術形式之中。

  造字神

  傳說蒼頡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神人,他的品德高過大聖賢,長著四隻眼睛,神光四射。蒼頡“生而能書”發明了文字。也有說他見了鳥獸在地上留的爪蹄痕跡,心有所悟,而創造了中國的象形文字。

  蒼頡又叫倉頡,是個傳說人物,傳說他是黃帝時的史官,所以他的家鄉叫史官鄉。他的名字和造字功勞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在許多古籍中。蒼頡大概是個對整理古代文字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或者說,他是許許多多文字創造者的化身。

  陝西白水廟至今儲存較好,在後殿蒼頡神像下面,相傳有隧道可能通到殿後的蒼頡墓中。蒼頡墓為圓形土堆,高有一丈,墓頂有一棵古柏,枝幹每年輪流枯榮,俗稱“轉枝柏”,是不可多見的植物奇觀。

  麻姑

  麻姑是中國傳說中有名的女壽仙“麻姑獻壽”是民俗畫中最重要的題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