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仙公山遊玩攻略

  仙公山好玩嗎?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距泉州中心市區約25公里。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總面積25平方公里。是集宗教朝聖、遊覽觀光、休閒娛樂、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福建省級風景名勝區,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景區門票:成人票票價為15元,兒童優惠票票價為8元。

  乘坐纜車通票:成人票為45元***雙程、包含15元景區門票***,兒童票1.3米一下優惠價為15元,1.3米以上優惠票價為35元。

  門票優惠:憑學生證、老人證、軍人證等有效證件景區門票優惠價為8元,纜車優惠票為35元。

  仙山美食:景區山頂設有齋堂,提供各類具有仙公山特色的素食供遊客品嚐。

  景區住宿:仙公山向來以九仙文化聞名於世,祈夢是仙公山特色。景區三大殿之一的豐山仙洞提供獨具特色的祈夢睡榻供遊客祈夢,是體驗仙山祈夢文化的絕佳選擇。除此之外,景區山腳有鳳棲酒店與湖景酒店等酒店提供住宿,價格為100-200元不等。

  交通訊息:泉州市區乘坐43路、11路到馬甲中隊站下車,可見仙公山大山門。到泉州客運中心站乘坐羅馬專線至仙公山下車即可。

  自駕車:開車至琯頭前行19公里即可達到。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福建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

  仙公山旅遊資源豐富,以特有的“是真仙靈”和“殊勝境界”馳名天下,具有獨特的“祈夢文化”,是泉州地區一處風光獨特的旅遊勝地。這裡終年氣候宜人,春夏兩季,海風襲來雲霧繚繞,盤恆山巔,匯成一片雲海;秋冬季節,天高雲淡,潭映山影,構成一幅山水相映的景色。

  仙公山風景名勝區由雙髻宗教文化景區、仰恩湖文化休閒區、馬甲民俗文化景區、馬甲亞熱帶動植物觀賞園、荷潭湖遊樂度假區等五個景區組成。有豐山洞、白水巖、朝天閣、仙靈橋、仙井、仙足跡、仙棋盤、仙茶樹、仙排閣、貴婦雙髻、荷譚印月、仙公蓬萊等勝景,以及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張瑞圖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摩崖石刻。山上建有盤山公路、空中纜車,及其它相關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娛樂設施。

  泉州仙公山主要景點

  豐山洞:又稱“雙髻寺”,俗名“仙公寺”,奉祀何氏九仙,是仙公信仰者朝拜的聖地。豐山洞始建於南朝齊時期。時人在仙公山上“絕頂雲霄”的古巖外,建造巖宇,修道煉丹,濟世救民,稱“豐山洞”,俗稱“雙髻寺”,中間幾經興廢。寺宇坐東朝西,深11.5米,寬12.8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面積146平方米,木、磚、石混凝合結構,重簷歇山頂建築形式。

  白水巖:始建於五代時期,幾經修復的白水巖,是一座佛教巖宇,主祀釋迦、藥師、彌陀三世尊佛像,供奉觀音、彌勒和文殊、普賢菩薩,雙邊塑十八羅漢,住寺千年。1993年擴建成深13.4米、寬14.5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兩側廂房,殿前帶暗廊,木構單簷歇山頂建築形式的佛祖廳堂,面積194平方米。

  朝天閣:與白水巖同代建造的朝天閣,是儒教的巖宇,為舊時讀書人朝聖之地。“朝天閣”又稱“朝天觀”,因年代久遠,幾經興廢。1996年10月10日改建成二層樓閣式重簷琉璃頂建築,閣深13.4米,寬為15.6米,佔地面積209.0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18.08平方米。一層內供奉五文昌夫子和何氏九仙之母舅範侯公,為舊時讀書朝聖之地。二層為仙公山文物陳列室,陳列著仙公山有關文物和照片等資料。

 

  藏杉井:在寺北小隘門外約50米的山坡岩石間,中有一口井叫“藏杉井”。深10米,直徑1.65米。系舊時山中僧道人漿洗衣物及取水之井。傳說南宋高宗年代,廟宇破損重修,山下缺乏杉木,而從山下搬運巨大木材上山是極其艱辛的。僧人深感憂慮。然而他們熱心修寺的舉動感動了何氏九仙,九仙便施展法術把杉木貯藏在這口井中,要用時逐根從井中撈出,使廟宇順利修葺完成。是井1985年重修一新。

  出米巖:在豐山洞後岩石下層間向西面,有一塊大岩石,名曰:“出米巖”。傳說,早年這石間有一個小洞,每天能從洞裡自動流出米來,而且流出的米,會根據當天寺中僧人和香客的人數,自動流出適量的米糧以傴膳食。後來,寺中有一貪心的和尚,想多得米糧以飽私囊,便用鋼釺打鑿米孔,結果鋼釺象澆鑄一樣被石頭鉗注拔不出來,出來孔也被封住了。僧人早已烏有,鋼釺至今猶在,出米巖就象一個大寫的感嘆號,啟迪遊人深思。清朝嘉慶年間白水巖住持普憲禪師為此曾賦詩一首,並鐫刻於“出米巖”上方:“巖涯米石昔曾然,疑是靈山別一天,五代竟傳從此出,於今空鎖等何年。”

  仙足跡:在豐山跡小隘門內,一塊2米見方的岩石上,有兩隻腳印,一左一右,長35釐米,寬14釐米,腳趾五指明顯齊全,稱“仙腳跡”。相傳為神仙降臨踩踏時留下的腳印。

  仙棋盤:“仙棋盤”是仙公山又一獨特的遊樂處。一方鐫刻在巖上的仙棋盤,與現代通用的棋盤並無差異,傳說何氏九仙閒時常在此弈棋娛樂。

  仙茶樹:白水巖頂的峭巖絕壁中,有一株天生茶樹,高1米左右,靠天地雨露滋潤成長,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傳說採茶葉一片,沖泡熱水數碗,飲之可提神祛病,名之曰“仙茶”。由於採摘困難,遊客只能在樹下覓拾落葉。此一株仙茶,數百年來被視為山中珍寶。

  畲族小寨:山頂小髻峰巔,有一畲族小寨,寨中有指揮台、屯兵洞、練兵場。傳說這是當地畲族先人所建立的一個軍事防禦工事。寨中怪石林立,突兀嶙峋,獨成景觀,置身其間,山風陣陣,雲海滔滔。

  觀日臺:山上還有一處“會當陵絕頂,一攬眾山小”的地方——觀日臺。“觀日臺”為清朝太常寺卿陳大所題,檯面二米見方。清晨,屹立立臺上,遠眺東方,可見一輪紅日躍海噴礴而出,冉冉升起,海天同輝。清人萬際昌有詩云:“攀蘿尋鳥道,侵曉上峰巔,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山空孤日落,雲淨一星懸,曾說和馭,相催日復年。”抒發的就是在這裡觀日出的感懷。

  煉心亭:在登山的“仙路”途中左側,亭為六角形,雙亭緊鄰連線,俗稱“連心亭”。亭蓋為黃色琉璜瓦,是遊客登山路上小歇及眺望山景的路亭。

  通仙天橋:遊客乘坐空中纜車到達“入雲閣”下站後至豐山仙洞的必經之路。天橋全長44.5米,寬2.6米,建於1995年10月。全橋建於峭漄巖壁上,由六支鋼筋混凝土仿樹木圓柱支撐橋面,最高點8.75米,橋面多折成曲形,雙邊鐵扶加固。

  碑記楹聯:碑記詩文,匾額楹聯,也是仙公山的一大景觀,這鐫刻在大隘門峭壁上的“佛國”大字,是宋代龍圖閣學士、泉州知州王十朋的墨跡。明代大書法家、歷官建極殿大學士張瑞圖,遊覽仙公山時,曾撰著名碑記《禪雞冢碑》。

  荷潭水庫:山下的荷潭水庫,是一個風景秀麗的人工湖,每當麗日映照,波光粼粼,山嵐縹緲,浮嶼時隱時現,倒影若即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