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大的考古發現

  3月28日,由省文物考古學會和《華夏考古》編輯部主辦的2016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新鮮出爐,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新鄭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洛陽西朱村曹魏墓、漢魏洛陽城太極殿宮院西南角遺址、滎陽明代周懿王壁畫墓入選。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河南考古發現

  “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被譽為我省“考古界奧斯卡”,此次也是第八屆。大河報記者從28日上午舉行的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新聞釋出會上獲悉,經過專家評委會研究,並經河南省文物局局長辦公會確認,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新鄭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3、洛陽西朱村曹魏墓***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4、洛陽漢魏洛陽城太極殿宮院西南角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5、滎陽明代周懿王壁畫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

  辛店遺址位於安陽市中華路北段辛店集西南地,東蘇度村北地。經過發掘發現有商代晚期的商代灰坑63處,商代房址5處,商代窯址2處,商代道路2條,功能鑄銅相關遺蹟多處。遺址內出土數量豐富的陶範、磨石、窯壁、爐壁等與鑄銅有關的遺物。在本次墓葬出土的一些青銅器上,發現有“天”、“戈”字銘文,這兩個商代氏族在殷墟及其以外的地區都有發現,是商代重要的與鑄銅有關的氏族。

  學術價值: 1、辛店村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與鑄銅遺址,其年代屬於殷墟文化分期中的二期至四期,是在安陽市以北安陽縣區域內的第一次發現,對研究殷墟佈局及影響提供了新的資料。2、辛店村商代晚期文化遺址是殷都東北方向一處重要的軍事、政治屏障,護衛著殷都的安全。它的性質應屬於“大殷墟”範疇,殷墟中心文化遺址及周邊同一時期相同的文化遺址共同構成了“大殷墟”文化。3、從出土的陶範殘塊來看,辛店遺址是當時青銅禮器重要的生產基地。殷墟之外鑄銅作坊的發現,表明青銅文明已深入影響到殷墟附近重要的族邑聚落。同時也說明,在殷墟時期青銅器鑄造技術不斷得到推廣,影響擴大,一批專門以青銅器鑄造、銷售與交換為職業的手工業生產族群已經形成。特別是本次考古中發現有“天”“戈”等青銅器銘文,表明這兩個族群應該與鑄銅有著密切的關係。“天”、“戈”等族在商代晚期影響較大,在殷墟鐵四路、戚家莊、劉家莊、大司空村等地,甚至殷墟之外的洛陽、山東都發現有這兩個氏族的身影。

  新鄭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

  據《左傳》、《史記》等古籍記載,鄭都當時有皇門、純門、時門、師之樑門、 門、渠門、東門、北門、舊北門、倉門、墓門、閨門、桔秩之門等城門,經調查鄭韓故城城牆現有20餘處缺口,其中不少應為城門的位置,但截止到現在,尚未通過考古發掘確定一處。

  2016年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鄭工作站為配合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在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對位於鄭韓故城東城北城牆與隔城牆交接處的一處缺口進行發掘。發現城牆的主體部分仍是春秋時期修建的,在戰國時期對牆體有了大面積的修補,在城牆缺口外側約50米處,發現了一道大致呈東南-西北走向的夯土牆基,牆基頂部現保留寬度約15米,高度約在2米,長度約為70米。這條夯土牆基和城牆缺口兩側向外突出的牆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完整的甕城體系。在春秋時期道路的東側發現了一條深約4米的壕溝,寬度有14米左右,壕溝內填滿了淤土,從清理的情況看,這條壕溝和道路並行進入了城內,初步推測應和當時城市的排水系統有關。

  學術價值:1、通過對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的考古鑽探和發掘,首次發現戰國時期鄭韓故城的甕城,為研究中國早期城市防禦體系具有重大意義。2、基本廓清了鄭韓故城北城門的結構,從目前情況看城門由兩部分構成,下穿的門洞及壕溝。壕溝因地制宜而設,結合文獻中對鄭韓故城城門的相關記載,或可推定其為“渠門”所在。3、發現的道路從春秋戰國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為研究新鄭城市的沿革和變遷提供了實物資料。

  洛陽西朱村曹魏墓

  墓葬位於洛陽市寇店鎮西朱村南約650米,漢魏洛陽城南約18千米。墓葬地處萬安山北麓的緩坡上,西側距曹魏時期圜丘遺址***俗稱“禹宿谷堆”***約2.5千米。墓葬於2015年7月在西朱村村民遷墳過程中被發現,因存在被盜掘的隱患,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共發現大型兩座墓葬***編號M1、M2***,對遭到破壞的M1進行了考古發掘。

  M1為長斜坡墓道明券墓,出土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骨器和玉石器等共計約400餘件。陶器可見器型有俑、雞、狗、豬、灶、井、磨、房、四系罐、盤、勺、爐、燈等,另外出土了數件鐵質帳構和八件石質帳座,石壁4件,石圭1件。墓葬還出土刻銘石牌共計200餘件。文字內容為隨葬品的清單,內容豐富,包括衣衾、葬儀、器用、陳設、文房用具、梳妝用具及飾品、食物、戲具、雜具等十幾個門類,石牌的尺寸及書寫內容、格式和“曹操墓”所出刻銘石牌相似。

  曹魏政權存在時間短,明確為曹魏時期的墓葬在全國範圍內發現較少,M1雖被盜掘嚴重,仍然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遺物。此次考古發現,為曹魏時期的陵墓制度研究,以及曹魏時期高等級墓葬的葬制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為理解曹魏時期都城、陵墓和祭祀遺址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認識。西朱村M1墓葬出土的200餘件刻銘石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為復原墓葬的隨葬品組合和喪葬禮儀提供了珍貴的資料。